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槍傳奇:廉頗未老?「近戰之王」衝鋒鎗興衰史

2019-07-11   軍史解密

「近戰之王」,衝鋒鎗是一種不用補充裝彈就可以對敵群進行不間斷射擊的武器。從自衛的角度看,用衝鋒鎗同敵人進行較量取勝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它在許多應用範圍內與其它輕武器或自衛武器進行直接的競爭,並在警用武器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如今它的境況又如何呢?暫且先從它的過去談起。

「近戰之王」應運而生

衝鋒鎗並非是某個武器設計師心血來潮時的作品,而是根據具體的需要才產生的。

20世紀初,雖然已有全自動機槍,但士兵的制式武器卻是多發裝填彈倉槍。當時的陸軍大多是徒步步兵,幾乎不能進行機動作戰。在步兵塹壕和鐵絲網前進行戰鬥,彈倉槍實施遠距離精確單發射擊用得不多。

隨著陸軍摩托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步兵成為坦克、裝甲車乘員。對他們來說,長步槍用起來多有不便,同時因武器技術的發展,在作戰中使敵方人員大量傷亡的不再是步槍,而是機槍、迫擊炮、火炮和坦克等。

為了操作這類器系統,他們的單兵武器不再是主戰武器,而是僅在危急情況下才使用的自衛武器。因此,他們需要一種射速高、火力猛、短小輕便的近戰武器,顯然彈倉槍不能滿劇這些要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塹壕戰中,卡賓槍不僅不實用,而且火力太弱。在守衛己方塹壕的戰鬥中,守方几乎不能在中、近距離上對敵發揮密集火力,以阻檔大量敵兵突擊向前衝過己方陣地前沿的最後防線。反之,在進攻中取決於已突入敵方陣地的首批士兵是否能快速地以火力覆蓋已被切斷的敵軍戰嚎,以暫時立住陣腳並擴大戰果。對於攻方來說,攜帶的彈藥體積要儘量小,重量要儘量輕,這樣才能有足夠的儲備,據此,卡賓槍也不符合實戰要求。

實戰表明,當時擁有的左輪手槍和自動手價火力太小,根本不能有效地抵擋敵軍大規模地突入戰壕;在為攻占敵塹壕而向戰壕中的敵人進攻時,不能以密集火力壓制敵方火力。說到底,手槍只能在近程射擊而不能在中程遂行掩護任務,更談不上遠程射擊了。

因此,研製衝鋒鎗勢在必行,進行塹壕戰的士兵需要一種在有限空空間內便於操作,能快速向各個方向開火且容彈量多的武器。這種武器要輕便、緊湊,以便在徒步進攻中儘量減輕士兵負擔,在跨越障礙時不受干擾;彈藥要輕,以便在徒步時大量攜帶。為此人們開始研製衝鋒鎗,世界誕生出現了一種外形、尺寸接近於步槍的全自動式發射常規手槍彈的武器——衝鋒鎗。有了這一槍種,射手便可以較好地實施可控點射,並可採取步槍據槍方式在中等距離上實施大大優於手槍的精確射擊。

黃金髮展期,「神器」打出新高度

衝鋒鎗從問世到大量進入陸軍軍械庫,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

在1932—1935年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之間的叢林戰中,衝鋒鎗得到了大量使用:在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中,衝鋒鎗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是衝鋒鎗的黃金時期,大量的變型衝鋒鎗紛紛登台並投入使用,主要有德國MP-40,蘇聯PPSH-41、英國`蘭徹斯特」和「司登」,美國M 3「黃油槍」。然而在這一時期,多發裝填彈倉槍仍然是士兵的典型武器。

黃金時期,衝鋒鎗的典型槍型體現了以下不同的設計思想:

——「二元」型代表一種新的設計思路,如德國VP衝鋒鎗。該槍將手槍便於隱蔽攜行的優點和衝鋒鎗的各種優點結合在一起,外接實心槍托,暫被稱之為「二元衝鋒鎗」。但這種槍用得不多,作為收藏品居多。

——特殊型為發射步槍彈而設計,以彌補手槍彈威力之不足,如德國MP-5衝鋒鎗。

——湊結構型是衝鋒鎗的另種設計思想。其目的是為便隱蔽攜行或在極具狹小的空間使用。例如德國的MP-5K、以色列的「小烏齊」等這些衝鋒鎗的尺寸小,可以裝在公文箱或藏在口袋裡攜行,具有很好的隱蔽性和快速開火的能力。它們的優點是,不僅結構緊湊,而且在近距離快速向敵方發射出彈雨。

