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這篇文章沒有風花雪月,咱們談一談社交文化。何為社交?兩個以上的人因為同一個目的而發生關係交集。
部分人不會社交,很大原因是不懂社交文化。每個人都需要社交,通過它來關聯世界。目前都在提倡取消無用社交,本質上來說,社交的最高魅力在於把無用變為有用。
若將視覺放在時間軸上看問題,其實並不存在無用社交的說法。
在你25歲時以為的無用社交,可能在你27歲時才派上用場。與你發生關係的人,生命軌跡也在不停地變化。從現目前看,或許你們的交集無用,但你無法確定以後同樣無用。
幾年前我認識一個朋友,她剛剛轉行做醫美。那會我覺得沒必要社交,反正彼此也不需要。
可現在,她從新人發展為行業的佼佼者。我也逐漸感受到了衰老,才真正意識到有一個醫美的資深從業者做朋友會多方便。
無用社交本身就是一種社交。
我表妹年初換了一家新公司就職,她平時在公司都會做好本職工作,但從不參加部門的私下聚會。總覺得尷尬又偽善,反正彼此都成不了真心朋友。
不止她,很多人都認為這種社交無用。可事實上,半年後她被孤立了。
雖然她的能力依然被公司所認可,但同事們跟她連明面上的親近都沒有了。久而久之,她並沒有感到快樂與解脫。相反,她認為那些看似無用的社交其實是有用的。
最容易擊垮一個人精神體系的原因之一:在群體工作環境中,卻日復一日地獨來獨往。
很多人參加這類社交不會感到有趣,大家都是裝著有趣而已。可為什麼還要時不時地參與一下?不過是彼此配合著不捅破那層「我們很陌生」的窗戶紙而已,讓大家在有意建立的熟悉中,彼此方便彼此。
煽動年輕人排斥這類社交,其實是對成年世界裡的身不由己,最大的視而不見。
每個人都要有儲備意識,社交是為了儲備能關聯多少領域的數量。前提,使用剩餘的精力,而不是消耗所有精力去維繫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次,你的個人實力是主。如果主要核心力並不能讓你如魚得水地行走江湖,那你需要藉助次要力量。
事實上,僅憑實力就能忽略人際的人,基本很少很少。所以,大多數人都離不開社交。
2
分享幾個社交的觀點——
第一:如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儘量減少明面上的讚美和認同,在如今社會,這種直白的誇獎十分虛偽,社交的第一步就得掩蓋虛偽。
多少有點高度的人,內心都反感舔狗式的恭維。
一見面:你的衣服真好看;你的眼睛好漂亮;你的身材也太好了吧……
這種誇讚,廉價。表演痕跡越重,越讓人認為你在拉低他們的層次,像敷衍傻子一樣敷衍他們。
什麼人看不出直白誇獎下的別有用心?不怎麼樣的人。這類人,也沒必要去拉近距離。
與其直白讚美,不如背地裡堅持讚美人家。只要次數夠多,覆蓋夠廣,別怕傳不到對方的耳朵里。這時的效果是你直面誇獎一百句都達不到的。
第二:捧他人做主角。
社交時,偶爾要學會做做陪襯的綠葉,但內心還是得保留紅花的心機。
如何捧?適當地明知故問。舉例:
你知道對方的孩子考上了名校,在人多時,故意問出來:閨女這次考的是什麼學校呀?
她買了一塊昂貴的名表,你識貨,也故意問出來:這表多少錢呀?
她最近在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樣故意問出來:這次的大項目拿下了嗎?
