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臨死前不發一語,展昭點點頭,卻忍不住大罵一聲

2022-07-31   歷史新視角

原標題:包青天臨死前不發一語,展昭點點頭,卻忍不住大罵一聲

南俠展昭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包青天」包拯是史上確有其人,展昭一般認為是文學人物,但是展昭的故事透過小說流傳,也在民間廣為流傳。

包青天。(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展昭年輕時好行俠義之事,在各地仗劍打抱不平,遠近聞名。當時的人因為他久居江南,尊稱他為「南俠」。

展昭出現時年紀在二十歲上下,他在耀武樓獻藝時的年紀也在三十歲以下。他自幼習武,善輕功,會袖箭,劍法高超。包拯進京趕考途中,展昭從金龍寺凶憎手中救了包拯,又在土龍崗退劫匪,天昌鎮捉刺客,太師府刺殺暗害包拯的刑吉,功績累累。

對於展昭的種種行為,包拯十分感動,佩服他的為人,把他引薦給當時的皇帝。展昭於是開始為官,被皇帝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封為「御貓」。展昭武功出神入化,與當時北俠歐陽春齊名。

當代著名武術「陽湖拳」原名「常州南拳」,相傳為宋代「南俠」展昭始創於常州,後流傳到江蘇與全國部分地區,為江蘇唯一的地方拳種。

年久失傳,經上世紀80年代的挖掘搶救後改名為「陽湖拳」。「陽湖拳」集「南拳北腿」之長,具有「南北兼收,拳腿並重,原地旋轉,幅度頗小,快速勇猛,精悍靈巧,近身短打,進多退少」的獨創的武術風格。

經過多年的發展,奇特的陽湖拳引得了國內外武術界的廣泛關注,亦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陽湖拳之強勁風采。

南俠展昭。(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在古典文學《三俠五義》中,展昭這一人物為人謙和、儒雅、頗有君子之風,並且武藝高強、多次拯救包拯於危難之中,後入開封府供職,與眾多俠士一起匡扶正義,是一個在江湖中和官場內都頗受讚揚的人物。而其性格謙和有禮、胸懷寬廣,為人處事備受稱道。

在小說中,展昭本來不想當官,就像「北俠」歐陽春拒絕入官場一樣,但是包拯盛情難卻,他只輕輕說了:「唯恐藝不驚人,反要辜負了相爺一番美意。」

包拯在當朝以清正剛直著稱,直到後世仍然被後人所尊敬。朱熹稱包公:「復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剛毅。」歐陽修稱包公:「清節美行,著自貧賤,讜言正論,聞於朝廷。」劉敞稱包公:「識清氣勁,直而不撓;凜乎有歲寒之操。」奉旨編集《資治通鑑》的司馬光也稱讚包公:「仁宋時,包拯最名正直。」

包拯是清官,又與展昭相互愛重。包拯為民除害,不畏權貴,暗中得罪了許許多多的人。展昭在包拯護衛下還能大展長才。一旦包拯死了,一定會有許多的報復要加諸於展昭身上。

包拯與展昭也看透了朝廷社會並不安寧,當包拯要過世時,看著展昭一語不發。展昭心裡也都明白,沒有了包拯,展昭只能歸隱山林,就連回到江湖都可能險惡重重,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當時的社會有多黑暗。

參考資料:程如峰《包公傳》、《三俠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