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功能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2022-05-24     人大重陽

原標題: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功能 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4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並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以下簡稱「期貨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期貨法的出台填補了資本市場期貨和衍生品相關法治建設的空白,對期貨市場法治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明確了期貨交易或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的核心功能。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利博士,他認為,作為我國期貨和衍生品領域的首部法律,期貨法的出台是大勢所趨,其以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期貨市場發揮市場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的功能提供了法律保障,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受訪者王永利系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執行董事

  《金融時報》記者:期貨法的立法工作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立法過程歷時近30年。此次期貨法各項制度安排有何亮點和深遠影響?

  王永利:中國期貨自1992年開始起步,是一個全新的非常複雜的事物,期貨法也分別被列入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屆共5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歷時近30年,立法過程艱辛。在十三屆全國人大期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數易其稿,先後於2021年4月、10月進行了一讀和二讀,最終於今年4月20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因此,與一直以來我國期貨行業施行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不同,期貨法是我國首次從法律的高度,系統地規定期貨和衍生品領域的基本原則、基本參與主體及其基本職責分工、基本權利義務,堪稱期貨和衍生品領域的基本法。此次期貨法各項制度安排亮點很多:一是重點規範期貨市場,兼顧衍生品市場,使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有法可依」;二是在總結提煉既有經驗的基礎上,為改革創新預留空間;三是發揮期貨市場功能,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四是加強市場風險防控,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五是構建交易者保護體系,加大普通交易者保護力度;六是對標國際最佳實踐,構建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期貨法對期貨市場法治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明確了期貨交易或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的核心功能。將期貨交易放在交易合約標的物未來價格發現、相關風險管理、引導資源配置,放到相關領域經營管理的國家、企業和個人整體看,其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也更具國際化、專業性和競爭性,要充分發揮出期貨功能、有效抑制可能的風險損失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中國期貨發展已經進入30周年這樣一個特殊時點,藉助期貨法的出台實施和保駕護航,將推動中國期貨更快更好發展,特別是從主要集中於國內的期貨交易,到加快推動期貨市場的雙向開放國際化發展。一方面,依託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著力增強期貨市場交易規則和人民幣的國際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參與到中國期貨市場開展交易,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發展成為可以與美國(紐約和芝加哥)、英國(倫敦)抗衡的全球三大期貨中心之一;另一方面,整合全國的期貨資源並加大國家投入,加快打造中國直接參與到美國、英國等國際期貨中心、全球不間斷進行期貨交易、具有強大的行業與市場分析能力以及風險控制能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期貨公司或投資銀行(類似高盛、摩根或巴克萊等),切實增強中國期貨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國際影響力。

  《金融時報》記者:30多年來,中國期貨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成為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有效管理價格風險的重要手段。您能否談談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是如何實現的以及未來怎樣提升對國際價格影響力?

  王永利:期貨交易是指以期貨合約或者標準化期權合約為交易標的之交易活動。其中,期貨合約是指期貨交易場所統一制定的、明確合約標的物及其最低交易數量和價格單位、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按照交易雙方實際成交數量和價格的標的物進行交割的標準化合約。期權合約是指約定買方有權在將來特定時間內以約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約定標的物(包括期貨合約)的標準化或非標準化合約。期貨交易具有標準化(期貨合約以及合約倉單由交易場所統一制定和管理,高度標準化,參與交易的各方只能就交易價格和數量進行決策)、賣空化(期貨交易參與者可以先做「賣出」交易)、對沖化(已持倉的期貨合約在規定的停止交易時點前可以隨時反向對沖,從而無需實際交割期貨合約標的物,而只需進行買賣損益的結算)、槓桿化(期貨交易參與者只需繳納比例較低的保證金,滿足期貨合約買賣損益的結算即可,無需按照合約標的物價值足額繳納保證金,從而可以放大保證金倍數進行交易)等特點。期貨合約到期時,只有未完成反向對沖的交易,才需要通過實物交割或者現金交割了結到期未平倉合約。

  發展期貨交易,首先就是要最廣泛地吸引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專業投資者與普通投資者等),通過實際交易參與到期貨合約標的物未來約定時點價格水平的預估,並承擔與到期日結算價格偏離產生的損益,由此增強參與期貨交易者對價格預估的嚴肅性,避免不負責任的簡單分析或隨意報價,通過代表性廣泛的投資者對合約標的物未來價格進行判斷與博弈,形成期貨交易「發現未來價格」的特殊功能。