另外,它給敵人造成的心理壓力比手槍大得多。有的衝鋒鎗上固定有整體式消音器,有的預留安裝消音器的螺紋接口但這類武器也存在與點射手槍類似的問題——只能進行有限的單發精確射擊,連發射擊穩定性相當差。這種武器一般配屬警察軍隊中的特種分隊。

衰落引退,慘遭排擠

若將衝鋒鎗作為普遍使用的制式武器可能不會令人接受。客觀原因是.這種武器不能擔負遠距離掩護任務,精度較差,發射手槍彈侵徹力不夠,在戰鬥中比彈倉槍消耗彈藥多,陸軍大部隊需要大量的後勤供應。

另外,它還受到具它槍械的排擠競爭,其競爭對手主要有二種:

——緊湊型突擊步槍

突山步槍的出現降低了衝鋒鎗的戰術地位。突擊步槍的優點是:即使敵人躲在掩體後面,或彈道有樹枝、草叢之類的障礙,它也能殺傷敵人;對較遠距離上的目標射山時,由於步槍彈的初速較高,彈道較低,與衝鋒鎗發射的初速相對較低的手槍彈相比,命中精度好。

與衝鋒鎗比,突擊步槍是一種多用途武器,既可以用來實施遠距離單發射擊,又因其可迅速轉換為連發射擊而適合實施反衝擊射擊和進行巷戰。因此後來它逐漸取代了作為步兵制式武器的彈倉式步槍。尤其是今天,已出現了各種緊湊結構的突擊步槍其許多特性與衝鋒鎗的相同,外廓尺寸與較重的衝鋒鎗沒多大差別。例如,將自動機後移至槍托內而槍管相當長的無托突擊步槍,也是一種緊湊結構樣式,這類武器與衝鋒鎗的區別僅僅是使用的槍彈不同而已。

——多發獵槍

對於衝鋒鎗來說,一個比較大的威脅來自各種多發裝填的獵槍。這種槍由於能採用多種彈藥而在警界有著廣泛的用途。例如採用小彈子的獵槍以在瞄準方向上控制殺傷面,適合用小散彈或特殊彈頭對門射擊。再者用這種小彈子可實施比較精確的單發射擊並得到較高的侵徹性能。當然警察平時到底用什麼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時當地的壞境。但若干彈子束在任何情況下都比用衝鋒鎗點射容易控制,因此在各種環境中都可有效地殺傷目標。獵槍還有一個大的優點是,由於彈殼口徑和體積大,特別適合發射橡皮彈等非致命性彈藥和特種彈。

在軍用方面,衝鋒鎗的用途過於單一,只能涵蓋軍用武器使用中的一個小範圍。手槍彈在較遠距離上和對付有防護的敵人侵徹力非常小,不能滿足軍隊的要求。用步槍彈取代手槍彈而使危險界加大。衝鋒鎗因其槍彈比步槍彈小而輕、價廉而帶來的後勤上的優點,在今天也只是相對而言:一方面,現代化軍隊的後勤體系效能很高,現在輕武器彈藥對部隊的後勤供應已影響不大;另一方面,某些技術的發展也使士兵能方便地攜帶較多的彈藥。對此,各國走的第一步是減小軍用槍彈的標準口徑,如北約已從17.62毫米縮小到5.6毫米,第二步是發展無殼彈。

所以,今天在軍用領域,超近程自衛用的手槍和作為士兵制式武器的小型突擊步槍之間已不存在空白。在許多軍隊里,作為衝鋒鎗傳統用戶的坦克、裝甲車乘員,有時也由小型突擊步槍取代衝鋒鎗。總之,衝鋒鎗在現代軍隊里的重要性已大為降低,預計早晚得引退。

廉頗不老,占據「警用」一席之地

在歐洲,衝鋒鎗是警察的隨身武器,特別是在緝捕罪犯或保衛目標時用得較多。在警用範圍,衝鋒鎗必須能在中等距離上快速地相繼進行單發射擊,故主要使用這類可肩射的較大型衝鋒鎗。當前各國都把衝鋒鎗作為公安特種部隊的制式裝備。這種槍的各種設計式樣幾乎成了公安特種小分隊的標誌。而小型衝鋒鎗,如捷克"蠍子」等只用於在近距離情況下自衛,即使在近距離上使用也會發生無控誤射的危險,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禁止使用。

在美國,彈倉式獵槍或突擊步槍是城鄉警察的制式武器。他們不把衝鋒鎗作為典型的警用武器看待,因此在普通的公安執法部門的軍械庫里根本找不到衝鋒鎗。總之,衝鋒鎗的軍事地位雖然在下降,但在特種部隊和治安部門仍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