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吃晚飯有助降血糖?再次提醒:60歲後,晚飯牢記「4不要」

2024-06-09     39健康網

在一日三餐中,晚餐往往是我們比較容易忽略的一餐,不少人因為忙著工作,會直接過渡到宵夜,有些減肥人士,還會直接選擇不吃。

網上更是有不少說法稱:「過午不食」有助於改善血糖。這其實來自於一項北京協和的研究,但研究的真相又是怎樣呢?

一、北京協和研究:過午不食或能改善血糖

2022年,北京協和醫院的毛一雷教授帶領團隊進行了一項為期5周的臨床試驗,相關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上。

研究發現,將飲食時間控制在8小時內,即6:00-15:00內任意進食,晚飯時間段和其他時間都不吃,能夠顯著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肥胖和炎症等症狀,並且可以增加腸道微生物多樣性。

既然研究說不吃晚飯可以降低血糖,那是不是糖友們找到了新方法控制血糖,能不吃晚飯呢?

當然不是,華中科大深圳醫院內分泌醫師呂軍表示,這個研究結果對糖友的參考意義不大。一是因為研究對象為沒有肥胖的健康志願者,所得到的結論不能推論至糖尿病患者身上;二是受試者數量僅有82人,存在樣本數量少的問題,結果是否有普適性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事實上,不吃晚飯對於血糖控制十分不友好,特別是吃一頓不吃一頓。胰島β細胞在過飢、過飽的狀態下均會受到打擊,令其功能減退,導致胰島分泌不足,血糖波動大。

有觀察就發現,上個世紀60年代經歷過饑荒的人們,後來生活改善,飲食過度的話,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很可能與胰島β細胞的這種作用機制有關。

二、改變下晚飯時間,血糖就能變好

真正想要對血糖好,不是不吃晚飯,而是要調整下晚飯時間。

2022年,《糖尿病護理》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845名18~70歲的西班牙成年人進行了調查,所有受試者均沒有糖尿病史。研究人員模擬了2個晚餐進餐時間,一組在常規就寢前4小時吃晚餐、另外一組在就寢前1小時吃晚餐。

結果發現,晚吃晚餐會讓胰島素AUC降低(評估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6.7% ,葡萄糖AUC升高8.3%。

也就是說,晚餐吃得越晚會讓受試者的胰島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睡前4小時不吃東西會比較好。

但如果考慮上現代生活作息,很多人可能做不到太早吃晚飯,所以如果是晚上10點睡覺的話,晚6點到7點吃飯比較好,最好別超過8點。

山西省心血管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晨表示,吃夜宵或晚飯吃得晚,會導致血糖升高,人也更容易興奮,進而會影響正常的睡眠,不利於血糖控制。如果睡前實在餓得厲害,可以試著喝一杯熱牛奶,不要吃高糖、高碳水的食物。

三、晚飯怎麼吃合適?60歲後記住「4不要」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的,只有先保證飲食,才能進一步穩固營養,打好身體基礎。所以晚飯不僅要吃,還要吃對,特別是對於老年朋友而言,牢記「4不要」。

1.不要吃太多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內推薦的三餐攝入應該為早餐營養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適量。

晚餐不應該攝入大量食物,否則會刺激胰島分泌大量胰島素,容易增加糖尿病的發生風險。且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讓大腦持續興奮,容易導致失眠。

2.不要吃太簡

雖然晚餐不能吃的過飽,但也不能過於簡陋,晚餐更多是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如果白天肉蛋奶吃得足夠,晚上就可以多吃些蔬菜,主食可以選擇雜糧米飯、雜糧面。

3.不要省功夫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理功能的退化,很多老年人有牙齒缺損、胃腸道功能下降的問題,經常會感覺消化不良、食慾下降,長期如此容易讓身體營養攝入不足。

所以在食物的選擇上,要以細軟為主,食材要充分煮熟、煮爛,生硬、塊大的粗糧等食物要儘量切細,要多花些功夫處理食材。

4.不要不講究

吃飯的順序也有很大的講究,要先吃升糖指數低和占體積的食物,如先喝湯、吃蔬菜,之後吃魚肉、紅肉等葷菜,最後再吃主食。

這樣做可減少主食的攝入量,對控制進食量以及餐後血糖均有好處。

飲食有講究,一日三餐都很重要,千萬不要因為想要控血糖而不吃晚飯,不然很可能得不償失。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飲食的均衡,儘可能選擇多的食物種類。

參考資料:

[1]《《自然》子刊:禁食趕晚不趕早!北京協和醫院團隊首次在非肥胖人群中發現,只有在午餐後開始實行禁食,才能有效改善代謝問題丨臨床大發現》.奇點網 2022-03-10

[2]《只需改變一下晚餐時間,不僅血糖好了,各個指標都在變好!》.科普中國 2024-06-01

[3]《那些長期不吃晚飯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這些後果,希望你沒有!》.科普中國 2022-06-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5c69d6c8bc8157c0b92130b0dcebe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