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釘子戶張新國:不給6套房加1億堅決不拆,擋道14年結局如何?

2022-06-07     胖鵝撩劇

原標題:上海釘子戶張新國:不給6套房加1億堅決不拆,擋道14年結局如何?

房屋拆遷,他開口就是六套房外帶一億元現金賠償,多次協商無果,他居於路中央硬撐14年之久。

他就是「上海最牛釘子戶」張新國。

記錄時代印記,回憶經典瞬間,品鑑百味人生。本期子牙童趣數風流人物,和你一起看看張新國的故事。

為了子孫同堂,他花費20多萬擴建房屋

張新國是個老上海人,老宅是在松江區的九亭,雖然不是市中心的位置,但也算得上是一個繁華的地帶了。

張新國年輕的時候是建設公司的員工,平日裡生活也過得去,家裡孕育了一兒一女,共同住在那個老房子裡,屋子雖小,可愛卻沒有減淡半分。

隨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身邊的子女們也漸漸長大,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作為老一輩的人,張新國並不想與自己的兒女們分開。

可是自家的房屋實在是太小了,小到住不下逐漸增加的家人數量,為了解決這件事情,張新國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房子給擴建一下。

可房屋就這麼大,不管怎麼改都容納不下這麼多人。

為了擴大自家的房屋面積,張新國又將隔壁家的宅基地也一起買了過來,此時的張新國可以使用的房屋面積已經達到了300多平方米了。

將前後的兩個房屋連通了後,張新國又將房屋翻新了一下,順便在原本樓層的高度上加蓋了一層,從普通的民宅,變成了一個時尚的歐式小洋樓。

住在這樣的房子裡,不管是兒子兒媳,還是女兒女婿都感到很滿意。

房屋的改造前前後後花了張新國20萬元左右,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二十萬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就是一筆難以想像的巨款。

房屋建成後,張新國的家一下子成了當地最氣派的房子,不管是哪家哪戶看到了張新國的房子都忍不住要誇讚一句,張新國也為自己擁有的這套房子感到驕傲。

可是這種驕傲的日子,張新國並沒有過太久。

城市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就需要拆除掉原本老舊的房屋,換上更加現代化的建築,上海作為全國的一線城市,自然也需要做出改變。

突遇拆遷,引以為傲的房屋成了不甘的根源

2003年,上海市發布了新的城市規劃政策,張新國所在的整片區域都需要拆除重建。

拆遷是個好消息,周圍城區的老上海人拆遷後獲得了一筆巨款的同時,還能獲得好幾套房子,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後,張新國也格外的興奮。

可是等到拆遷政策落下來後,張新國傻眼了。

當時出台的政策並非是按照房屋的實際面積來賠償的,而是看宅基地證書上標註的面積,這也就是說張新國花了重金加蓋的面積是不算入拆遷賠償的。

一旦張新國決定簽訂拆遷的協議,那也就代表著他所能獲得的賠償就會和周圍的鄰居們一樣多。

而這只是張新國不滿的其中一點,另一個原因則是當時拆遷的安置房是按照家裡的男丁數量來分配的。

張新國當時的鄰居家有一個已經走失了很多年的兒子,早已經沒有了消息,只是因為名字還在戶口簿上登記著,就能多分配兩套房屋。

可是輪到張新國,自家的女兒還在和自己一起住,可是分房子的時候卻沒有她的份,最多就是一個多子女的補償房。

自己多花了錢,賠償款還比別人家的少,張新國的內心感到格外的不平衡,家裡的子女也因為拆遷的政策吵得不可開交。

越想越氣的張新國決定去找當地的拆遷辦和開發商商談,可最後自然是沒有結果的,政策是如此,開發商和拆遷辦也不願意開這個頭,張新國只能敗興而歸。

可是張新國並沒有死心,他掏出了岳父留下來的宅基地證明,以及五十年代岳父的弟弟轉讓給他的宅基地證明去法院認證,希望能多得到一些賠償。

可是法院只認可前一份的證明,後面的那一份因為時間太過於久遠,無法查證,不具備法律效應。

一遍一遍的查證,可得到的都是對他不好的消息。

張新國的內心焦急不堪,拆遷的工作卻不能停下來,一戶接著一戶都安排妥當後,開發商將所有人都聚集起來簽合同,萬事不順的張新國自然也是其中一位。

周圍的鄰居都是一副喜笑顏開的模樣,鄰居越開心,張新國的內心就越苦澀,於是在集會上,張新國說出不給一億的賠償款外帶六套房子就絕對不會拆,隨後離開了現場。

這種要求別說是在當時了,就是現在也是一個不可能滿足的需求。

可張新國的話已經放下了,再讓他收回來面子上就有些放不開了,哪怕是之後開發商繼續找人來和張新國協商,依舊沒有收回之前的話。

見張新國鐵了心的不願意搬走,工程一直拖著也不是個事,開發商最終決定,繞開張新國一家,把路繼續修下去。

就這樣,張新國看著這周圍的鄰居們一個接一個地搬走,房子一棟接一棟的拆除。

那段日子裡,張新國家的窗戶都無法打開,厚重的灰塵緊密地覆蓋在玻璃上,最開始張新國還會去擦拭一下,後來也就聽之任之了。

房子拆完了,也就開始修路了,施工的聲音讓張新國在深夜難以入睡。

最讓他不好受的是,他的房屋剛好是在道路的最中間,原本四車道的道路,到了張新國一家的位置時,就只有兩車道的寬度了,每天都會有大量的車輛堵塞在張新國家門口。

一堵車,人的脾氣就會煩躁,一煩躁就會忍不住按喇叭,此起彼伏的鳴笛聲,像是在張新國的家門口開了一場風味別致的音樂會一樣,讓人不得安寧。

硬抗14年,房屋終拆除

日子久了,張新國的內心也開始有了些動搖,家裡的不僅有年輕人,還有幾個老人也在這裡住著。

光是鳴笛就已經讓家裡人不好受了,這個地方還老容易出現交通事故。

一次兩次不算什麼,最讓張新國有些難忘的是,一次夜間駛來的汽車,因為視野不好,一不留神撞到了門前的房子上。

修補房子是小,老是這樣讓張新國的內心也有些不安,他總感覺對不起那些在這裡出事的司機。

可是拆遷工作已經結束了,開發商和拆遷辦的人也已經離開了,釘在這裡這麼多年的張新國也曾找到相關部門尋找解決方案,但是處理的方式比較冷淡。

見到相關部門對待自己的態度,讓張新國也生了一肚子氣,現在的他已經不在乎賠償多少了,只是想要爭一口氣罷了。

好在哪怕是張新國在這裡當釘子戶這麼多年,也沒有人來斷他的水電,甚至網絡都是通暢的,正常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干擾。

時間一直到2017年,新上任的拆遷辦主任陸輝解決了這個問題,陸輝第一次接觸到張新國的時候,張新國本人還是比較牴觸的,他對於這些相關部門並沒有什麼好感。

但是陸輝並沒有與張新國商談關於拆遷的事情,只是不斷地嘮家常,交流感情,二人熟悉了之後再談論要不要搬離的問題。

這些年裡,張新國也打聽到了很多不願意拆遷的釘子戶,最後沒有誰能占到便宜,所以他也就同意了陸輝的建議,按照之前拆遷的政策重新簽訂了協議。

堅持了14年,一切仿佛又回到了2003年的那個下午,只是此時的張新國早已沒了心裡的不甘,有的只是放鬆和洒脫。

本期故事已經結束了,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並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394c24e3a823f9f308770a782bb3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