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快遞小哥」,獲五星好評!

2020-03-09     北京政法

任何一場戰爭,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疫情防控戰役也不例外。繼「托尼老師」們閃亮登場之後,全局各單位的「快遞小哥」、「外賣老哥」們也開始帶起了節奏。

快遞小哥,使命必達

「喬哥,下次再送文件的時候,順便把我毛巾捎過來......」

「霍哥,方便的話再給我帶一個......」

小跑快遞

不知不覺,清園監獄行政科民警霍士桐和喬城這對最強「CP」快遞業務,營業時間已經超過了四十天。

他們每天風風火火,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他們對講機呼叫頻率是最高的,走路是最多的。作為後勤保障的「小跑快遞」,他們可是身負重任,負重前行。

首先要做好小宗的「快遞業務」。負責代干職去醫院開藥、運送物資、郵局收發文件。兩位「快遞小哥」可謂「接單」接到手發抖。他倆到民警宿舍代取包括警服、內衣等各類物品,有的民警可能忘了東西放哪兒的情況,他倆還要一間一間的找,一遍一遍地問。獄內部分干職存在慢性疾病,長期服藥,常備藥品儲備出現不足,霍士桐就主動前往醫院為監管區、隔離區的干職開藥,並分類整理,層層轉運送到每位干職手中。

同時還要做好大宗的「物流業務」。往獄內、隔離區、獄外機關運送防疫用品、辦公用品、生活用品。所有他們經手的物品,都要放到指定地點,進行嚴格檢查消毒。喬城經常接到這類電話:「前幾天損壞的印表機已修好,現在在單位門口,需要去取一下送到辦公室」。掛掉電話後,喬城拿起電瓶車鑰匙就走,將放置在監獄外圍大門的印表機經過嚴格消毒後,迅速裝車運到辦公樓,此時的他又化身搬運工,「哼哧哼哧」地把沉重的印表機抬到樓上。像這樣的交接任務,他們每天要往返多次。

行政科的常規工作同樣不能落下。晚上十點半:「小霍啊,我這辦公室的燈管壞了,房間太暗了,今晚加班肯定要很晚,你看這會有時間找個師傅來修一下嗎?」「好的,我現在就去找新燈管,聯繫師傅過來維修。」用了不到十五分鐘,燈管更換完畢,霍士桐和電工師傅拖著疲憊的身體離去。霍士桐說:「疫情期間,每個人都很累,工作多,精神緊繃著。但越是這個時候,咱們越要高標準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外賣老哥,五星好評

清河分局行政處民警劉欽華作為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從大年初四開始至今,主動承擔起分局範圍內所有被隔離民警的送餐任務,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外賣老哥」。

劉欽華送餐追求絕對的準時準點,每當被隔離人員聽到門外「當,噹噹當」的敲門暗號,就知道是劉哥來送餐了,時間相差超不過三分鐘。因為劉欽華戴著口罩,許多人都沒有看過劉哥長啥樣。但是每個人都對這位老大哥心存感激,穩穩的五星好評。

搬運送餐箱是一個技巧活,用來保溫的泡沫箱,盛的東西多,但又不太結實,需要輕拿輕放。有時看到保安小伙子有點毛手毛腳,劉欽華就會馬上制止:「輕一點穩一點,萬一給碰碎,飯菜撒了一地可怎麼辦。」每天送完餐返回,機關食堂的飯菜也有點涼了。食堂工作人員心裡過意不去,要給他熱一熱,劉欽華對此婉拒:「你們都忙一天了,千萬不用管我,只要隔離同事能吃上熱乎飯,我一個人吃的涼點無所謂。」

每天,劉欽華早上六點不到就起床,開始整備車輛,並給車輛消毒。他嚴格遵守「點對點」的送餐要求,沿途不去任何一個其他地方,不搭乘任何一個無關人員。「不是去送餐,就是在送餐的路上」,這是同事們給劉欽華的評價,也是他責任感、使命感的形象詮釋。

「飯碗里有政治,食堂里有警心」 「後勤不後,行政先行」,這是市局黨組一直以來都在倡導的工作理念。越是在疫情防控戰的關鍵時期,就越需要多一些這樣暖警心的做法,多一些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保障人員。他們用辛勤的汗水,讓整個單位的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有序推進,讓同志們的工作生活更加便利,心情更加舒暢。

來源:北京監獄與戒毒

編輯:郜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dKCw3ABjYh_GJGV6T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