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發現「天馬」,頭像山羊耳朵似驢,蹄大如牛,渾身黑漆漆

2022-10-13     動物速遞

原標題:浙江台州發現「天馬」,頭像山羊耳朵似驢,蹄大如牛,渾身黑漆漆

隨著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之後,我們身邊的「神奇動物」越來越多了,以往用「罕見」來形容的動物,如今也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就拿野豬來說,在過去,即便是農村地區也很難發現它們的蹤跡,而今即便是大城市,也頻頻出現野豬的身影,經過調查研究,全國的野豬數量已增至120萬餘頭。

在這個背景下,許多地方進行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時,總能給人們驚喜。比如浙江台州天台縣在進行野生動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時,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了一頭長相十分怪異的野生動物。

在2021年中旬的時候,天台縣就為了摸清野生動植物資源情況,將全縣劃分為19個調查網格,並在野生動物出沒的重點區域布設了80台紅外相機,日夜監測野生動物們的活動蹤跡。

歷時一年多,這些紅外相機拍攝下了大量野生動物活動的珍貴影像,穿山甲、毛冠鹿、豹貓等大量「奇珍異獸」均出現在畫面中,當然也包括了近日所拍到的這頭長相奇特的動物。

經過專家鑑定,這頭長相怪異的野生動物,其實是一頭中華鬣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中華鬣羚現身,頭像山羊耳朵似驢

對於天台野生動物多樣性本底調查項目組來說,中華鬣羚是他們一直期待出現的物種,因為它十分珍貴,也有「國寶」之稱。

更重要的是中華鬣羚對生態環境要求比較高,在某地出現,就代表著某地的生境比較優越。據悉,中華鬣羚曾在台州仙居縣有過記錄,而此次在天台縣發現,則為當地的首次記錄。

不過台州學院的潘志祥博士表示在連續16個月的監測中,只記錄下了一頭中華鬣羚,表示這一物種在當地的數量非常稀少。

在一處山坡上,一頭中華鬣羚從鏡頭前疾馳而過,但被其身影還是被相機捕捉了下來。只見它體型龐大、體態健碩,朝著山上跑去,從畫面分析來看,這應是一頭成年中華鬣羚。

它的長相比較怪異,頭部像羊,耳朵和尾巴像驢,角像鹿角,蹄子較大似牛蹄,因此跟麋鹿、馴鹿等動物一樣,中華鬣羚也被人們稱為「四不像」

一般而言,成年之後的中華鬣羚體重多為85-140公斤,長得體高腿長的,身上的毛髮漆黑,頸背部有長而蓬鬆的鬃毛,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

神出鬼沒,愛吃菌類的「神獸」

我國民間從來不缺各種怪誕的故事傳說,相傳在神農架深處,有一種叫「棺材獸」的生物,它渾身漆黑,長相怪異,行蹤十分隱秘。

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棺材獸」的存在與否,但中華鬣羚被認為最有可能是棺材獸的原型,它符合長相怪異、渾身漆黑如棺槨等外在特徵。

中華鬣羚也是一種很神秘的動物,平日裡它神出鬼沒,對人和其他動物都有很高的戒心,性情非常機警,即便是休息的時候,也要選擇在隆起的開闊地帶上,以便保有較好的視野。一旦察覺情況不對,便會立馬逃走。

中華鬣羚是牛科、鬣羚屬動物,它名字上的「中華」二字容易誤導人們,讓人覺得是我國特有的物種,但實際上中華鬣羚分布廣泛,除了我國之外,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裡面,也有它們的棲息地。

中華鬣羚主要在海拔1000-4000米的山林里活動,以各種青草、樹葉、嫩枝為食,它們的食性廣泛,可取食的植物種類很多。

雖然說綠色植物才是它的主食,不過相對而言,它們更喜撿食各種菌類,菌子才是它們最愛的「零食」。

奔跑速度極快,竟是傳說中的「天馬」

中華鬣羚喜歡在多岩石的地帶上活動,從體態上看,就知道這種動物有著不俗的行動能力。

事實上的確如此,中華鬣羚擁有極強的行動能力,即便是山間亂石地帶,也能健步如飛,以至於在古時人們一度將其認為是「天馬」。

根據《黃山志》的記載:「飛騰天都蓮花諸峰,須萸躍過數十峰」。

當中華鬣羚在雲霧繚繞的懸崖峭壁邊疾馳時,的確會給人一種騰雲駕霧的感覺,而其脖頸有銀鬃,長相怪異,更能增添許多神秘色彩。

中華鬣羚的社交屬性並不算很強,它們不喜歡大群聚集在一起,多傾向於單獨或者小群活動。仗著自己的行動能力強,中華鬣羚往往也會跟盤羊、岩羊等動物一樣,爬到懸崖峭壁上去舔舐一些岩鹽。

在過去,想要目擊到中華鬣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們十分警覺,且聽覺視覺都十分靈敏,往往人們還沒有發現它,它已經發現人們,從而遠遠避之了。

好在現代科技發展,紅外相機的出現,讓我們能有幸目睹到它們在野外的活動情況。

華夏之地地大物博,擁有各種珍奇異獸。在過去,中華鬣羚因體型較大、皮板上乘而遭到人們獵殺,導致種群數量減少。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發現了它們的身影,這無疑是好消息。

相信隨著生態環境向好,野生動物出現的頻率會進一步增加,如果人們遇到了它們,希望不要圍觀、打擾,更不要傷害,這個世界不止屬於我們人類,還有眾多可愛的生靈。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89f06025bfe1f12a73a8d7b566637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