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痴』是用來形容容易迷路的人。想要確認自己是否屬於路痴,除了利用問捲來主觀評判自己是否容易迷路之外,也可以在黑暗中移動後再問自己的前來方向,藉此進行客觀評價。
比較這二種評價方式之後,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自我評價與客觀評價未必一致』;也就是說,一個人即使對自己的方向感很有自信,但實際上可能是個路痴。
腦中認知地圖不精確 就容易迷路
一個人是否是路痴,會與許多不同的因素相關,其中之一是自我腦中建構的『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精確度的差異。
人無法完全記住所有看過的事物,例如即便實際的角度稍微偏大,也大致是把十字路口的角度記憶成約90度。腦中的『認知地圖』會如此一點一滴地與實際地圖產生差異,而認知地圖的精確度是因人而異的。
此外,對於第一次去的地方,人們大多會以言語描述的方式來記憶路徑。例如,『從這間店旁邊的那條路直走,到了有一排行道樹的路之後右轉』。這麼一來,只要少說一個指示就會找不到路。
不過,過了一段時間,當腦中的知識被整理過,或去過好幾次該地點之後,認知地圖的內容就會越來越詳細,形成仿佛從上空觀看的『鳥瞰圖』般的影像。
實驗顯示,受測者中有些人能迅速在腦中形成鳥瞰圖般的影像,有些人則無法做到。能形成鳥瞰圖般影像的人就不容易迷路,也知道如何抄捷逕到達目的地。
天生路痴沒得救?『經驗』可以彌補
並不是認知地圖與實際地圖有差異時就絕對會迷路。就算無法形成詳細的認知地圖,只要掌握到重點就不太容易迷路。實際的實驗結果顯示,不會迷路的人會記憶交叉路口的資訊,而會迷路的人記憶的則是車輛停下了等移動上非必要的內容。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可能是經驗上的差異。例如,在城市裡不會迷路的人,到了沙漠裡則會不知道該拿什麼來當作目標物。相反地,古代靠天上星星來辨別方向的航海員,到了現代的大城市或許也會迷路。會不會迷路,確實會受到一個人的經驗影響。
女性比男性容易迷路嗎?
一般認為女性比較容易迷路,這是真的嗎?經實驗證實,相較於女性,男性在空間掌握能力上有較優秀的傾向。例如在射飛鏢的實驗中,男性的成績也較好。一般認為,這是由於男性掌握自己與目標物之間位置關係的能力較好之故。
有學者以此實驗為根據,認為女性較容易迷路。是否真的會迷路更與能否應用資訊有關,無法單純以空間掌握能力來判斷。是不是路痴,還是受經驗的影響較大,比如女性受男性護送回家或指引方向的情形較多,導致看地圖的機會減少,經驗也不足;我們也可以因此認為這就是造成較多女性不會認路的原因。
不想再當路痴 多看地圖有幫助
要怎麼做才能克服路痴呢?建議可以進行閱讀地圖的訓練。留意河川或電車軌道等明顯的界線,思考能用什麼當作目標物;如此刻意進行閱讀地圖的訓練並累積經驗是很重要的。
此外,第一步是相當重要的。例如從地鐵站的出口出去後該往哪個方向前進,若是弄錯了這個第一步,之後不論是招牌或是路人能提供的資訊都會越來越少,就會漸漸失去到達目的地的線索。
並且,要找到路的方法就是努力閱讀地圖。一邊前進一邊確認到哪裡為止沒有走錯,若是迷路了就再回到原處。若能這樣子努力不懈,應該就不會迷路了!
難懂的地圖是造成迷路的原因?
對於從家裡到學校之類日常熟悉的路徑,幾乎不需意識哪個轉角處需要轉彎,就能正確前進。可推知腦中具有類似導航的系統,會以一串清單的方式,在腦中記錄欲到達某個目的地所須的路徑資料。
進一步研究,則可解明大腦是如何處理視覺訊息的。若能藉由這些新的發現開發出人腦容易理解的地圖,或許能做出任何人都能輕易閱讀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