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英雄這個詞彙,根本無法詮釋他們的全部

2019-07-31     射手座惡魔

什麼是英雄?

為了獲得答案,我打開了搜尋引擎上,得到了三種解釋————

1、指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質的人

3、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

三種釋義所出現的時間不同,所以也會在應用的時候有所變化,我們在日常語境下普遍將「英雄」解釋為第三種釋義: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



一位英雄,就是一個無私的人,一個放棄自身,摒棄個人利益,並勇敢承擔社會責任的人,或許在這個過程中他會失去一些東西,但是他放棄了享受生活的機會,放棄了選擇的機會,也放棄了那些在溫暖的陽光下陪妻子、孩子散步,旅遊的機會,只為了完成作為一個英雄所必須要擔負的責任。

承擔這份責任是必要的嗎,沒有選擇的餘地嗎?

可以放棄嗎?

當然有,也可以放棄。



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普通人如是,軍人亦如是。每一位英雄背後都有個家庭,每一個家庭都代表著一種期盼——即使如此,那些駐紮新疆邊界的邊防(北灣邊防連)戰士們也不曾畏縮,長期駐紮於滋生蚊蟲的核心腹地,每天巡邏的時候都要將自己用防蚊服包裹的嚴嚴實實,隨手一拍幾十隻蚊子就被拍死;而《雪暴》里的森林警察,守山、巡邏、追兇,再惡劣的天氣也沒有一絲懈怠,怎樣的悍匪也不曾退縮半步,為了尋求那份正義,與悍匪鬥智斗勇......

是什麼給了他們力量,讓他們在極端環境下依然能夠選擇堅守自己的崗位,不忘初心,始終奮鬥在前線呢,或者,換句話說,是什麼讓英雄成為了英雄呢?

我想,是責任,責任讓戰士拋灑熱血,讓紀律變成鐵律,履行責任,不怕艱苦,保衛人民,是作為戰士本身最光榮的使命,而這樣的人,也應該被我們稱之為英雄。

《烈火英雄》的上映,註定了英雄這個詞彙將再一次被人們所銘記,作為八月初最先上映的主旋律大作,《烈火英雄》里的消防戰士們將是未來這個八月永遠不會忘記的英雄。



我有幸觀看了本片的點映場,從整體觀感上來說,這部片子給予我的震撼程度,絕不亞於當初觀看《紅海行動》時的感受,如果說《紅海行動》中的救援行動是正義與邪惡之間的較量的話,那麼《烈火英雄》就是一場與時間的對抗,這部改編自7.16大連油爆事件的片子,充分的利用了電影與現實時間不對等的特點,用將近兩個小時的電影時長完美復刻了一場曾經奮鬥了幾十個小時的撲救過程。

和與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一樣,該片仍然是從多線敘事出發,以消防戰士江利偉、馬衛國、徐小斌和他們的家人、朋友等多個視角,生動且詳細的勾刻出油爆事件的始末,因為電影本身就脫胎於原始事件相關報告文學作品(《最深的水是淚水》)的緣故,該片在改編過程中尤其注重細節的考究,50公斤的放火煤氣2890瓶;3000公斤的流淌火燃燒液;20000張放煙用環保紙板;7600公斤的特效火粉;30噸輔助爆炸用道具......為了還原當時的現場,就連片場的儲油罐也是按照現場油罐體積1:1製作的,可見製作組之用心。

一個儲油區炸了,整座城市都沒了,從油罐爆炸的消息從全市擴散開始,整座城市都陷入一片恐慌當中,人們四散逃亡,為了逃離城市不擇手段,而另一邊,為了拯救這座城市,消防戰士們自然而然就站到了最前面,站到了最危險的地方,從爆炸發生到接到出車任務,再到鋪設管道到撲滅明火,消防戰士們井然有序,雖然過程中仍然有一些小挫折,但最終,消防戰士們戰勝了大火,完成了歷史性的壯舉。



