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就不要去大醫院了,這樣的手術毫無尊嚴可言

2022-08-03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小病就不要去大醫院了,這樣的手術毫無尊嚴可言

前幾天,同學醫院的麻醉科同事差點涼涼。當天,正在手術的時候就感覺不舒服。幸好手術間都有監護儀,一看是心肌梗塞,經過急救人總算過來了。但是,令大家唏噓的是,這個人才35歲。

也許很多人納悶的是,一個整天坐在那裡看手機的醫生也會得病?

面對這樣的質疑,麻醉科已無力解釋了,看看以往醫療界猝死的案例吧!猝死率最高的,就是麻醉科醫生。

表面現象,確實很多麻醉醫生經常看手機。但是,這個信息化時代,絕大多數的信息都是從手機獲得的,誰又能離開手機呢?!

麻醉科醫生在手機上看什麼?

在學習。如果這麼說,確實有點不誠實,但至少沒有像網上傳言的那樣——在炒股。

不謙虛地說,麻醉科醫生確實看專業知識的時候比較多。因為,麻醉很深奧。

可以說,會麻醉不難,但要做好麻醉很難。做好麻醉,就要對解剖、生理、藥理、生化……等等幾十門學科都要熟悉。甚至,還要懂溝通藝術和法律。

有人問,學別的知識可以理解,還要懂法律?

確實是這樣。因為,麻醉專業是高風險專業。所謂的高風險,就是遊走在生命邊緣的擺渡人。麻醉醫生的主要工作,除了麻醉就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是,面對各種情況的患者,誰也不可能保證都救治成功。

一旦救治不成功,在現有的醫患關係複雜大背景下很有可能被告。

可以說,一個懂得保護自己的醫生才是一個好醫生。因為,只有醫生自己安全了,才有更多的機會救治更多的患者。

同學群內,一陣唏噓中,大家也在談論是什麼導致麻醉醫生總是和猝死聯繫在一起。

有人一語中的地說:根本原因,就是大家無論大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有人附和道:小醫院沒幾個手術,大醫院手術室堪比流水線。

有人吐槽道:在一個大醫院的麻醉準備室,患者一排排。每人的胳膊上,都有點滴。沒有人和他們聊天,也沒有人在乎他們是否緊張。

等著開刀的場景,誰能不害怕?但在那樣的情形下,他們只能自己默默忍受。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醫院管理的問題。一個好的醫院,一定要有好的人文關懷!

但話說回來,誰來擔任這個人文關懷的角色?

護士嗎?對不起,護士每天腿跑斷,都在飛奔於各個術間,或者在手術台旁站得腿發直。有的護士,暈台了總算能休息了。

外科醫生嗎?對不起,外科醫生只有上手術的時候才來手術室。

麻醉醫生嗎?對不起,年資低的麻醉醫生幾乎一直要守著手術台;僅有的幾個年資高的麻醉醫生要照顧幾個手術間的情況。一旦有情況,就要過去處理。

最為關鍵的是,麻醉醫生不僅是體力上的累,精神上更累。一台手術過程中,無論麻醉醫生表面上在幹什麼,大腦里肯定不敢稍有鬆懈。一旦鬆懈,就可能錯過發現患者的生命體徵異常。發現晚了,可能就會出大事。

和大家說一句實話:如果不是什麼當地治不了的大病,就別千里迢迢去大醫院了。醫生是人、不是機器。大家都堆到大醫院,想想都不可能注意所有細節。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0d5fddd0f54192444431366096be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