告訴你一個價值2000萬的經驗:在高價值區持續發力

2019-08-09   良大師

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我一位朋友,是做K12連鎖教育的。他為人聰明,有頭腦有魄力,又趕上好時候,在10年開始創業,專注於這個領域。

昨天,在星巴克和他偶遇,談起他的創業經歷。

本以為他已經做的很大,一聊才知道情況:本來他在全省所有地市都有分校,現在幾乎全撤了,只留下起家時的那個二線城市——B市。

他生於B市,手頭上也有一些教育資源。10年前設立課外教育機構,由於師資過硬,迅速打開市場。短短2年,利潤過千萬。

這人啊,一旦做大,便會滋生野心。那朋友也不例外。

他當時還算了一筆帳。其他地市也許不像B市那麼好,但每年貢獻500萬的利潤,應該還是可以的。

那麼11個地市,一年就是5500萬的利潤。這麼誘人,當然不能錯過。

於是,在各個地市批量建點。成立辦公室,招募老師,做推廣宣傳......

誰知,幾年過去,11家機構,只有B市贏利。有2個地市保本,其他的都是虧損狀態。

按說,早該收手,但他就是不死心。各種折騰,但最終還是無力回天。

今年他下決心,除了B市將所有機構都關掉。之後一算帳,足足虧了2000萬。

現在他算是想明白了。B市他有優勢,而這種優勢並不能轉化成可以複製的經驗,所以也就不能移植到其他地市。

如今,他準備一門心思將B市的優勢充分發揮,把市場份額做到前3,摸索出可以複製的經驗。

然後,找一座與B市比較類似的城市,作為試點。如果成功,再找下一個。再也不能大躍進了。

他說,花了2000萬買了一個教訓:創業一定要用狙擊槍,不要用散彈槍。

如果把這朋友的話略作翻譯,就是:在高價值區持續發力

這其實就是巴菲特投資時所遵循的策略。

巴菲特的辦公室里,貼著一張美國棒球手的海報。這人是波士頓紅襪隊的擊球手泰德·威廉斯。

泰德被稱為「史上最佳擊球手」。泰德在他出版的《擊打的科學》中,揭示了自己高命中率的秘密,那就是:

不要每個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處在「甜蜜區」的球。

他把擊打區劃分為77個小區域。每個區域只有一個棒球大小。只有當球進入理想區域時 ,才揮棒擊打,這樣就能保持最高的擊打率。

在比賽中,那些非核心區的球,泰德會視而不見。

受泰德·威廉斯影響,巴菲特將這種策略應用到了投資領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投資哲學:

持續下注那些高價值、自己又了解的公司。其他的公司一律不看。

所以,他的合伙人芒格曾說過,巴菲特的選股池裡面的股少的可憐。

「在高價值區持續發力,範圍以外視而不見」。這句話也許你並不陌生,但是在現實中真正要做到並不容易。

因為人很難擺脫機會的誘惑。

良叔前段時間洞察到短視頻是個風口,於是準備介入。做了一些調研,發現如果真想做好短視頻,必須投入巨大的精力。

這樣一來,一定會擠占我的寫作精力。最終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公眾號沒經營好,短視頻的風口也沒追上。

所以,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將主要精力放在公眾號上,畢竟目前來看,寫作才是我「甜蜜區」的球。

好了,關於「甜蜜區」擊球的話題,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良叔每天和你相遇,再堅持123天。

-END-

空蕩蕩的機場候機廳。 ——攝於2019年8月8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了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