從爆炸到撲滅的整個過程,電影幾乎沒有任何刻意強化的情感線,一切線索都是為了更好的為這場油爆事件服務,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導演的意圖,並且為了更完整的展現這些故事,電影設置了幾個很重要的節點,一些看似很微小的細節,在電影中所起到的作用都要比想像中的大的多。

比如由黃曉明扮演的角色江利偉,因為一場意外間接害死了自己的戰友,因為患上了PTSD綜合徵,陷入過往的愧疚和恐懼中難以自拔,但也正因如此,怯懦的江利偉在最後走出陰影,勇敢擔當先鋒手,在操作原油開關閘時被爆炸波衝擊而壯烈犧牲,但最終江利偉的行為拯救了這座城市,也拯救了他自己。



同樣作為消防戰士的鄭志,本來還有一個月就能退役,偏偏這時候遇見了這場災難,本來打算混日子的鄭志,又偏偏較真似的衝到了最前面,縱使再危險也毫不畏懼,最終為了營救隊友而壯烈犧牲。

還有那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消防戰士:徐小斌,剛剛和由楊紫扮演的王璐結婚的他還未能體會到小家的溫暖,就匆匆忙忙上了戰場,成了遠程供水的指揮官,可誰曾想污水裡的一隻塑料袋......

每位壯烈犧牲的消防戰士,都讓我感慨萬千,那些奔赴在前線的戰士們,有多少時間能好好的陪在家人的身邊呢?那些被幫助過的人們,又有多少人能夠記住他們髒兮兮的臉龐呢?誰又能為奪走徐小斌的塑料垃圾擔負責任呢?

問題很多,答案卻只有兩個字:沒有。

在我們的社會裡,英雄是孤獨的,《烈火英雄》里的一幕幕也無時無刻不在映射這一點:開飯店的老闆否認店裡有易燃易爆物品;幫忙抓豬弄得一場狼狽的消防戰士們被養豬人嘲笑;油爆事件爆發後,人性的自私泛濫,城市亂套,交通堵塞;為了個人利益考慮,原油區負責人瞞報錯報,使得錯失了最佳的時間和方案。



人性是自私的,你可能永遠無法知道事件的真相是什麼,但是作為一名戰士,一名解放軍戰士,他們始終堅定的沖在了最前面,也正因如此,在《烈火英雄》這部電影里,你不會看到任何一名被刻意美化的消防戰士,不會看到任何一個逃跑的戰士,就像在電影里作為滅火總指揮的吳晨光對原油區負責人所說的那樣:你一點都不了解消防戰士!



以前,我也不了解消防戰士,但是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才發覺,原來不止有消防戰士,世界上真的有這樣一群人,真的有這樣一群英雄,不論何時何地,不論嚴寒酷暑,始終守護在我們身邊,他們巡邏在邊境,行走在盆地,航行於近海,駐紮在城市,他們是社會穩定的保障,他們也是我們最值得信任的人。

他們就是我們熟悉的解放軍戰士。

總要有人站出來守護這個國家,維護我們社會安定和諧,總要有人舍小家為大家,身先士卒,頂在最前面,總會有這樣一群人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的為整個社會,為我們所有人奉獻出自己的大半個人生,與其說他們是英雄,不如說是守護者,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需要這樣強大的力量來守護,這種力量,一方面是國家強盛的源頭,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穩定的根基。

那些我們敬愛的解放軍戰士們,始終充當的,就是這樣一種角色,他們曾經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家庭,但是為了更偉大,更艱巨的目標和任務,他們成為了我們口中的英雄。也正因為如此,英雄這個詞彙,在某種意義上,或者說對於我而言,根本無法詮釋他們的全部。

但《烈火英雄》的出現,或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有機會去更近距離的看到這樣一群人,看到這樣一種精神,它不應該只是某個歷史事件的陳述者,還應該是某種精神的傳遞著,當我們面對這樣一群消防戰士的時候,我們對他們表示尊敬,但同時也要記得那種精神。



無論如何,從始至終,不拋棄,不放棄,以及肩負使命,對抗到底......

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銘記的東西。

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PILSGwB8g2yegNDzP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