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持續瘙癢,卻掏不出任何污垢?或是暗示你3種疾病,千萬警惕

2024-05-28     大咖醫生談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

「醫生,我的耳朵總是痒痒的,掏了半天也沒什麼東西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啊?」

「醫生,我的耳朵總是痒痒的,掏了半天也沒什麼東西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啊?」

張大媽一臉困惑地問。醫生李國華點了點頭,示意她坐下,開始解釋起來:「張大媽,其實耳朵持續瘙癢卻掏不出什麼污垢,可能是三種疾病引起的。」

外耳道濕疹,顧名思義,是發生在外耳道的一種濕疹反應。這種疾病的主要特點是外耳道皮膚出現紅斑、脫屑、甚至出現滲出液。

患者會感到耳朵內發癢難耐,越抓越癢。引起外耳道濕疹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過敏反應,也可能是外界刺激,比如洗髮水、耳機等。

外耳道濕疹並不是一個罕見的疾病,據統計,每年約有5%的人口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外耳道濕疹發作。

耳真菌感染則是另一種常見的耳部問題。真菌喜歡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生長,而耳道恰好是這樣的一個地方。

真菌感染會導致耳道皮膚變得粗糙,出現白色或黃色的分泌物,耳朵會感到痒痒的,有時還會伴有耳鳴或者聽力下降。

耳真菌感染的發病率大約為2-5%,在濕熱季節尤為常見。長時間戴耳機、不恰當的掏耳朵方式等,都會增加真菌感染的風險。

神經性耳癢則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機制。它主要是由於耳部神經受到刺激或損傷,引起的耳朵癢。

這種情況多見於老年人,或有糖尿病、神經性皮炎等病史的患者。神經性耳癢往往沒有明顯的外在表現,但卻讓人感到無比困擾。約有1-2%的人會經歷神經性耳癢,尤其是在氣候乾燥的冬季,症狀會更加明顯。

張大媽聽了醫生的講解,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有時確實會用力掏耳朵,還經常戴著耳機聽戲,這些可能都是誘發耳癢的原因。

醫生李國華又給她講了一些預防和護理的措施,比如不要頻繁掏耳朵,保持耳道乾燥,避免長時間戴耳機等等。

實際上,耳朵持續瘙癢而沒有明顯的污垢,也可能是一些生活習慣導致的。比如有些人喜歡用棉簽頻繁掏耳朵,這樣反而會刺激耳道皮膚,引發瘙癢。超過30%的人有過度清潔耳朵的習慣,而這正是導致耳道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

說到耳朵問題,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耳朵的自我清潔功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耳朵是會自己清潔的。

耳道內的細小毛髮會將耳垢緩慢地推向外部,再通過日常的洗臉、洗澡等活動將其帶走。頻繁掏耳朵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反而會破壞耳道內的自然環境,增加感染的風險。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種疾病,耳朵癢還有可能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表現,比如糖尿病、肝病等。這些疾病會影響全身的代謝和免疫功能,導致皮膚乾燥、瘙癢。

而耳朵作為一個敏感部位,往往是首先出現症狀的地方之一。因此,當耳朵癢得厲害而找不到原因時,也需要考慮是否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可能。

對於普通人來說,保持耳道的自然狀態,不頻繁掏耳朵,避免長時間使用耳機,是預防耳朵癢的有效措施。同時,如果出現耳朵癢的症狀,應及時就醫,找出具體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張大媽聽完這些,心裡有了數,決定以後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耳朵,不再隨便掏耳朵,也要注意耳道的衛生和乾燥。

關於耳朵癢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頭條首發大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6f110e8e4d105f6a0a23ddb78bf80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