  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不確定性。由於商品價格最重要的是由供需決定的,而很多大宗商品,甚至一些小宗的特殊資源,大量存在跨國交易甚至全球化交易,其價格也就受到全球範圍內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因此,僅僅只在國內開展這些商品的期貨交易是不夠的,還需要將其上升到全球範圍內開展期貨交易才能增強價格發現的準確性。實際上,期貨及其衍生品交易更具國際性、競爭性、專業性,是國際金融競爭的焦點,要做好做強更不容易。作為一個開放的大國,中國更應該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期貨交易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充分發揮期貨交易在價格發現與社會維穩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增強中國對國際期貨交易的影響力。此次期貨法的出台,明確了對域外期貨市場活動的適用效力;規定了境外期貨交易場所、境外期貨經營機構等向境內提供服務以及跨境交易應當遵守的行為規範;對中外跨境監管合作機製作出框架和原則性安排。這對於促進境內外金融合作有序開展,提升我國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從而切實增強中國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力,是一個有力的推動。

  《金融時報》記者:化解價格風險,離不開期貨這個重要的金融工具。怎樣處理好期貨交易中發現價格與管理風險的關係?

  王永利:期貨交易不僅有利於發現合約標的物的未來價格,而且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增強全社會分散損益和管理風險的效果。期貨交易引入最廣泛的參與者對未來價格進行預估或對賭,特別是對大規模從事合約標的物生產、流通、消費的企業乃至國家戰略儲備機構而言,為防止這些商品未來價格大幅波動引發其損益結果的大起大落,可以通過期現套期保值等方式提前鎖定未來價格,熨平價格大幅波動可能造成的損益結果的波動幅度,保持財務結果的相對穩定,增強戰略儲備的效能,可以發揮出分散損益、控制風險的作用。

  同時,科學嚴密的期貨交易規則與高效監管,也是管理期貨交易風險的重要保障。期貨交易禁止在期貨交易場所之外進行,所有的期貨交易都要接受期貨交易所和監管機構的監管。期貨市場應當建立和完善風險的監測監控與化解處置制度和運行機制,禁止欺詐、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操縱期貨市場。期貨交易實行實名制、持倉限額制度、漲跌停幅度控制制度、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等,限制過度投機行為,防範市場系統性風險。跨境開展期貨交易的,還需要保證投資者和交易相關信息安全,加強與國家之間的監管協作。另外,期貨法還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規使用信貸資金、財政資金進行期貨交易,防止金融交易市場分流貨幣或吸引貨幣增發,對貨幣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

  當然,這就需要處理好期貨交易中發現價格與管理風險的關係。要充分發揮期貨交易發現價格的功能,就需要期貨交易充分市場化,允許交易參與者充分表達自己的判斷自主決策,避免過多過嚴的監管控制(如過低的漲跌停幅度與持倉限額設置等)使得期貨交易價格難以真實表達參與者的預測水平並偏離合約標的物未來的價格水平。但交易市場上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和羊群效應問題,缺乏有效監管和必要控制,又容易出現被誘導、被操控、被惡意炒作的問題,同樣會損害期貨交易發行價格的功能。所以需要合理平衡發現價格與管理風險的關係,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

  《金融時報》記者:中國近30年是在全球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的最大受益者。那麼,如何發揮期貨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從而把最優質的資源引導到最優質的需求?

  王永利:期貨法明確:「國家支持期貨市場健康發展,發揮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的功能。」其中,發現價格是期貨市場的核心功能,風險管理基於價格發現之上。期貨價格對現貨行業的價格會起到積極指導作用,可以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便於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在發現價格和管理風險兩項功能的基礎之上,期貨法進一步明確了期貨市場的配置資源功能,這對於新形勢下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期貨交易並不像有人印象中的,僅僅只是一種不創造價值的市場賭博,交易雙方只是一種有賺必有賠且總體上賠多賺少(交易雙方都要繳納交易保證金和手續費等)的零和遊戲,而是可以通過廣泛而活躍的期貨交易發現合約標的物的未來價格,促進相關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的經營規劃更加合理,避免偏離未來實際需求盲目經營造成更大損失,並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交易等分散或轉嫁損益(由此也為期貨交易的其他參與者提供了重要的收入來源)。從微觀層面而言,引導各行業和企業合理安排、動態調節經營管理,優化資金在各地區、各商品領域、各產業鏈之間的流向和配置,對生產加工、庫存流通、產業鏈各環節利潤分配、投融資產生積極影響,推動要素資源流動實現高水平動態平衡;從宏觀層面而言,國家相關領域重大調控政策出台的時機、節奏和力度,也可以充分參考期貨價格走勢變化靈活把握,從而增強調控政策的準確性和實效性,控制重大政策失誤風險,有力發揮期貨交易引導社會資源有效配置功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22164477163135f8fa6e0f924f4f1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