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風很大」!又一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前核心人物入局

2023-03-10     零壹財經

原標題:AI大模型「風很大」!又一網際網路頭部企業前核心人物入局

「大模型技術正在重新定義金融科技」。

這句話來自度小滿CEO朱光近日發表的「發展大模型技術 提升我國金融科技全球競爭力」一文。

自從ChatGPT爆火以後,人工智慧賽道尤其是「大模型」熱度急劇升溫,背後或蘊藏著一場應用大變革。

1、網際網路大廠高管離職創業,投身「AI大模型」

一些網際網路頭部企業的前核心人員離職創業,比如快手前MMU負責人李岩,再比如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都投身到「大模型」賽道。

李岩此前是快手AI技術研發的核心人物,2022年下半年成立了AI公司「元石科技」,主要進行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發。

資料顯示,2015年,在時任快手CEO的宿華的支持下,李岩組建了內部第一個深度學習部門DL(Deep Learning)組,目標是構建算法模型對違法違規的視頻內容進行識別。第二年,李岩將團隊的名字從DL組改為MMU組,涉獵語音、文字、圖像等多種形式的算法模型研發,於2021年從快手離職,到了去年下半年,「元石科技 」來了!

王慧文2020年底從美團退休,今年2月對外宣布進入AI領域創業,引發行業關注和熱議。王慧文表示,計劃個人出資5000萬美元,估值2億美元。個人肉身不占股份,資金占股25%,75%的股份用於邀請頂級研發人才,可謂「誠意滿滿」。

3月8日,美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王興表示,將以個人身份參與王慧文創業公司「光年之外」的A輪投資,並出任董事。

王興在朋友圈表示:「AI大模型讓我既興奮於即將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又憂慮它未來對整個世界的衝擊。老王和我在創業路上同行近二十年,既然他決心擁抱這次大浪潮,那我必須支持。」

2、兩會進行時,「AI大模型」備受關注

當前正值「兩會時間」,也有代表提案,如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帶來《關於以產研協同和開放生態模式 推進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創新發展的提案》,高度關注AI大模型技術進展。

周鴻禕在提案中建議道,從兩點著手發展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首先是建立大型科技企業+重點科研機構的產研協同創新模式,打造中國的「微軟+Open AI」組合引領大模型技術攻關;其次是支持設立多個國家級人工智慧大模型的長期開源項目,打造開源眾包的開放創新生態。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陳曉紅認為,ChatGPT是可以與用戶就廣泛主題進行對話的AIGC模型,此類預訓練的大模型可包括千億級、萬億級參數量,正在往多模態、多模型、多任務、多場景的通用人工智慧的方向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恆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浩然受訪時表示,最近備受關注的對話式AI模型ChatGPT,本質上就是人工智慧預訓練大模型,能與用戶進行自然語言的交互,兼具理解力、創造力和記憶力。

他說,國際上已經形成了大模型的先發優勢,但我國大模型技術在硬體、人才、生態等方面存在差距。江浩然建議以政策引導為驅動,大力支持國產大模型技術攻關和產品推廣;構建先行先試的准入機制和寬鬆的創新環境,儘快推出對標ChatGPT的自主產品等。

3、AI大模型,將掀起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大模型是AI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權威諮詢機構IDC在《2022中國大模型發展白皮書》指出,從技術的角度看,大模型發端於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以谷歌的BERT、OpenAI的GPT和百度的文心大模型為代表,參數規模逐步提升至千億、萬億,同時用於訓練的數據量級也顯著提升,帶來了模型能力的提高。

IDC中國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表示,沒有對大模型的長期投入,就不會誕生ChatGPT這樣的應用,而大模型的背後蘊藏著一場人工智慧落地模式的變革。

白皮書認為,人工智慧已進入大規模落地應用的關鍵時期,而大模型的通用性、泛化性以及基於「預訓練+精調」等新開發範式,能夠解決落地門檻過高、數據資源有限、應用開發「重複造輪子」等問題。因此,攻關大模型成為產業智能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看好並投身這個賽道。

4、金融業與AI大模型

度小滿CEO朱光關注到AI大模型在金融業的發展與應用趨勢。

他說,ChatGPT的問世,意味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到了從 「弱人工智慧」向「強人工智慧」躍遷的分水嶺。比ChatGPT,更值得關注的是它背後的技術和技術趨勢。這就是說,比ChatGPT更重要的是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即」 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是大語言模型這種前沿技術。

「類似GPT這樣的大模型技術,是下一代AI技術較量的核心課題,有人乾脆把它稱為AI 2.0」,朱光進一步表示,大模型技術將重塑多個行業的工作方式和格局,其中最明顯的,也許就是金融業。

金融行業是數字化、智能化的先行者,也是大模型技術落地的最佳領域。如果將大模型的能力放在金融行業中去處理原有的任務,會對很多工作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朱光說,大模型可以分為理解式大模型和生成式大模型。理解式大模型優勢在於數據洞察理解能力,可以用在智能推薦、風險管理、智能經營上,幫助金融機構大幅提升經營效率和風險管理決策能力。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自主地生成新的數據、圖像、語音、文本等信息,成為理財師、保險經紀人等金融從業人員的得力助手,大幅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體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中證網、科技日報、中國企業家雜誌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5612ffb9091213dadac3c30e72c7aaa.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