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暖心禮包」

2020-04-12     人民網四川頻道

核心閱讀

4月4日下午2點多,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畢業生李燦匆忙結束記者的採訪,奔赴社區志願者的崗位——因為「想為家鄉出份力」。

這個武漢小伙心裡很踏實,20多天前,他在「雲招聘」中順利找到工作,成了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的一名新員工。

「金三銀四」,每年的3、4月都是求職應聘的「旺季」,可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求職季格外特殊。應屆畢業生不是去大型招聘會,而是守候在招聘網站;不是去校園宣講會提前占座,而是為「雲端宣講會」定好鬧鐘;不是懷揣簡歷趕赴面試,而是打開攝像頭,與考官「面對面」……

就業一頭繫著千家萬戶,一頭繫著國計民生。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綜合考慮疫情影響等因素,就業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嚴峻。面對特殊情況,創新推進網上就業服務、大力拓寬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渠道、關愛和幫扶就業重點群體、提升就業管理服務水平……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畢業生送上「暖心禮包」,最大限度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

「雲招聘」

日均舉辦2萬餘場

2月20日晚上10點半,李燦正準備休息,一條消息從手機中跳出來:《武漢大學2020屆畢業生春季空中雙選會邀請函》。消息發在了「2016級經管實習就業群」中,群里有620個成員,發消息的是輔導員李歡歡。

李燦心裡一動。「負責就業的老師和輔導員一直非常關注我們,關心著我們的畢業去向。」李燦告訴記者。他點開連結,看到這場雙選會經過了學校嚴格把關,只有通過篩選審核的用人單位才能「進場」。

「我一共參加了7個面試,想讓自己多點選擇。」李燦回憶,參加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面試,是在3月9日下午。沒有想像中的身著正裝、緊張候場,他只是在家中找了個安靜的地方,拿著手機,打開視頻功能,就進入「面試考場」。「請自我介紹一下」「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你認為自己有哪些優缺點」……面試官一一詢問。

兩天後,李燦在微信中收到了錄取通知,為自己特殊的畢業求職季畫上句號。

為千千萬萬個「李燦」找到工作保駕護航,是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努力的方向。「疫情加劇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延緩了投資項目建設進度、抑制了內外商務經貿活動。教育部就業中心近期對全國9.9萬個用人單位的調查顯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其中16%取消了原定的春季招聘計劃,有春招計劃的單位中65.6%的招聘規模減小或不變。」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2月28日,「2020屆高校畢業生全國網絡聯合招聘——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正式啟動。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活動已提供崗位833萬個,投遞簡歷超過1100萬人次。此外,還推出450餘門線上就業創業精品課程、就業網站信息和就業政策彙編,教育部新職業網也推出網上簽約平台。

與此同時,各省市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和高校積極推進網上招聘、網上諮詢、網上簽約等一系列就業服務,日均舉辦各類網上招聘活動2萬餘場。

3月18日,電子科技大學第三場春季線上雙選會落幕,來自重點領域行業的152家優質企業提供了3000餘個就業崗位。「傳統雙選會上,起碼要花三四個小時了解企業信息,現在能把時間省出來準備面試。」電子科技大學軟體學院學生夏梅娟說。

在北京,已策劃安排150家用人單位規模以上網絡雙選會97場,預計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108萬個;各高校指導學生參加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服務」,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64.1萬個。截至3月25日,畢業生就業整體落實率達38.44%,高於往年同期1.8個百分點。其中,湖北籍畢業生就業整體落實率高於總體畢業生落實率2.5個百分點。

「雖然今年就業形勢整體複雜嚴峻,但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保持了整體平穩的態勢。」北京市教委高校學生處處長劉新軍認為,整體來看,網上招聘會有優勢,「參會的用人單位數和提供的崗位數遠遠大於線下招聘會,學生就業選擇的機會更多了,就業選擇的渠道也更加多樣化。」

下功夫

再造整個招聘流程

3月20日,浙江大學開啟首場空中雙選會,600餘家企業的近2000個職位虛位以待。

「空中雙選會介面清楚直觀,檢索方便。」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毛瑞明一大早就打開電腦,收集參會單位信息。讓他倍感便利的是,平台上不僅能投簡歷,還能進入「企業諮詢室」,與校招人力資源負責人在線互動。當天,他投了5份簡歷。

中建八局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郜偉也點贊「在線諮詢」,「今天的雙選會上,我們收到120多份簡歷,並在『諮詢室』里跟學生進行了溝通。下一步,我們將結合學生們的意向,組織一對一的網絡視頻面試。」

求職招聘從線下「轉戰」線上,絕不僅是「搬家」那麼簡單,而是需要再造整個招聘流程。這考驗各地各高校的「細功夫」:

這裡面,有「強強聯合」。北京大學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等央企總部聯合舉辦「空中宣講會」,輸送畢業生參加「大國重器」建設;清華大學聯合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共同舉辦聯合在線大型招聘會,3個專場、8個專區吸引了621家用人單位。

這裡面,有「智能匹配」。江西在對畢業生求職意願和單位用人需求進行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開展「智能匹配」對接。只有雙方匹配度達50%以上,系統才會自動將結果編輯成簡訊,發到畢業生手機上。

