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研究院:研學旅遊需要普惠式高質量發展

2024-10-28     新京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王真真)10月28日,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研學旅遊發展報告(2023—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研學旅遊已不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而是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社會教育方式。在當前研學熱情高漲與消費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研學旅遊發展需要市場化的機制,也需要思考如何做好頂層設計,探索出一條高質量普惠式的發展道路。如何讓絕大多數青少年研得好、游得起,實現高質量普式供給,是當前以及未來一個階段必須回答的問題。相較大規模投資和大體量建設,如何充分盤活深挖文教旅產業既有的存量空間與資源,有效疊加研學相關業態,深度研發產品,才能切實讓普惠體驗成為可能。

自復甦以來,研學旅遊的熱度始終不減。「市場熱,輿論熱」現象背後,反映出市場需求旺盛、對優質供給的熱切期待,以及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存在的差距。

從年度熱議話題來看,除了「游而不學」「學而不游」這樣的老問題,關於「價格虛高」「質價不符」的討論多了起來。《報告》認為,關於研學旅遊到底貴不貴,要從真實成本和實際消費能力兩個方面綜合判斷。從成本視角看,研學旅遊產品由於溝通流程更複雜、產品研發更專業、更高的人員配比要求、更高的服務標準,以及更複雜的安全保障和應急處置需求,其實際執行成本確實偏高。另一方面,相較於部分已開發國家而言,我國的國民收入整體水平仍然存在差距,在消費價格差距不大的情況下,都會導致研學產品的實際消費體感是偏貴的,這也是當前我國研學旅遊發展的實際情況。

《報告》還從研學旅遊「值不值」「滿不滿意」「劣驅良」的擔憂等角度展開了分析,指出每個高速增長的市場都會遭遇各種問題,但發展中的問題要在發展中解決。

另外,中國旅遊研究院研學游課題組的專項調查的結果顯示,企業層面感知到的研學游目標客群的消費能力正發生變化,有向兩端分化的傾向,認為消費能力收縮的偏多,並且認為客群對價格的敏感度正在上升。從業績恢復情況來看,截至2024年8月,以消費端(C端)親子為主要客群的企業營收恢復情況較2023年呈現更明顯的兩極分化;以組團為主、組地兼顧的企業營收恢復情況較2023年有不同程度提升;以地接為主要業務的企業營收恢復情況較2023年也開始呈現分化趨勢。

校對 柳寶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ce6b8740258550a82032ac07464f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