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在泌尿科算是一種常見病了,當然如果腎結石導致了嚴重的腎損傷也需要腎病科進行診斷的,所以在泌尿外科門診經常可以看到扶著腰一瘸一拐來看病的患者,或者發現自己血尿的驚恐不已的年輕人,很多人都會有個疑問,為啥我會得腎結石?喝飲料太多了?家裡水質不好?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腎結石?它是如何產生的。
腎結石是如何產生的?
腎結石是泌尿結石的一種,顧名思義,就是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在腎臟積聚而出現的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研究發現,其實腎結石還與人體的自由基有關,因為自由基會損傷腎臟,導致炎性刺激,而炎性刺激讓鈣離子堆積,最終形成一種稱為蘭德爾斑塊的物質,停留在腎盂部位。這種斑塊會在缺水的情況下,吸引尿液中的一些代謝廢物,如尿酸、草酸、某些蛋白質等在其周圍形成結晶,持續較長的時間就會形成腎結石。
根據統計,近年來腎結石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患者以男性較多,青壯年為主。目前的醫學研究認為腎結石的產生跟環境、氣候、飲食習慣都有相關,也就是說原因有多種多樣,但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在早前的統計中,我國尿結石的發病是黃河以北較低,長江以南較高,最高能相差3倍左右,我國結石高發區,有珠江三角洲,湖南南部山區,廣西玉林地區,淮河中下游地區等。世界上結石患病率比較高的國家都位在亞熱帶赤道的左右,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天氣炎熱導致水分流失快,如果水分攝取不足,就容易讓尿液濃度升高,而形成結石。
腎結石該如何預防呢?三點防結石
既然我們知道腎結石跟這些因素有關,那麼預防是不是也可以從這些方向入手呢?
答案當然是對的。
每個人的體質生下來就決定,改變不了,氣候、環境也不好改變(有錢到處買房子的人不在此列),那麼唯一能夠讓我們自己控制的就只有生活習慣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減少體內生成的自由基,減少尿液中的代謝廢物,以及提升尿液的水分濃度,避免有害物質在腎臟的積聚。簡單的說,就是三點,也是老生常談。
1、飲食均衡,保持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中吃肉太多的人或者素食者都是容易患結石的,不過按照目前一般人的飲食結構來看主要是肉多菜少,所以對於一般人來說應該適當減少肉食的比例,增加果蔬,每頓飯吃拳頭大的肉就可以,不用攝入太多。而且儘量保持清淡的口味,鹽吃多了也容易導致腎結石。
2、保持正常體重和健康生活狀態
據研究發現,體重越重的人患腎結石的幾率越高,原因估計可能跟體重增加,代謝的廢物也會增加有關,臟器負擔較大。體重保持一般是BMI(身體質量指數)在18-24之間最好,平時也應該多運動,這樣也能促進代謝,將廢物排出。在平時應該戒煙,適當飲酒,並且也應該避免接觸各種不好的物質,三高應該積極治療控制,尿酸升高也應該控制或者服藥治療。
3、最簡單的預防,喝水
每天要喝足夠的水,雖然說喝水多少應該根據個人體質來看,但醫學上建議每天飲水應該在2升左右,夏天流汗多,應該適當增加,喝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應該一口氣喝太多的水,而是分在一天的不同時段飲用。不過如果有腎臟損傷的患者,飲水多少建議先諮詢醫生。
那麼怎麼知道知道自己喝水多少呢?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尿的顏色,尿顏色淺接近於無色透明就是喝水夠了,適當減少飲水;顏色是黃色或者深黃色,則表示飲水量太少,適當增加。此外,晚上喝水應該在9點以前,避免夜裡頻繁上廁所,影響睡眠,反而對腎臟恢復不好。
腎結石常見的七個問題:不能吃豆腐菠菜?能不能喝啤酒?和水質有關嗎?
說完了預防,在談治療之前,我們先說說患者的一些問題,比如是不是有腎結石是因為吃豆腐菠菜太多?是不是家裡的水質不好,該不該買個凈水器……等等,其實針對腎結石的疑問,很多沒有科學依據,這裡跟大家逐一聊聊。
腎結石不能吃菠菜、豆腐?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說法,因為菠菜有草酸,豆腐有鈣,結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鈣,正好是兩個一結合,所以它們一起吃肯定得結石。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吃太多的草酸和鈣肯定會增加腎臟負擔,而且有提高結石的風險。但問題是需要人們吃很多,意味著你別的啥也不吃,天天就是菠菜和豆腐才可能起到這種效果,不過,估計正常人很難做到吧。
所以說,對於預防或者腎結石患者來說,適當吃一點菠菜、豆腐還是可以的。
有腎結石不能吃鈣片?
這跟上面的問題類似,補充正常量的鈣不會導致結石,還能預防骨質疏鬆,每天成年人攝入量可以在1000-1200mg,這個劑量不會有結石風險。其實對於營養品和保健品來說,只要攝取的量在正常範圍內,一般都不會有風險,包括補充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是這樣。
所以,如果需要預防骨質疏鬆,還是可以吃鈣片的。
喝濃茶會有結石嗎?
怎麼說呢,濃茶喝多了,攝取的草酸多了,比如整天當水喝,那麼患結石的幾率肯定比一般人要高,但問題是很少有人這麼干,如果有人確實如此,那麼就應該控制,濃茶可以喝,但適量即可,每天2杯左右,肯定沒有問題。
所以,濃茶適量喝,要不還會影響睡眠呢。
喝啤酒可以幫助結石排出?
