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創觀察
「全球科創觀察」定位及時、專業、特色、深度的科技創新智庫產品,聚焦全球科技創新領域,覆蓋科技前沿賽道,精選來自清華五道口、全球700+知名智庫和海外科技媒體的研究成果與資訊,把握全球科技創新領域政策脈搏,洞察科技企業生態變化,捕捉全球科技創新投資風向,提供行業前瞻動態與價值資訊。
智庫跟蹤
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
如今,科技創新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所未有的機遇,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發展動力,以科技創新解答人類發展難題,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追求。創新背後的驅動力是全球互聯的加速,人工智慧的崛起,以及物理、數字和生物世界的融合。
世界經濟論壇(WEF)[1]發布了報告《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Top 10 Emerging Technologies of 2023)。該篇報告分別對以下十大新興技術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與討論。
(1)柔性電池。柔性電池可以為可穿戴的醫療保健設備和電子紡織品提供動力。柔性電池可以促進可穿戴設備、柔性電子器件和可彎曲顯示器的快速升級與進一步發展。目前已有多種類型的柔性電池可供選擇。
(2)生成式AI。生成式AI可以通過數據學習,使用複雜的算法來創建新的原創內容。儘管生成式AI目前仍專注於文本生成、計算機編程、圖像生成和聲音合成等方面,但這項技術還可以有其他多種用途,例如藥物設計、建築和工程等領域。
(3)可持續航空燃料。航空業一直在努力實現去碳化,因為長途運輸需要能源密集的燃料。電動飛機或採用氫燃料的飛機都不適合長距離飛行,因此可持續航空燃料可能將會成為改變當前航空基礎設施的重要解決方案。
(4)工程噬菌體。噬菌體正在顯示出治療微生物相關疾病的潛力。通過生物工程噬菌體,科學家可以改變細菌的功能,使其產生治療分子或對某種藥物變得敏感。這為人類的微生物組工程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5)改善心理健康的元宇宙。虛擬共享空間是人們可以進行專業和社交互動的數字環境。這些空間通常被稱為元宇宙,其中可能包括通過增強現實(AR)或虛擬現實(VR)增強的虛擬共享空間。在共享的虛擬空間中建立聯繫可能有助於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6)可穿戴式植物傳感器。可穿戴植物傳感器有望改善植物健康並提高農業生產力。這些傳感器是小型無創設備,可以附著在農作物上,連續監測溫度、濕度、水分和營養水平。通過收集分析植物傳感器的數據可以優化產量,減少水、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並檢測疾病的早期跡象。
(7)空間組學。空間組學通過將先進的成像技術與DNA測序的特異性相結合,這種新興技術能夠對生物過程進行分子水平的測繪,加速對生物學的理解,並幫助研究人員開發複雜疾病的新治療方法。
(8)柔性神經電子學。柔性神經電子學可以推進腦機接口的發展。柔性電路可以貼合大腦,減少腦機接口對大腦造成的疤痕和避免傳感器漂移的問題。此外,柔性電路還能夠承載足夠的傳感器來同時刺激數百萬個腦細胞。
(9)可持續計算。隨著AI、元宇宙等技術的發展,全球數據服務的需求逐漸增長,這對全球電力的消耗也隨之增加。但是,隨著多種新興技術相互交織,預計未來十年將在實現「凈零能源」數據中心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從而實現凈零能耗的夢想。
(10)AI輔助醫療。基於人工智慧的醫療解決方案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變得越來越普遍,進一步提高醫療系統的效率,將在未來幾年對醫療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1]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 WEF),又稱「達沃斯論壇」,成立於 1971 年,是以研究和探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為宗旨的非官方國際性機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來源:全球科創觀察
編輯:丹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