自行舉一反三。
給他們炫耀和展示的機會,畢竟這種事也不好自己來。等他們的主場結束後,你再根據他們的反應而作出對應的恭喜。
比如,她在回復閨女考上哪所名校時,止不住的喜悅。那你的恭喜,可以適當誇張一點。她在回復手錶價格時,輕描淡寫。就算內心澎湃,只要她沒有表現出來,你的恭喜點到而止即可。
雖然她可能會因為你越羨慕,而越開心,但與此同時,她也會看低你(瞧你那沒見過世面的樣兒)——這就是明面上做了次綠葉,內心卻保留著紅花的心機。
3
第三:允許拜高,但不要踩低。
可以一起奉承圈子裡的大佬,但不要一起踩踏圈子裡的小弟,做人必須給人給己留一線餘地。
社交中什麼人最討厭?說閒話的人。如果大家都在說,你要不要附和,以求合群?不需要。那要不要反駁?也不需要。你最好沉默。
傻子會譴責你,為什麼不替別人說話?但聰明人會欣賞你獨善其身的分寸感:不與閒話為伍,但又不對抗閒話而惹事。
這屬於社交中的灰色地帶!不明亮,但也不至於陰暗。在一個圈子裡,不應該過分放大個人的英雄主義。看過武俠小說嗎,行俠仗義的人,哪個不是在江湖上聲名赫赫?無名小卒玩不轉行俠仗義。
是不是一定得對踩低這種事,視而不見?不是。若要搭把手,暗地幫助為最佳。幫助他人,卻將自己賠了進去,不過是有勇無謀,不值得倡導。
正義這個東西在社交圈裡像怕鬼的小姑娘,人多才敢出來。單槍匹馬的正義,實在是少。
但我覺得大家應該理解這種明哲保身,誰也不願意樹敵,尤其是被一群喜歡閒話的八婆惦記。能暗地幫助,已算人道。
第四:增加自信,減少自戀。
自信是社交的名片,得隨身攜帶。自信的人是怎樣的?不會嘴碎,也不會啞巴。他們開口和閉口,都恰到好處。
自戀的人有個很明顯的特質,他們說大多數話之前,都是以「我」而開始。我如何如何,我怎樣怎樣……反反覆復,可沒人愛聽你的那些事。
在社交中,說自己那些有趣的糗事一定比說自以為的豐功偉績,更能打開場面。
與老朋友多談過去:你還記得曾經我們……
與新朋友多談以後:下次我們約著一起去……
4
第五:社交的真相。
社交是怎麼一回事?用感情聯繫,用利益維繫。
和好朋友相處,是私交,不是社交。既然社交,那極有可能與你發生交集的人,都稱不上是好友。
雖然如此,我們也要用感情來聯繫,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表面功夫。但背地裡,社交鏈其實是利益鏈。
你在社交中喝的每一杯酒,說的每一句話,露的每一次笑……都是利益的驅動。所以,無利益不社交。否則,你白社交,等於真正的無用社交。
通過利益,我們可以去判斷哪些才需要社交,從而對不需要的進行淘汰。精緻社交等於規劃利益。
社交像一張網,你認識的群體應該這樣去契合:
1:你沒有的,他們有。他們沒有的,你卻有。
2:你們都有,但很少,加起來卻可以大於二。
具備這樣的前提,社交才會產出價值。人是不具備完整性的(各方面),怎麼辦?去社交中進行補充。
連自己缺什麼,有什麼,都不清楚的人便盲目社交是最傻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什麼都沒有的人,估計連社交的門檻都進不去。
你優秀,你的社交才有意義。你匱乏,你的社交則是浪費。一無所有時,最該做的不是社交,而是從零到一。
很多人都說社交是廉價的,這句話對也不對。是否廉價,取決於你能從中拿走多少東西。人,終其一生都在與他人發生各種關係,這是群居動物的特質決定的,你想隔絕都很難。
不需要過分抗拒社交,就是個集體活動而已。最初接觸時會覺得社交有趣,慢慢的會發現極度無聊,久而久之,越深入越有趣,光是千人千面,就夠你看個精彩。
社交不等於生活,它只是生存中的其中一張王牌而已。必要的個人空間必須保留,這是生存之外對生活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