這也是經常有人問的問題,不過一般在很多酒友或者經常一起吃燒烤的人會問,而且有些人確實有這樣的體驗,喝著喝著啤酒,撒尿,結石出來了。喝啤酒排石的原理,在於喝啤酒一般會大量排尿,排泄的尿液沖刷結石或者尿路中的結石,持續性的衝擊,增加了排石的幾率。不過,這跟直接喝水一樣,都是靠排尿來起效果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啤酒中含有較多的尿酸,在增加排石的幾率同時,也可能會增加腎結石的幾率。
所以,喝啤酒有可能增加排石,但直接喝水效果更好。
患腎結石和水質有關嗎?
這樣的想法,可能很多源於凈水器的推銷,不少推銷員用水的硬度來說事,因為硬水中含有碳酸鈣的比例較高,不過從醫學上講,沒有證據認為喝硬水會引發腎結石。還是前面說的,只要多喝水就能預防腎結石。
所以,如果下次還有人給你推銷軟水能預防腎結石,那麼你可以反駁他了。
腎結石容易復發?
沒錯,根據統計,結石過一次的人10年內有50%的再患結石。歸咎原因和體質、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有關係。可以利用改變生活習慣來減低發生風險。
腎結石會遺傳嗎?
很有可能。因為腎結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個人體質,其實就在暗示這和遺傳脫不了關係。門診也很常見到一家人都結石的案例。有家族性結石的病患,結石發生的年紀比較輕而且比一般人更好發。但是體質是父母生的也無法改變,只能靠良好的生活習慣來降低發生率。
腎結石為啥會疼?
其實有患結石的患者可能有了解,有時候結石會疼,但也有時候不會疼,其實這主要跟結石所在位置有關,腎結石老老實實待著就不會有疼痛的症狀,但如果離開了腎臟往膀胱移動的路途上被輸尿管卡住,就會導致尿液無法排出,結果導致腎臟的壓力增大擴張,引起腎水腫會因此合併劇烈的腰痛、腹痛、血尿等症狀。如果不處理的話,疼痛會持續,而且細菌可能會沿著泌尿道而上,引起腎盂腎炎或敗血症。
哪些腎結石需要治療?
一般來說,腎結石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症狀,比如疼痛,血尿等等,這種情況建議積極治療,避免後續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另一種是沒有症狀的腎結石,這種情況需要對腎結石進行評估,看看未來嚴重的風險,如果風險高則需要早點治療。評估的依據是要看,腎結石的大小,曾經是否有相關症狀,以及結石是否在持續生長。
如果用數值來比較的話,結石小於10mm的沒有症狀的一般不用治療;而如果有症狀,有感染,結石大於15mm,以及體積還在增大的則應該及時治療。臨床上一般還是需要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手術的。
治療腎結石有哪些方法呢?
結石的藥物治療
其實腎結石並沒有很好藥物可以用,一般就是疼痛嚴重了使用止痛劑,對症治療,比如非固醇類止痛藥,這類藥物能止痛,還有一定的排石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一些解痙藥或α受體阻滯劑等,不過如果患者沒有症狀,服用這些藥物幾乎沒有效果。
結石的手術治療
結石手術治療方式比較多,就是利用各種物理方法把結石打碎,根據使用的方法不同可以分成體外衝擊波碎石、腎鏡碎石、輸尿管鏡碎石等等:
1、體外衝擊波碎石
體外衝擊波治療是利用把衝擊波通過探頭集中到結石上讓石頭在體內碎裂,之後再靠喝大量的水來產生尿液把結石排出體外的一種方式。這種治療方式的優點是不需要住院也不用接受手術,治療的時間只需要30分鐘,結束之後就可以離開醫院。缺點是治療的成功率低、一次只能治療一顆結石、治療完之後需要跟蹤一段時間,才能知道效果,而且這種方式可能會對腎臟產生隱性的傷害。
2、傳統腎鏡碎石術
也叫做經皮腎腎鏡碎石術。相對於體外衝擊波碎石的非侵入性,腎鏡手術的侵入性要高,需要從病人的背後鑽一個洞穿過腎臟找到石頭的所在位置,然後把結石打碎後取出,雖然是微創手術,但還是有一定的侵入性,風險性,而且這樣的手術可能會導致明顯出血,因為腎臟本身就是一個血流很豐富的器官。除此之外,手術後的傷口會比較疼痛。但是這樣治療對於比較大結石(大於20mm)或是多顆的結石清除的效率會比較高。
3、輸尿管鏡碎石術
這種方法是通過尿道放入輸尿管鏡,然後將結石用鉗子夾出,也可以用超聲波或者雷射碎石取出,主要適用於小於20mm的結石,創傷小、出血少、風險小,恢復也比較快。但是相對的來說,因為輸尿管的管徑太小結石打碎之後就無法把碎石移除了,只能利用自己喝水排出的方式,所以在很大顆或是多顆的時候治療效果沒有這麼好而且可能需要重複手術幾次才可以清除結石。不過,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未來輸尿管鏡的效果應該會越來越好,而且會成為主流的治療方式。
其實,不管是用哪一種方式,都有其最適合的病情和對應的風險,所以在決定治療方式之前最好跟醫師充分討論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