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後來才懂,當年蟠桃會若邀請此人,自己就不會被玉帝貶下凡間

2024-05-24     金寶哥講故事

小時候看《西遊記》,看的是孫悟空如何降妖伏魔,長大之後再看《西遊記》,看的是螢屏里那些秀色可餐的美女。

小時候看《西遊記》,看的是絢麗多彩的法術對決,長大之後再看《西遊記》,看的是世態炎涼與人情世故。

的確,《西遊記》里充斥著大量人生哲理,讓人看了之後不禁掩書深思。好比沙僧,他原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卻因為失手打碎了玻璃盞(原著就是玻璃盞),被玉帝貶下凡間。

一、被貶下凡

那時唐僧、孫悟空、豬八戒一路西去,來到了流沙河。

流沙河連鵝毛都不能浮,因此水裡沒有任何魚蝦水草,然而流沙河河裡卻住了一隻妖怪,他就是被玉帝貶下凡間的沙僧。

沙僧在流沙河裡又冷又餓,眼見有人路過流沙河,沙僧當即跳出水面,徑直朝唐僧奔去。沙僧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抓住唐僧美美地吃上一頓。豈知唐僧身邊的孫悟空非同小可,沙僧吃癟後只能躲進流沙河,憑藉流沙河暫時阻擋孫悟空。

孫悟空後來通過木吒的說辭才知道,沙僧起初並不是妖怪,而是玉帝身邊的大紅人捲簾大將。那時候的沙僧意氣風發,他身穿光明鎧甲、腰掛虎頭牌,可以在南天門隨意進出,也可以在諸仙朝玉帝跪下磕頭之時,手持降妖寶杖,直挺挺地站在玉帝身邊保駕護航。

然而沙僧應驗了那一句:站得越高、摔得越慘。

在500年前的蟠桃盛會上,沙僧失手打碎了一個玻璃盞,惹得玉帝勃然大怒。

二、發怒的玉帝

看到這裡,想必一些讀者會問了,既然是玻璃製品,為何玉帝要大動肝火?要知道此時的場景是500年一次的蟠桃盛會,可謂是一場曠世盛宴,這玻璃盞里想必裝滿了瓊漿玉液。

因此,沙僧失手將滿杯的瓊漿玉液塞了滿地,還將玉帝心愛的玻璃盞摔個粉碎,玉帝當然會發火了。

還有一種解讀之法就是,「摔杯為號」自古以來都有,就連天庭也不例外。於是,當玉帝與諸仙飲酒作樂之時,突然傳來了摔杯子的聲音,這無疑會讓玉帝嚇得瑟瑟發抖。

待玉帝反應過來才發現是虛驚一場,不過玉帝早已龍顏大怒,這就能解釋玉帝為何會雷霆震怒,就算赤腳大仙出面求情,仍將沙僧打得半死,然後丟到了寸草不生的流沙河裡,每七日還讓沙僧接受飛劍穿胸之刑。

沙僧的遭遇很好地詮釋了何為「伴君如伴虎」,當時要不是赤腳大仙在場,沙僧早就被玉帝用虎頭鍘所殺。

不過有意思的是,當年的蟠桃盛會若邀請了一位神秘人物,沙僧不但沒有性命之憂,還不會被玉帝貶下凡間。

三、一位神秘人物

那時唐僧的取經隊伍一路披荊斬棘,來到了靈山腳下的小雷音寺。

見了小雷音寺的「如來佛祖」,唐僧帶著豬八戒、沙僧恭恭敬敬地跪下磕頭,唯有孫悟空睜開火眼金睛發現「如來佛祖」乃妖怪所變。

可孫悟空剛掣出金箍棒,就被黃眉怪拋出的金鐃困住。金鐃厲害至極,孫悟空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逃脫。後來孫悟空在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以及二十八星宿的幫助下,終於逃出了金鐃。

逃脫後的孫悟空火冒三丈,當即揚起金箍棒將金鐃敲了個粉碎。書中寫道,孫悟空現了原身,掣出鐵棒,照鐃鈸當的一聲打去,就如崩倒銅山,咋開金鐃,可惜把個佛門之器,打做個千百塊散碎之金!唬得那二十八宿驚張,五方揭諦發豎,大小群妖皆夢醒。

初讀《西遊記》的時候,是不是以為金鐃就這樣被孫悟空所廢?然而當彌勒佛趕到之後,他不但降服了黃眉怪,還輕描淡寫地修復了金鐃。

原著寫道,佛祖將金收攢一處,吹口仙氣,念聲咒語,即時返本還原,復得金鐃一副,別了行者,駕祥雲徑轉極樂世界。

遺憾的是,不知出於何種緣故,彌勒佛並沒有參加500年前召開的蟠桃盛會,否則彌勒佛只需將沙僧打碎的玻璃合攏在一起,然後吹口仙氣,念聲咒語,那些化為無數碎片的玻璃盞即可當場還原。

如此一來,沙僧哪裡會被玉帝貶下凡間,淪為一個披頭散髮的吃人妖怪?

不過話說回來,倘若沙僧沒有遭遇這一次劫難,他再風光,也只是一個保安,也不可能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磨鍊,最終脫胎換骨,成為西天靈山的金身羅漢。

正是:禍,福兮之所倚;福,禍兮之所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4bf9d4b17ecebcb33a8dc3adf82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