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把黨建「融進去」,讓科研「活起來」

2023-12-29     微觀北大荒

原標題:尖山把黨建「融進去」,讓科研「活起來」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尖山農場不斷優化提升科技型基層黨組織服務水平,發揮與大豆科研院校黨支部合作共建優勢,著力推進「黨建領航·科研共創」示範項目,切實種好「聯、學、育」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田」,立足現代農業、面向市場需求、依託數字信息技術,激活農業科技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紅色「引擎」。

「黨建+支部聯建」厚植根基

黨建引領,科研有力。為把「紅色基因」注入科研攻堅工作中,早在2020年,尖山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就與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開展黨支部聯建活動。幾年來,雙方通過構建「黨建+科研」融合發展模式,以創建「黨員示範崗」為載體,把科研攻關的難點作為黨建工作的重點,藉助科技項目工作的開展,充分發揮支部在大豆產業鏈前端的科技優勢,通過支部聯建厚植科研產業發展根基。

「每年,我們與八一農大黨支部一同聯建,成立了生產管理、科技服務兩個特色黨小組,依託九三大豆產業創新研究院、科技創新實驗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的資源優勢,在全場範圍內提供品種推廣種植、高產栽培模式、綠色防控技術、數位技術應用四項技術服務。」尖山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姜凱岩說。

2023年,農場開展黨建領航·科研共創示範項目,建立了苗情分析、草情分析、倒伏度分析、成熟度分析等六個適用於九三地區的數字大豆系統,完成300餘個大豆品種冠層模型、株高、葉面積指數等生理特性信息採集,基本實現了大豆生產的全程數字化管理。

在支部聯建工作中,尖山農場還在人才培養上採取「雙向培養」、掛職鍛鍊等舉措,以定向培訓的形式為農場培養新型技術人才50餘人,為八一農大聯建黨支部培養黨員3人,同時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技術培訓、科技推廣、成果轉化等工作,年平均合作開展科技項目10餘項,累計轉化推廣實用型科技成果4項。

「黨建+學用結合」賡續活力

「我們藉助與科研院所項目合作的契機,科技服務黨小組與相關專家建立長效聯繫機制,對我們科技人員進行培訓,實現了遇到問題線上學、田間地頭跟著學的良好氛圍,有效提升了支部內黨員幹部的科研服務水平。」尖山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黨支部黨員郭雷說。

每年,農場科研黨小組通過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開展,為管理區提供施肥建議卡500多份,通過尖山公眾號發布氣象信息預測預報500餘條。同時,農技人員會根據生產實際,對播種機地輪、播種盤十項內容進行改裝,充分發揮好黨小組在實現科學「三減」、防災減災、保障農業生產當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今年,尖山農場立足「引進科技、轉化成果、提升能力」的思路,全力做好與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農墾科學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關係,彌補自主研發能力弱的短板。通過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班、農業科技應用提升班等培訓,進一步提升種植戶和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並要求從業人員在學習中,圍繞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做到帶著問題學、圍繞問題想,有效加快知識更新,提升黨員幹部綜合素質。

「黨建+人才培育」激發動能

「助推科技成果高效轉化,關鍵在於科研更好地與生產實踐結合。」姜凱岩說,「尤其是直接面對農場的農業效益,我們更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近年來,尖山農場始終鼓勵將支部建立在實驗室、項目組和人才高地上,先後把20餘名黨員幹部選派到重點科研項目一線,大力開展「人才+項目+基地」培養模式,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黨建同科研、生產、經營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圍繞「一園兩帶」建設,加強與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合作,通過項目合作強化黨員幹部業務能力提升。

「今年,我們通過與八一農大黨支部交流並實際操作,農場大數據智慧農業系統得到了實際應用,實現了為大豆精準播種做數據分析,累計推廣應用面積20萬餘畝,並通過構建大豆智能化管理各項決策系統,大幅度提高了農場作業效率。」尖山農場農業科技中心科研人員郭琳說。

秉持黨管人才原則,尖山農場通過「黨建領航·科研共創」項目,已培養具有較好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科研應用型人才7名,經驗豐富、特色突出的土壤化驗技術人員2名。如今,這支愈發強大的科研隊伍如源頭活水,成為激發農場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文圖:張天露

文字編輯:趙陽

審核:丁寧 張永剛

平面編輯:馬文龍

統籌:張永剛

監製:劉曉雨

獲取更多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192bbc85dcaa28fa0ce9fef09a34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