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教學無小事,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時間,對於老師和學生都至關重要,想要讓課堂教學質量最優化,教師需要從細節處著手,做好各方面考慮與準備。同時學生也要明白如何正確聽課以及課下鞏固複習。具體需要怎樣做,一起來了解下吧!
教師應關注哪10個小細節?
課堂無小事,處處顯智慧。小細節,大作用;小細節,大效益;小細節,顯理念、映品位。為此特提醍新教師要關注這10個小細節。
01
要用最短時間、最簡語言處理課堂偶發違紀事件,原則上不超30秒,切記你是學科教師,此時是學科課堂,不是班會課。
02
發出重要指令時,端莊嚴肅、語言清晰乾脆,務必停下來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如果你一邊分發試卷,一邊給學生指令,你所表現出的是你的指令並沒有那麼重要,學生就不會重視。
03
布置自學、合學任務時要一次把問題、要求、方法、完成時間說清楚,忌在學生安靜學習期間不停補充解釋。對小學生可讓學生複述教師任務安排,確保全體學生明白後再開始行動,嚴禁學生沒聽完、聽全、聽清楚任務指令就搶跑。講題時,務必讓學生停止其它事情,待學生全部注意後,再開始講。
04
板書時要側身或舉過頭頂,字跡規範,不要太靠黑板下部分。講課時不要固定站在一個地方,目光要與左中右學生都有目光交流。最好釆取邊講解、邊板書、邊用手勢助講。一道題講完後,要留一點時間讓學生咀嚼、反思、建構。講過一遍後,若學生不會,可換一種方式再講,即用一種方式講多遍,不如用多種方式講一遍,以此照顧視覺、聽覺、動覺不同學習風格學生。
05
回答問題,借用手勢,比如選擇題可讓學生指1、2、3、4指頭來分別代表ABCD四個答答案;判斷題用手比劃√、X來表示正確與錯誤。巧用手勢判斷學情。用大姆指向上、向下、放平表示我全部聽懂、一點沒聽懂,不全懂;用舉左、右手表示自身有特殊情況、與教學有關問題。
06
當學生急於舉手回答時,教師可提醍學生,答案完整嗎?還有更好答案嗎?還有別的方法嗎?提問到你能說明白嗎?怎麼說?
07
提醒學生在合作學習展示或學生回答問題時,它相當於教師在講課,要專注認真聽,認為重要的、不理解的一定要記筆記。
08
學生講題時,講到或用到重要知識點、定理時,教師感覺班上多數學生不知道或掌握不好時,要喊暫停或提示講解者,用點時間讓下面學生讀、記這個知識點,然後再往下講。
09
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斷時續時,教師不要打斷,其它學生不要插嘴或要求發言,這對該生思維進階、頓悟很關鍵;若學生卡殼時,要依癥結釆取搭橋、引導助其突破。若學生實在不會,讓別的學生髮言後,一定要站著不回這個學生,把答案重複一遍。若學生回答完整,教師對該生還要拓展、追問。
10
學生板演,待學生做完後,一定要提示學生,請認真檢查後再下去,做完檢查這個習慣滲透培養很重要。課堂練習時,可同時呈現2至3道同類題,差生做得慢,優等生可再做一道,時間不白白在等待中浪費。(同樣讀書時,教師未喊暫停時,優等生能讀幾遍讀幾遍。)課堂檢測時,學困生基礎題做多道,優等生不同類型做一道,做題時間同樣多,不能因分層讓學困生沒事幹。
學生應關注哪10個小細節?
01
只聽講,不做練習去鞏固,考試照樣不會做、考不好。高分是練出來的,見過題型與沒見過題型,同一類型做一道與做過多道,在考場的上速度、準確度明顯不一樣。
02
先明白書本上例題,再做題。例題具有典型性、示範性。猶如書法學習要先臨帖,才能入帖、破帖,先知一明白一才能返三。
03
先把老師課上講的內容看一遍,想一想再做題。即先複習再做作業。先複習消化再做題節省時間,不要把順序弄顛倒了,即不會做再去翻書。
04
先熟悉一遍公式、定理、概念,再做題。儘量正式開始做題後不去翻書,照著、看著、查著書本做對不算真會。
05
審題,注意關鍵詞句、隱藏關係及題目要求,即就是逼自己認真看題,明白條件是什麼,要求結論是什麼。
06
若看完題沒思路,反覆再讀3遍,注意條件數字,並標註。建議讀個條件,想想意思,思考想到什麼?再讀個條件,看看能想到什麼?這兩個條件有啥關係,這時就可能突然有了思路。也可以從問題出發,倒著想,要求這個問題,需要什麼,推著推著就明白怎麼做啦!
07
作業做完不要急於上交,先檢查確保無誤後再交作業,養成檢查習慣。做作業不是目的,保證準確無誤、百分之百對才是目的,即考試時是真會、真明白,不怕考。
08
把每次作業都當成一次小考試,要限時做作業,要規範做作業,用尺規作圖,要劃區域使用演草紙,便於節省時間檢查。
09
作業練習冊上錯題,要規範訂正。即判斷、選擇、填空當成大題訂,寫出完整步驟。蒙對題也要訂正,還要做同類題鞏固。
10
備一個錯題本與好題本,也可一本兩用。把易錯、典型題抄到二本上,進行多次消化鞏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_hUZXMBfGB4SiUw46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