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流媒體音樂,都賺錢了。
先是騰訊,接著就是網易。
日前,網易雲音樂披露2023年上半年業績公告。
其上半年收入為39.1億元,去年同期則為42.6億元,同比減少8.2%。凈利潤為2.93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2.7億元,而經調整凈利潤人民幣3.32億元,去年同期則虧損2.17億元。
收入下降卻反而扭虧為盈,怎麼回事?
網易雲音樂財報先是,收入下降主要是其社交娛樂業務收入大幅下降所致。
能夠實現盈利,一方面是其在線音樂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另一方面是營業成本和運營成本降低。
與之相類似的,是騰訊音樂。
財報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2023年上半年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都超過了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
從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的變化來看,第二季度騰訊音樂該項收入同比再降24.6%。
網易雲音樂儘管上半年社交娛樂服務月付費用戶數增長至150萬人,但收入同比下降23.2%,ARPPU(每付費用戶平均收入)下滑。
兩個老對頭,最終選擇了同一條路?
流媒體音樂,最終的歸宿還是會員付費嗎?
對此,坤輿商業評論吳辰光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會員費是有天花板的,這種超越的狀態,並不能說明在線音樂行業走入健康發展。
同時,社交娛樂收入的下降可能還會持續下降,這並不健康。
畢竟,社交娛樂的場景如果不能有效突破,在抖快等短視頻直播平台的內容切割和用戶時長搶奪中,將可能變得越來越弱。
展望未來,網易雲音樂也指出將拓寬應用場景,包括車載、遊戲等。
這和騰訊音樂的拓展場景高度重疊,也說明了網易雲音樂想要破圈的急切。
不得不說,這些都是在線音樂目前可見的突破場景,兩大巨頭早有布局,方向相近卻未必直接肉搏。
畢竟整個領域都還是藍海,需要試錯和尋找有效姿勢。
換句話說,這只是可能的突破口,但怎麼破?
兩大巨頭也都不知道。
此外,在一些人看來,獨立音樂人、社區、自製音樂這些會成為網易雲音樂的差異化競爭手段。
愚以為,想多了。
上述這些方向,都是多年以來在運作且尚未真正破圈的打法和場景。
無顛覆式創新前,暫時不能稱其為差異化競爭手段。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