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主要靠三個「敢」

2023-10-31     抱朴財經

深圳打造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拼的是硬實力,拼的是高認知和執行力,當然會成功。

作者:今綸

今年以來,深圳的新能源領域大事不斷,不斷有重量級企業家在深圳現身,或簽約,或參加活動。

深圳正在發生什麼?還會發生什麼?回顧一下此前的新聞:

6月15日,比亞迪全球研發中心和儲能產業園項目在深圳龍崗區開工建設,預計全面建成投產後年產值約200億元。

6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凡此種種,顯示了深圳的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而且,一定有「大招」在後面。

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01 以「一秒一公里」的速度充電

近日,深圳市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實施《深圳市新能源汽車超充設施專項規劃(2023—2025年)》,以「一杯咖啡,滿電出發」為口號的超充將成為深圳新的城市名片。

也就是說,深圳正加快打造「超充之城」,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深圳已累計建成41座超充站;建成充電設施22.7萬個,其中10.1萬個在今年新建成。

什麼是超充?超充意味著什麼?我的理解:超充也就是超級快的充電模式。有多快呢?

超充的最大輸出功率可達600千瓦,最快能以「一秒一公里」的速度充電。滿電僅需喝一杯咖啡的時間!

我覺得還是挺快的,如果趕時間,充5分鐘就可以跑250公里以上,在城市通勤絕對夠用了。

深圳人的「福利」讓人羨慕,看看這樣「福利設施」有多少:深圳目前累計建成41座超充站,另有11座超充站正在建設中,初步覆蓋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光明等區。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超充站

很有深圳特色的是,某深圳公司還藉助技術把每位市民的新能源車變成了賺錢利器,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即夜晚充電,此時電費低,白天放電,此時電費高,當然需要藉助專業工具。在深圳,「搞錢」真的是無處不在的,一充一放就是錢。這真的很深圳。

這也說明深圳充電樁產業競爭很激烈,極大地提高了行業的門檻,大家已經「卷」起來了。

事實也是如此,目前來看,深圳已形成了良好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生態。

僅在充電樁產業鏈條上,就集結了20多家深圳上市公司。其中,整樁設備全國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50%,永聯、盛弘、科華、EN+、英飛源、科士達、科陸電子、麥格米特、奧特迅、長園深瑞、華為等深圳11家本土充電設備終端製造企業位居全國前列。

既然有如此強大的企業集群,而且市場有極大需求,所以從長期看,深圳的超充站是會超速增長的:

相關規劃顯示,爭取到2023年底,深圳建成不少於150座公用超充站;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於300座公用超充站

到2025年,深圳形成「車能路雲」深度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打造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

那麼,真能成嗎?

我看能,因為這裡是深圳。

02 一個敢闖,一個敢投

深圳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和充電樁產業鏈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三大原因:

企業家敢闖,政府敢撐,市民敢試。就是三個「敢」。

企業家敢闖是深圳這座城市的靈魂底色。

比亞迪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創始人王傳福自己砸了「鐵飯碗」出來創業,從手機電池起步,吃盡了苦頭,還向表哥呂向陽借了二百多萬。

在比亞迪全球總部廣場上, 近80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用戶,集結「1000000「造型車隊,慶祝比亞迪第1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

什麼是深圳人?創業初期,銷售自己跑,工程師自己做,工期緊張的時候,王傳福甚至衝上生產線當工人。

比亞迪起來之後,很多新能源車企業跟進,一大批與新能源、充電有關的企業都跟著起來了,這就在深圳形成了一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

敢闖,闖出價值來,人家自然會力挺你。

在2022深圳全球招商大會上,王傳福說:「深圳當時設立了專業金融服務機構『深圳高新投』,專門幫助企業擔保,讓銀行借款給企業,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讓我們站穩了腳跟。」

政府敢力撐新能源車這很重要。

十幾年前,很多人是質疑新能源車的,尤其是比亞迪首批純電動大巴在深圳上路後,各種議論不斷。

但是「深圳高新投」就是勇敢下注了,這就是政府敢力撐,敢於承擔責任,這也考驗決策者的能力和眼光,深圳在這方面拿了高分。

一個敢闖,一個敢投,這已經是諸多城市不敢想以及永遠不會有的故事。

但還有一個也很重要,就是深圳市民的高素質,以及深圳市民的高認知能力,對於新鮮事物敢於探索,敢於嘗試,敢於購買。

深圳人是第一批坐上新能源公交車的市民,也是較早購買新能源車作為代步工具的國人。當某些區域的人們還在將信將疑的時候,深圳的新能源車主已經開始告別汽油,真正省錢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目前,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6萬輛,滲透率超60%,居世界前列。

這是深圳城市靈魂底色的另一面:夠寬容,夠大氣,夠前瞻,擁有足夠的好奇心。

因為擁有足夠的好奇心,所以,才有了騰訊的發達,才有了大疆的騰飛,才有了任正非的傳奇。

03 「新能源」被擺在突出位置

那麼,在過去一段時間,深圳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和充電樁產業鏈為何能高歌猛進呢?

因為正反饋已經形成。

2022年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車產值達2154億元,同比增長125.1%;新能源汽車產量達87.47萬輛,同比增長170.0%。

比亞迪總裝工廠

在充電樁核心零部件充電模塊領域,永聯、英飛源、優優綠能、華為、科華、麥格米特、盛弘、英可瑞等8家本土企業,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合計超70%。

以前乾得比較好了,現在還可以乾得更好。

在深圳市政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能源」被擺在突出位置,突出強調。

提到了「搶抓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風口」,「高標準規劃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建成投產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

建設中的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

2022年6月6日,《深圳市培育發展新能源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對外發布。

其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83%,產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左右,年增加值百億元級企業3-5家,十億元級企業30家,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創新要素集聚、市場活力迸發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各因素彙集的結果是什麼呢?結果就是萬眾一心,深圳勇奪第一

6月19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3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的中國城市50強。其中,深圳蟬聯第一。

數據顯示,2022年深圳新能源產業增加值達到810億元,同比增長26%。截至2022年底,深圳企業承擔核電領域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超過1000項,數量位居國內領先水平。

一切水到渠成:

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為24468.25億元,同比增長5.4%。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5.6%,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前三季度增長125.8%。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和充電樁產業鏈上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在深圳湧現,深圳在這兩個領域的正反饋已經形成,而且開始強力輻射全國。

深圳打造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拼的是硬實力,拼的是高認知和執行力,當然會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3528a0d2d2f158f7c496c8a61530f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