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用藥的意義是什麼?

2024-01-17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麻醉前用藥的意義是什麼?

剛剛完成一例「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麻醉前我問患者「進手術室前,在病房裡,護士給你打肌肉針了嗎」,患者說「打過了」。跟著參觀手術的普外科小伙子問我「老師,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呀?」剛輪轉到手術室的護理小姑娘也在旁邊小聲地說「下午那個骨折病人你也這麼問了,為什麼呀?」我喜歡問問題的小朋友,於是我告訴他們,我問的「針」就是咱們常說的「術前針」,一般情況下是苯巴比妥鈉+阿托品,是麻醉前用藥的一種。

麻醉前用藥,麻醉措施之一。根據病人情況、麻醉藥和麻醉方法的特點,在手術前一晚和麻醉開始之前,選用某些藥物(包括寧神、鎮靜、安定、催眠、鎮痛、抗膽鹼等藥),從而解除術前病人的焦慮和恐懼,便於麻醉的進行,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通常接到手術通知單後,咱們麻醉醫生就會去病房進行術前訪視,急診手術來不及訪視時也會電話手術醫生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只有了解患者,咱們才能根據手術制定麻醉方案做出麻醉計劃,麻醉前用藥就屬於其中一部分。

我看他們似懂非懂就沒講太多。插完管,麻醉很平穩,手術順利開始,小伙子看我不忙了,又問了:老師,麻醉前用藥的目的具體有哪些?

嗯,是個愛學習的小朋友!很不錯,我告訴他麻醉前用藥的目的主要有5個:

1. 鎮靜 消除病人對手術的恐懼、緊張、焦慮情緒,使病人情緒安定、合作,產生必要的遺忘(amnesia)。

2.鎮痛 提高病人痛閾,增強麻醉效果,減少麻藥用量,緩解術前和麻醉前操作引起的疼痛。

3.預防和減少某些麻醉藥的副作用 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藥的毒性作用等。

4.降低基礎代謝和神經反射的應激性 調整自主神經功能,消除或避免不利的神經反射活動,如不良迷走神經反射。

5. 其他 如減少胃液容量和酸度,鎮吐,預防或對抗過敏反應。

總的目的是通過以上相應用藥使麻醉過程舒適平穩。

「那麻醉前用藥影響麻醉的實施嗎?」這孩子又問了!

我只能說:麻醉能否順利完成,麻醉醫生要考慮很多影響因素。

麻醉方面的考慮包括麻醉者的業務水平、經驗或習慣,麻醉設備和藥品方面的條件等。在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時,經驗和傳統習慣往往起重要作用。

不能將麻醉選擇絕對化,同一種手術可在不同的麻醉方法下進行,同一種麻醉方法也可用於多種手術。麻醉醫師應根據多方面的因素來選擇最合適的麻醉方法和藥物。

「你說的那幾種麻醉前用藥,都有什麼不同呢?」我們護理小姑娘也提問題了,估計受那小伙子影響,膽子大了,聲音也大了很多。「吆,這是咋了,都想轉專業干麻醉嗎?那真是太好了,麻醉太缺人了!」我心想。

我告訴她:

一般情況下,麻醉前用藥時間為麻醉前0.5-1小時,臨床上常用的麻醉前用藥有鎮靜安定藥、鎮靜催眠藥、麻醉性鎮痛藥、抗膽鹼藥等,不同類型藥物麻醉前的用藥時間可能存在區別:

1.鎮靜安定藥:鎮靜安定藥中的地西泮片一般於麻醉前1小時口服,咪達唑侖注射液一般於麻醉前0.5小時肌注;

2.鎮靜催眠藥:鎮靜催眠藥主要為巴比妥類藥,常用於預防局麻藥產生的毒性反應,臨床常用的巴比妥類藥為苯巴比妥鈉注射液,一般於麻醉前1小時肌注;

3.麻醉性鎮痛藥:麻醉性鎮痛藥中的鹽酸嗎啡注射液、鹽酸派替淀注射液等,一般都於麻醉前1小時肌注;

4.抗膽鹼藥:麻醉前常用的抗膽鹼藥有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和東莨菪鹼鹼注射液,一般於麻醉前0.5小時肌注。而長托寧(鹽酸戊乙奎醚)肌注後吸收很快,2分鐘後血中即可檢出,10分鐘血藥濃度達較高水平20-30分鐘達峰值;

5.H2組胺受體拮抗藥

本藥為可逆性、競爭性H2,組胺受體拮抗劑,能抑制組胺、胃泌素和M-膽鹼受體激動藥引起的胃酸分泌,使胃液量及胃液中【H⁺】下降。一般不作為常規麻醉前用藥,主要用於術前準備不足有胃反流危險的病人和臨產婦,可減少發生反流和誤吸的危險,以及誤吸的嚴重程度。現臨床應用的有西咪替丁(cimetidine)、雷尼替丁(ranitidine)、法莫替丁(famotidine)和尼扎替丁(nizatidine)。西咪替丁口服量成人為400mg,靜脈滴注為200mg。雷尼替丁口服量150mg(或300mg),肌注或靜脈滴注量50mg(或100mg)。法莫替丁口服量為20mg(或40mg),靜脈滴注量為20mg。應注意這些藥如靜脈滴注 過快可致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減弱。目前尚未見尼扎替丁用於麻醉前用藥的報道,可能與其消除半衰期為1.3小時有關,其餘三種藥的消除半衰期為2~3小時。

看著他們意猶未盡的樣子,我問:「要不要知道麻醉前用藥的注意事項有哪些?」「要!」他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呵呵,真是想轉麻醉呀!」那可得認真學習嘍:

1.需酌情減少鎮靜安定藥、催眠藥、中樞性鎮痛藥等抑制性藥物劑量者;

一般情況差、年老體弱、惡病質、休克、甲狀腺功能減退等;1歲以下嬰兒一般不用。

2.需酌情增加抑制性藥物劑量者;

年輕體壯、情緒緊張或激動、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3.禁用或慎用中樞性鎮痛藥者;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道梗阻、顱內壓增高等禁用。對臨產婦最好不用,如必須用,應考慮胎兒的娩出時間,用派替定以在胎兒娩出前1小時以內或4小時以上為宜。口服或肌注嗎啡禁用於臨產婦。

4.抗膽鹼藥劑量宜較大者;

施用硫噴妥鈉、氯胺酮、經丁酸鈉、氟烷等麻醉藥或作椎管內麻醉(低位阻滯者不一定用),或病人原有心動過緩(用阿托品),或需藉助於東若鹼的鎮靜作用。小兒腺體分泌旺盛,按體重計算其劑量較成人用量為大。

5.宜不用或少用抗膽鹼藥者;

病人有心動過速、甲狀腺功能亢進、高熱等疾病,氣候炎熱室溫過高。如必須用抗膽鹼藥,以用東若鹼或鹽酸戊乙奎為宜。

6.多種麻醉前用藥復合應用時,應根據藥物的作用相應調整劑量;

7.對於急症病人,必須時以經靜脈用藥為宜。

麻醉選擇雖然很重要,藥物的選擇很重要,良好的麻醉前準備需要麻醉醫師和手術醫師通力合作來完成。強烈的責任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促使我們去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例麻醉,為病人負責,為自己負責!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山東頤養健康集團新泰協莊醫院麻醉科 鄭娟娟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9e7713d31fde4dbdf4d807122255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