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我愛你的反面就應該是我恨你嗎?

2022-05-20     Chicology

原標題:520我愛你的反面就應該是我恨你嗎?

本文首發於Chicology公眾號,歡迎關注我們。

當我們在討論520選題的時候,需要相互提醒同事,這是一個只屬於中國人的、關於愛的、被創造出來的日子。這年頭需要表白或者告白的日子太多了,紅男綠女們一個個在空虛寂寞的城市泡泡中,尋找各種藉口希望獲得來自另外一個人類的溫暖。明明知道愛得稍縱即逝,愛的缺乏理性,可還是想要用力去愛。

在愛中相互折磨像是逃不掉的宿命,但還是在這不停的折磨中抱怨、享受。這些在愛中的糾結矛盾,作為藝術家的Ulay和Marina Abramović早早就在作品中演繹了一遍,可惜藝術家們真實的愛情也不過如此俗氣:從神仙眷侶到對簿公堂。他們的故事讓人不禁思考一個千古難題,我愛你的反面就應該是我恨你嗎?

他們最初的彼此相愛是因為覺得對方長得好看,在一起的時候也為錢操心,出名之後一方享受一方反感,分開是因為出軌,再見面似乎一場戲,又因為錢將對方告上法庭。最後,一起坐在記者的鏡頭下,回憶十多年前兩個人在一起的12年。

Marina說那12年中的9年都開心得不得了,剩下的三年全是痛苦。

2017年,哥本哈根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現場復刻了名作《無量之物》(Imponderabilia) Doree

十多年過去,她依舊對Ulay恨得不得了,即使在MoMa一場舉世聞名的會面之後,還是又生氣又恨。因為流著淚見面後的兩年,Ulay就把Marina告上法庭,要求分當年倆人在一起時候創作的作品的版權費。這個時候,Ulay已經因為癌症的折磨而一蹶不振。其實很難想像,為什麼,為什麼要在自己身體忍受病痛的時候,還要跟前女友要債。

最後這場官司Ulay還是贏了,Marina要給他錢。Marina是行為藝術界的教母,大概這一切的一切,也不過是她跟Ulay的一場行為藝術,但這個作品一點都不深刻。他們的人生故事,讓早年倆人一起創作的作品更加令人迷茫。

兩性關係中,到底為什麼要糾纏,到底要跟誰糾纏?什麼時候能有個盡頭?誰站主導?誰傷害了誰?

Ulay最開始是一個寶麗來藝術家,但在遇到Ulay之前,Marina就已經是一位有些名望的行為藝術家了。1974年,在還沒有遇到Ulay之前,Marina在那不勒斯做了一場引起各種討論的展覽。她將自己關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同時在這個空間裡還有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但也有刀子、刀片、鐵錘,及一把槍,附上一顆子彈。並且附上一張說明:我是物品,你可以在我身上使用桌上的任何物品,我承擔所有責任,時間是6小時。過程難以置信,到最後有人甚至拿起手槍對準了Marina的太陽穴,6小時結束,她滿身傷痕,淚流滿面。有人嘲諷她、有人唾棄她、有人感嘆人性的惡,有人說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Ulay的寶麗來藝術作品

Marina在1974年的作品Rhythm

但無論對於Ulay還是Marina來說,迎來真正的史詩級藝術家時刻,是在遇見彼此之後。連他們自己都說,每一個作品,都很難追溯這到底是誰的點子,從誰的思想中剝落下來的。

1977年,在作品《Light/Dark》中,Ulay和Marina先開始平靜地有節奏地扇對方耳光,之後越來越激烈,帶著強烈的情緒。1978年,兩人又創作了《AAA AAA》,對著對方大吼長達9分鐘,吼到最後聲嘶力竭,Ulay吼得眼淚都掉了下來。不同人看了應該都有不同的感受,這本來就是藝術應該具備的包容性。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討論男和女的關係,不管對象是誰,討論的都是純粹的關係本身。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Rest Energy》在1980年完成,Ulay手握一隻弓箭,Marina則握著一張弓,他們彼此拉鋸,任何一方的放手,可能都會釀成悲劇。是不是從一開始,兩個來自不同星球的人類,硬是要在一起,只能一起創作悲劇。

他們在1988年分手,分手也分成了一部曠世巨製。他們來到中國,分別從長城的兩端出發,各自步行2500多公里。最後在中間見面,擁抱,然後跟彼此說再見。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碰到一個跟你一樣瘋的人,真的不容易,但他們在史詩級的長途跋涉之後,還是決定放了對方。

之後有傳說,Marina多年後解釋,當初為什麼在長途跋涉之後,不是選擇結婚而是選擇分手,是因為Ulay在旅途中讓他的中文嚮導懷孕了。如果這是真的,一切又充滿了諷刺意味,愛情究竟是個什麼東西?無論如何,這樣的決定珍重而意義重大,於是他們沒有見面、沒有說話長達20年。恨嗎?大概吧。

在紀錄片The Story of Marina Abramović & Ulay中,Marina說,當他們變得有名氣,她覺得這是努力工作之後理所當然的回報,但Ulay非常不習慣。

Marina是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人,Ulay是一個標準的德國人。這大概能夠稍微解釋一點點,他們對於成名這件事完全不同的看法。來自完全不同背景的兩個人,在短暫相遇、拼得你死我活之後,分道揚鑣。那當初為什麼還要全情投入呢?明明知道結果的事情。

分手之後的Marina依舊在行為藝術界活動,漸漸成為不可一世的大神。而Ulay倒是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回歸了寶麗來的創作,漸漸失去了世界級的影響力。2010年,Marina在MoMa做一場大型展覽,她本人從早到晚坐在場館裡,與來來往往的陌生人對視。有一天,Ulay走到她面前,坐在她對面,當她張開眼睛,看到對面的人,本來面無表情的臉上擠出一個淡淡的微笑。坐在對面的Ulay點頭安撫她的情緒,Marina還是熱淚盈眶。他們在分開20年後,第一次見面。最後兩人伸出手,跨越桌子握住彼此,現場居然掌聲雷動。

這段視頻不論什麼時候看,都非常動人,那似乎就是愛情,千帆過境,那種愛還在,即使也有恨。可是愛恨交織的深刻感動,不就是我們最極致的追求嗎?

text:盧笛

graphic:Doreen

produced by Chicology

圖片來源: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擅轉至他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fb033e64eacf91f23cc49a2b2c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