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子好還是女兒好?三個女兒阿姨:養老靠女兒,兒子兒媳靠不住

2024-08-31   菁媽育兒

文|菁媽

01

人生大多是先苦後甜的!年輕的時候工作,養孩子,帶孩子,吃飯像打仗,睡覺靠碎片化!所以以前的老人都是不怕吃苦的,因為以前老人都生好幾個孩子。

而有研究也發現:多子女的家庭在50歲之前媽媽是比較辛苦的,因為又要上班又要帶孩子,但是到了50歲之後幸福指數就開始慢慢上升了,特別是到老人家老了之後,家裡面孩子多,有什麼疾病老人也能夠有孩子來照顧,去看病也有孩子照顧!

我們說養兒防老,在現在很多人的眼中還是覺得兒子才是自己的靠山,因為兒子是繼承香火的,自己老了之後要跟兒子住在一起,所以在幾十年前重男輕女的觀念是非常嚴重的。其實到了現在也還有一些地方是重男輕女的。#秋日生活打卡季#

02

那到底是養女兒好還是養兒子好呢?看到一個街頭採訪,採訪的是一個生了三個女兒的阿姨,阿姨大概有70多歲了,也早就退休了,她就提到現在自己是跟女兒在一起住,如果真的老了動不了,她也不想讓女兒負擔太重,到時候再住到養老院去。

街采的工作人員就問她:那如果有兒子,是不是不用住到養老院了?

阿姨卻說:有兒子更加要住養老院,兒子和兒媳婦是不可能管你的,如果自己生病了,兒子去照顧自己,那麼照顧了十幾天出來沒有工作了,他還會埋怨你。那兒子又沒有這麼多錢來請護工,所以兒子兒媳婦養老真的一點都不靠譜。

她說現在很多人都說她養三個女兒很幸福,如果不是有三個女兒,她現在估計過得很悽慘。

03

這個阿姨其實是大部分人的現狀,阿姨以前有可能是有工作的,有退休金的但退休金不高,比如說自己日常的生活能覆蓋,但是如果是生病了,就沒有錢請得起護工。

自己的子女也沒有非常大的出息,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打一份工,還要還房貸,車貸,在經濟上並不是非常的寬裕。

這時候就非常考驗養兒子好還是養女兒好了,在我們農村,老人家大部分都是跟兒子住的,但是如果老人家生病了要人照顧,大機率都是女兒回家來照顧老人。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最終都是女兒在病床前盡孝,給老母親老父親洗澡喂飯,兒媳婦基本是不太可能做這些事情的,兒子大大咧咧的,更是連飯都不會做,也不可能照顧老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如果以後老了要想能享福的話,確實是生女兒會更好一些。現在也不是像農村一定要跟兒子住,跟女兒住的也比比皆是,跟女兒住也沒有人說閒話,所以老人家跟女兒住在一起的,就能得到更貼心的照顧,有什麼話也能跟女兒說。

即使老人到了養老院,兒子去探望的頻率也要比女兒的更低一些,畢竟女兒自己結婚生子之後,經歷過生育的疼痛,在照顧孩子的時候會時時的反思到自己的媽媽,也會改變自己的媽媽,而且女性情感上也會更細膩一些,都會頻繁的去看望自己的母親,讓母親在養老院過得更有尊嚴,也能避免被養老院的護工虐待

當然養兒養女也不是說自己想生什麼就生什麼,這時候就涉及到父母的教育了。

想要以後自己的兒女孝順,在教育上要做好這4點

第1點:以身作則

也就是孩子在小的時候,你也要孝順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道理不會讓孩子成長,但是榜樣能夠讓孩子學會。

第2點:在孩子三歲之前,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

在精神分析學派中認為,成年後所有的心理問題都能在三歲之前找到答案。

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三歲之前多陪伴孩子,不要打罵孩子,多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才能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真正的依戀,這種依戀會讓孩子跟父母的感情會更好一些,就真正的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

在父母晚年的時候,心中有愛的孩子,也能夠把這種愛反饋給自己的父母。

第3點:不要總想著控制孩子

有一種高控型的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規劃的路線去走,孩子走路要先跨左腳再跨右腳,孩子吃飯要先喝水再吃飯,孩子吃蘋果要先從頭咬到尾,也就是對孩子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加以干涉。

這樣會導致孩子內心很反感父母,或者是會導致孩子變成一個非常無能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要麼就是啃老,要麼就是對父母非常的痛恨。

作為父母可以立一定的界限,比如說晚上10點之前要回家,比如說不能傷害自己,比如說每天看手機不能超過多少個小時,就是跟孩子商量的立規矩,但一定不要事事都想著控制孩子。

第4點:避免過於寵溺孩子

「你還小,媽媽來幫你干,這個你不會的,媽媽來干」,你什麼都覺得孩子不會,孩子將來就真的不會了,以後長大了這也不會那也不會,這也幹不了那也幹不了,那就在家啃老。

你覺得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