這裡面,有精準幫扶。北京工業大學開通「簡歷診斷」服務,邀請一批就業指導及職業生涯規劃專家,為畢業生「診斷」簡歷;陝西師範大學利用「智慧就業」平台,掌握哪些學生應聘積極、哪些學生不積極,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北京外國語大學通過「一對一生涯諮詢」、線上課程、專題講座等方式開展就業服務,每天都有老師在線答疑。

這裡面,有求職輔導。北京科技大學上線《求職戰「疫」歌》等視頻,發送《我很焦慮怎麼辦》等指導文章,針對學生關心的焦點問題,分層次、分類別開展就業「雲指導」;廈門大學自主開發《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慕課課程,組織職業指導師在線直播,舉辦線上主題班會、指導講座等。

這裡面,有「綠色通道」。北京林業大學優化就業手續辦理流程,通過輔導員代辦、材料郵寄等方式,將「最多跑一次」變成「一次不用跑」;天津大學開發「天大就業網上辦事大廳」微信小程序,畢業生提交業務申請,學院和就業指導中心依次進行線上審核,畢業生足不出戶就能辦業務。

這裡面,還有特殊關愛和暖心呵護。上海交通大學針對就業困難學生特別是湖北地區學生、經濟困難學生等做到一人一檔、因人施策;中國農業大學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身體殘疾等重點群體畢業生實行分類幫扶和「一生一策」動態管理,優先推薦崗位;山東大學加強對畢業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幫助畢業生緩解心理壓力,並對困難畢業生群體啟動救助機制,拓寬就業路徑,優先推薦崗位。

有挑戰

關鍵崗位待線下考核

「網絡招聘縮減了企業招聘成本,活躍了就業市場,擴大了雙方充分互選的範圍。但也在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篩選成本』、畢業生的『判別成本』,以及各高校『精準就業』的難度。」有專家指出。

記者了解到,一些用人單位通過「雲招聘」完成了前期的工作,但關鍵崗位的敲定,仍待疫情穩定後的線下考核。「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相互了解不深,有些環節很難迅速決斷,有的還要通過實習來判斷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最終決定是否錄用。」劉新軍說。

「我本來期待在春招中有更大收穫,但現在降低了心理預期。」北京大學金融專業研三學生小黃解釋,金融類企業在確定最終用人名單前,一般會組織候選人進行等額或差額實習,但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減少了招聘名額。

網上就業服務也是如此,「以就業指導課為例,課程重在實踐,如今不能面對面指導,學生只能通過看視頻進行想像,效果有所降低。」有老師指出,部分對體驗感要求較高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已不得不延期。

「難度不小,壓力很大。」有高校就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已復工企業要求已畢業學生辦理改派等手續,而有的地區學校和省就業中心還未開工;參加公務員、選調生及事業單位招考的畢業生暫時無法參加面試、體檢;部分有意向出國留學的畢業生暫時無法列印成績單;教師證、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等行業准入性資格證書考試暫停,使得部分畢業生未能及時獲得證書,從而在相關行業求職受限等。

「相信這次疫情會推動更多高校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就業招聘活動,推動高校就業信息化建設,為畢業生提供更加精準化、人性化、切實有效的就業服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關負責人表示。

懂擔當

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中建三局!這個單位一下子吸引了我,它以中國速度建成火神山醫院,讓人驕傲!作為湖北人,這是我心中的『首選』。」瀏覽著招聘網頁,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金子敬眼前一亮。「雲求職」的日子裡,讓他心裡最溫暖的是,一些崗位「專供」湖北籍畢業生。如今,金子敬如願以償,成為中建三局的新成員。

新冠肺炎疫情讓畢業生求職受到衝擊,卻也堅定了在讀醫學生們的就業志向。「服務患者、堅守崗位,是我畢生的追求和使命所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2013級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孟漱石說。「疫情發生後,學生們更堅定了在醫學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到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去,到基層去,到部隊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疫情對就業市場造成了較大衝擊,但是新動能的發展和傳統動能的改造升級蘊藏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我們將積極鼓勵畢業生到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表示。

基層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大學校,也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陣地,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都是年輕人大展宏圖的舞台。「我們因勢利導,把抗疫鬥爭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的生動課堂和鮮活教材,引導畢業生轉變擇業心態,投身西部、基層等更廣闊的天地幹事創業。」復旦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畢業生周海若是武漢人,已決定報名湖北選調生,在基層發光發熱;清華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畢業生汲世祥,已簽約中國兵器工業導航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朝實現科技報國理想進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畢業生熊燦陽,即將走上漢陽市政集團的工作崗位,「求職不能只看薪酬待遇,要看重單位的責任和擔當,彰顯人生的奮鬥價值。」親歷了疫情,熊燦陽和許多畢業生一樣,對職業選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圖片說明:

圖:浪潮集團員工對視頻面試系統進行測試(資料照片)。

宋 瑞攝(新華社發)

圖: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大廳里,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遠程招聘」。

黃有安攝(人民視覺)

圖:上海師範大學畢業生展示「國資委央企雲招聘·上海站暨上海共青團『千校萬崗』就業服務季」的招聘頁面。

新華社記者 劉 穎攝

圖:3月16日,清華大學、湖北高校聯合在線大型招聘會啟動。高校畢業生可通過清華就業網、湖北高校就業網絡聯盟等網站瀏覽招聘信息、在線投遞簡歷。圖為參會者觀看用人單位代表在線招聘宣講。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2日 05 版)

(責編:高紅霞、羅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6Hca3EBrZ4kL1Viox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