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入學考試,試卷題目僅3字,大半學生無奈交卷只1人答對
清華大學作為我國最為高等的學府,歷年來都是我國萬千學子夢寐以求追逐的夢想學校。如果要是想考進清華的話並非易事,僅僅是錄取分數線就難倒了一大幫人,清華學生們學習功力足可見十分強勁。但是你知道嗎?曾經的時候清華大學曾經安排過一場入學考試,試卷題目只有3個字,但是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答上來而因此交了白卷。

這件事就發生在1930年左右。當時清華大學的這場入學考試題目類似於對對子,所給出的上聯為「孫行者」。這道題目看似簡單,實則很複雜,旨在考驗學生們文學水平究竟如何。但是,一大半學生們對此絲毫沒有頭緒,於是交了白卷。不僅於此,即使是書寫上答案的同學們基本也都在胡亂作答,有的學生寫的是「唐三藏」,有的學生寫的是「豬八戒」,各種奇奇怪怪的答案數不勝數,絲毫沒有邏輯性可言,這令出題的老師感到十分無可奈何。在將所有試卷通通整理一邊之後,發現只有一人的答案回答十分正確,除此之外也有幾個人的答案勉強可以說得過去。
這些答案還湊合過去的同學有一位答道是「祖沖之」,雖然說答案並非錯誤,但是也不是最佳答案,因此答出這道題的同學被閱卷老師給出了及格分數。另一位同學答案相比較第一位同學就比較好點了,其答案為「王引之」,王引之這個答案相比較祖沖之寓意又深了一層,但是在老師心目中依然不是最佳答案。在這些同學中只有一人的答案被閱卷老師給出了滿分的成績,這份最佳答案就是「胡適之」,因為從文學方面來講,「孫行者」在文言文中屬於虛詞,雖說「祖沖之」之類也是虛詞合情合理,但並非最恰當,而「胡適之」則不同了,「孫」對「胡」是姓對姓,「適」對「行」也很恰當,因為「適」在文言文中屬於到、行的意思,所以姓對姓、動對動,在閱卷老師看來,這個答案實乃是妙趣橫生、令人感覺十分工整,所以給出了滿分的成績。
附帶提一下,這位出題老師則為著名的陳寅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