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在華欠稅2年,昔日日本「拉麵之王」,為什麼會淪落至此?

2022-03-07     瀚舟觀察

原標題:被曝在華欠稅2年,昔日日本「拉麵之王」,為什麼會淪落至此?

文/Dong審核/子揚校對/知秋

2020年疫情來襲,對於各行各業而言都產生重大影響。其中,餐飲業和旅遊業受到疫情的影響最為嚴重,甚至於不少餐飲品牌龍頭都未能如願熬過疫情的寒潮,最終被迫關店甚至倒閉。

不過,雖然說疫情的不斷蔓延對於整個餐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沉重的打擊,但是不是所有的餐飲品牌發展受阻的原因都能夠歸咎到疫情的身上,退一步說,疫情只是影響餐飲品牌營收增長的原因之一。

比如說,曾經在中國餐飲市場大展拳腳的日本「拉麵之王」味千拉麵,在疫情期間就迎來在在華市場的大潰敗。但是從味千拉麵近年來的一系列發展來看,味千拉麵之所以在中國市場「不受待見」,疫情的影響只是諸多因素之一。

昔日日本「拉麵之王」在華大潰敗

提及「味千拉麵」這一品牌,想必中國的消費者們應該不會陌生,大部分消費者們也吃過。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味千拉麵並不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日本餐飲品牌,相反是披著洋品牌外衣的中國品牌。

資料顯示:味千拉麵起源於日本,1968年由日本人重光孝治在熊本縣創建。1995年中國商人潘慰成功拿下味千拉麵的中國總代理權,成立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基於味千拉麵經濟實惠的產品優勢以及中國消費者們對於日本拉麵正宗的固有標籤,味千拉麵在中國市場得到了相當不錯的發展。截止到2007年,味千拉麵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就大大了766家,並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遺憾的是,上市之後的味千拉麵深陷諸多負面新聞之中,其中售價30多元一碗的骨湯拉麵被業內曝光成本只有幾毛錢。至此,味千拉麵在中國消費者們心目中的口碑一落千丈,味千拉麵的門店數量更是大幅度下滑。

被曝在華欠稅2年

當然,味千拉麵在中國市場的大潰敗自然不僅僅表現在品牌口碑下滑以及門店數量大幅下降之中,更體現在味千拉麵慘澹的營收以及各種欠稅風波之上。

營收方面,自從2020年開始,味千拉麵就出現了營收的下滑。根據味千拉麵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味千拉麵的營收僅為18.69億元,相較於2019年(26.33億元)同比下滑29.02%。其中,2020年味千拉麵的虧損達到了9920萬元。

根據天眼查APP的最新數據顯示:味千拉麵最近新增了一條「欠稅公告」。公告顯示:味千拉麵拖欠反房產稅超過2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28萬元的稅款自從2019年就已經開始欠繳,期間味千拉麵曾經被多次催繳。也就是說,一筆28萬元的欠款,味千拉麵竟然拖欠了2年的時間。

要知道,2020年味千拉麵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就已經超過500家,彼時潘慰還曾經提出3年內開出1000家門店的設想。既然如此,味千拉麵為何會拖欠一筆28萬元的稅款遲遲未繳呢?

味千拉麵為什麼會淪落至此?

實際上,雖然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味千拉麵在當下中國餐飲市場中負面頻發、消費者口碑不斷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並未影響味千拉麵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現如今味千拉麵在中國的餐飲市場中確實已經走向了下坡路。

除了筆者前文提到的疫情的突然爆發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影響了味千拉麵線下門店的發展以及擴張之外,味千拉麵在中國餐飲市場迎來大潰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現如今我國麵食餐飲賽道的競爭相當激烈。

最近幾年,我國的麵條餐飲市場中新湧現了不少的網紅品牌,陳香貴、遇見小面、五爺拌面、和府撈麵等麵館的突然問世,不僅深受消費者們的喜愛,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據筆者了解,僅2021年中國麵條市場就完成了24起投資,涉及15個品牌,累計融資金額接近百億元。

對於老牌拉麵巨頭味千拉麵而言,面對激烈競爭的麵條賽道,缺少消費者口碑加之性價比較差兩大缺陷,就意味著味千拉麵想要與新興的網紅拉麵品牌競爭,十分困難。

寫在最後

因此,對於味千拉麵而言,未來想要穩住自己已經拿下的市場份額,當務之急是改變品牌老化的弊端,跟上消費者們消費升級的速度。否則,只能在大浪淘沙中被無情淘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6390199a5df15b4c4ed52bd492ab0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