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首條穿黃隧道南岸工程:用鋼材5萬噸,可繞赤道一圈多

2020-05-03     二三里資訊濟南

濟南黃河隧道項目建設者將一根根鋼筋焊接好 新時報記者殷玉國 攝

5月1日,新時報記者在濼口浮橋南端、濟濼路北頭的濟南黃河隧道建設工地看到,800多名頭戴紅黃藍安全帽的建設者正頂著烈日搶工期,確保濟南黃河隧道2021年通車。

「黃河隧道工程南岸部分,分別由盾構機接收井、預留的汽修廠地鐵站、地面公路交通和地鐵融合併入地下的合建段組成,設計消耗混凝土28萬立方米,使用鋼材總量將近5萬噸。」濟南黃河隧道南岸項目經理赫德亮說,「按照平均14號鋼筋計算,可以圍繞地球赤道一圈多。工程各種樁基總長35.6萬延米,其深度可以穿透地殼21次。」

據了解,濟南黃河隧道採用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技術,濟南黃河隧道項目部專門針對黃河特殊地質量身定做了兩台盾構掘進機,盾構機單機長166米,重3700多噸,刀盤直徑達15.76米。為接收這兩台盾構掘進機,隧道南岸的接收井基坑深度近36米,其加固周邊的牆體最深達56米,超過了17層樓的高度,是目前山東省乃至全國所有穿越黃河工程中的最深最寬基坑。

「2021年通車目標絕不能變,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這是濟南黃河隧道建設者的共識和決心。濟南黃河隧道項目不僅在優化施工方案上下足了功夫,還在人材機上加大了投入,特別是在施工組織上、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上找抓手、挖潛能,階段性發動勞動競賽、百日大幹活動,有力保障了施工進度。

記者了解到,為把疫情耽誤的三個月工期搶回來,預防疫情過後人力荒,保證復工後的施工力量,濟南黃河隧道項目施工方中鐵十四局在春節過後就著手「預訂」「農民工」,投入幾十萬資金備足了防疫用品。

疫情得到控制後,中鐵十四局點對點專車往返工地接人,設置了80多間隔離房,積極和醫院合作,把醫院檢測查體設備搬到施工現場,建立了工地臨時「小醫院」,對返崗復工的1200多名建設者進行了核酸檢測。

據了解,「穿黃」是濟南的第一條穿黃隧道,是濟南邁入「黃河時代」的龍頭工程。

原標題:新時報記者探訪濟南首條穿黃隧道南岸工程: 使用鋼材近5萬噸,可繞赤道一圈多

值班主任:田艷敏

來源:濟南舜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tPM23EBnkjnB-0z_O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