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還是迫於無奈?各國為何掀起「去美元化」大潮

2022-09-19     人大重陽

原標題:主動出擊還是迫於無奈?各國為何掀起「去美元化」大潮

本文轉自9月16日天目新聞。

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俄政府官員召開的經濟問題會議上表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和持續發展的同時,俄羅斯經濟「去美元化」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

此前,俄方已宣布向歐盟成員國和美國等「不友好國家」供應天然氣時以盧布為結算貨幣,以對抗美元霸權。

除俄羅斯外,一些拒絕被美國「收割」的國家也正在通過推動雙邊貨幣協議和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等方式,探索「去美元化」路徑。

今年7月,印度央行對外宣布推出國際貿易盧比結算機制,允許所有的一級授權交易商銀行以盧比結算的機制來購買貨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7月呼籲在全球貿易中以本國貨幣或其他貨幣替代美元,其外匯市場於同月啟動伊朗里亞爾/俄羅斯盧布貨幣交易;以色列央行今年開始將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而此前只持有美元、英鎊和歐元三種貨幣。

作為全球貿易結算貨幣和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主要貨幣,美元的存在本可以方便國際貿易,但各國為何紛紛試圖繞開美元進行交易?在各國「去美元化」的大潮下,看似不可戰勝的、龐大的美元霸權體系,能否被動搖?天目新聞專訪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景乃權解答相關問題。

美聯儲大樓外景 圖源:央視新聞

美國如何通過美元霸權收割財富?

二戰後,美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和金融實力,建立了以美元和黃金按照固定價格掛鉤為主要內容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雖然後來尼克森政府違約,讓美元與黃金脫鉤,但隨之確立了以美元為鑄幣權的國際信用體制,美元的霸權地位被進一步鞏固。

「二戰後,美國在維護美元霸權的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隨著美國產業的『空心化』,其只能依靠虛擬經濟、美元和軍事霸權來維護戰後建立的世界框架。」景乃權告訴天目新聞記者。此後,美國利用美元這一隱形「武器」,開啟了對其他國家一次又一次的「薅羊毛」。

美國為何憑藉本國貨幣就能完成對其他國家的財富收割?景乃權解釋,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低成本資金,美國通過海量印鈔,使這些國家以較低的利率借到了大量資金用於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美國的金融機構配合美聯儲「開閘放水」,大量發行各種債券。當新興經濟體還款到期,美國又根據自己的經濟周期「關閘斷流」。美聯儲通過加息的手段提高利率,貸款成本上升,進而促使投資者和個人減少貸款,大量美元回流美國,市場上的美元供應急劇減少,供小於求,美元升值,新興國家無法維持原有匯率,黑市美元價格猛漲,本幣貶值。

一方面,背負著大量美債的企業無法填補匯率變化帶來的高額損失,要麼面臨破產要麼股權易主。另一方面,加息導致貸款成本上升,資本會選擇減少貸款或提前還款以減輕資金成本壓力,將海外資產套現,大量資產的拋售使得他國資產價值縮水。此時,美國資本再回來以低廉的價格收購這些面臨窘境的企業,企業的所有權易主美國金融資本。

事實上,企業本身的經營沒有問題,等到美元資金回歸,企業的經營恢復正常,資本再以遠高於收購價的價格賣出企業,獲得巨額差價,如此一來,美國就完成了對其他國家財富的收割。

2022年以來,美國通脹率一再創下新高,5月通脹率高達8.6%。為了緩解物價壓力,並達到將通脹率降至2%的目標,美聯儲以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步伐加息,今年3月份以來已加息4次。

據新華社消息,埃及央行已於3月和5月兩次上調基準利率。埃及政治經濟協會經濟學家瓦利德·賈巴拉稱,今年以來,埃及被迫跟隨美聯儲加息以防止熱錢流出,但仍有超過200億美元外資撤出。

埃及中央銀行 圖源:新華社

「去美元化」大潮有何內在推動力?

景乃權認為,「去美元化」是一個經濟發展中自然而然的過程。美國產業的空心化導致了美國只能通過大量印鈔換取其他國家的貨品,為緩解海量印鈔帶來的通貨膨脹,美國又通過加息使美元回流,以低價收購其他國家的資產,改善其國際收支。

這一波波肆無忌憚的「收割」給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帶來的影響是災難性的,不僅可能導致本國經濟崩潰、貨幣大幅貶值,甚至還會引發人民對政府產生信任危機,帶來社會動亂。

今年,美聯儲明面上為控制物價,實則為了在發展中國家「薅羊毛」,連續激進加息,不少國家因此遭遇了嚴重通貨膨脹、本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等問題。

據央視新聞,以色列今年7月的年化通脹率達5.2%,創2008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埃及7月年化通脹率達13.6%,是2019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為了抵禦美國貨幣政策帶來的巨大衝擊,以色列、埃及等國積極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進一步降低美元比重。

除了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美國還利用金融霸權對他國進行經濟制裁,引發各國對自身金融安全的擔憂。

今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凍結了部分俄羅斯金融機構、實體企業以及個人的海外資產,並將其主要銀行踢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

作為回應,俄羅斯央行表示將使用本土版金融信息傳輸系統(SPFS)完成相關金融業務。今年6月底,俄羅斯央行發布消息稱,已經有來自12個國家的70家銀行接入了該系統。

美國政府的制裁使世界各國遠離了美元和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的SWIFT系統,美國先前依賴美元穩坐的霸權地位將因此失去保障,美國前助理財政部長保羅·克雷格·羅伯茨日前接受採訪時說。

「去美元化」的另一推動力在於各個國家對美元的價值產生了疑問。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發表文章稱,要充分發揮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的本質功能,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一定社會範圍內的貨幣總量與該社會範圍內可交易財富的價值規模高度對應。

當前,美國面臨實體經濟「空心化」,又不斷發行美元,貨幣總量變多,本國可交易的財富價值卻沒有相應增加。

美元霸權會就此終結嗎?景乃權認為,美元霸權的建立並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如此龐大的體系也不會在須臾之間崩潰。但從長遠看,隨著各個新興國家經濟實力越來越強,美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相對而言逐漸衰弱,美元霸權式微是必然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7b4104fc9eb576054a75ce8a7b4ea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