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好的愛,是認命又不認命

2019-07-28     妮妮小屋


01

真沒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麼好看。

當太乙真人一口濃濃的「川普」出場時,真的是笑點滿滿。

可以說,這真是四川這塊土壤,才能孕育出的一種生活幽默。

不過這也不是純粹搞笑,也不是因為導演是四川人就刻意加上了這個「包袱」。聽說是導演「餃子」經過對《封神演義》原著及相關史料的考證後做出的決定。

要知道,太乙真人的道場是在乾元山金光洞,這還就是四川江油市附近,說點「川普」,可不是為了幽默,而是真正的將角色帶入。

這部電影是我娃和家人先行去影院觀看。初中生的他,堅持做完作業後,選夜場去看。

他看完歸家竟已是夜裡12:30,可以說是披星戴月看電影了,他真的是一個愛看電影的孩子。

回家後,他還是興奮的不行。結果深更半夜跑到臥室找我談心,喋喋不休,給我講述觀影的感受。

看到他對這部國產動畫電影評價這麼高,我決定也去看看。

可大半夜突然被人叫醒瞌睡,再想快速入睡,就有點難了。

我翻開手機看看,看到了拾遺的推送。從這篇文章里,了解了導演「餃子」的人生故事。

瞬間對這個華西畢業,半路出家的非科班動畫導演,多了幾分欽佩。

沒有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就有一種預感,這部電影多少會帶著導演半自傳體式的表達方式吧?

「餃子」真的是一個很勵志的人。

他出生在四川瀘州,八零年的他,如今也已經年近四十。

對於細節特別苛求的他,並不是作品非常密集的那種導演,但目前的作品,相當的有口碑。

此前他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在豆瓣上口碑相當了得。雖然此後一部表現平平,但時隔五年,餃子終於又拿出了一部高水準的動畫電影。

作為我國第一部3D動畫電影,7月26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剛上映1小時29分,票房就已經破億,創下國產動畫電影最快破億的記錄。

票房能有如此驚人的成績,可喜可賀。

02

我喜歡這部動畫電影,首先是因為,這個一個可以從多角度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好故事。

對消除種族和他人偏見,有一種了不起的情懷。

有的時候,偏見真的很害人。

當年希特勒正是採用把猶太民族定義為劣等民族的策略,通過調動起,德國人共同的仇恨與誤解,發動世界戰爭。

此前,像《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穿條紋衫的男孩》這樣的電影,都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偏見的殘酷,也能看到電影導演們的一種使命與責任感。

很高興我們的導演「餃子」也能有這樣的情懷,用一顆善心去看這個世界。這樣大的格局,讓這部動畫電影有了濃濃的「國際范」。

在這樣大的格局裡,導演又巧妙的把中國的神話故事、中國歷史及中國文物這些超有中國文化的元素,積極向全世界展示,甚至是有點「野心勃勃」把這些精華,裝入一個大大的行李袋,提起就奔上了前途未知的漫長旅行。

相信這一路,會遇見各種各樣的行人,走過各種各樣的國家。

消除偏見的本身,就是一種超強的共情能力。

我能感受到,這將是一部走向國際的中國動畫電影。相信這樣的動畫電影,一定能夠打動世界各地更多的觀眾。

03

這部電影的情感內涵,又屬於很中國的表達方式。

大體上,故事的走勢,依然《封神演義》中哪吒原型。只不過,在這部動畫電影中,沒有看到哪吒的兩位哥哥,讓哪吒成為了一個孤獨的孩子。

我覺得這種對神話故事的改編,保留主要元素,對一些次要元素進行優化,其實就是為了講出一個全新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又自帶熟悉感。

就像法國電影《小王子》,同樣是把老故事中的劇情,加入了更有代入感的一條主線,結果就是很好看。

「餃子」導演版本的哪吒,經過一些元素的優化,讓其性格特徵更加突出,同時以先抑後揚的手法,讓一個熊孩子一路跌跌撞撞中,成為自己的英雄,真實動人。

「人是否能夠改變命運,我不曉得。我只曉得,不認命是哪吒的命。」

能感覺出「餃子」本人,是把哪吒賦予了強烈的個人情感,某種程度上來說,哪吒就是曾經和未來他期許中的自己,不認命是哪吒的生存法則,也是「餃子」的生存法則。

要知道,80年代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很多父母親都是忙碌的雙職工,孩子更多都是自我管理。

哪吒生活里的孤獨感,是這一代人童年的主旋律。

我的大學同學,就曾告訴我,自己之所以要生二胎,就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當「鑰匙娃娃」。

她說:「小時候,每天只能脖子上掛個鑰匙,放學後,自己回家打開家門,孤零零地在家做作業等父母。想起來很心酸。現在兩個孩子,總是個伴。」

而「餃子」的童年,多半這樣的記憶也不會差太多。畢竟他的父母都是醫生,大多數時候,都是很忙碌的。幸運的是,這又是一對非常理解他的父母。

長大後的「餃子」,成績優異,輕鬆考到華西醫科大學這樣的名校。

不過不是因為熱愛學醫,而是讓父母放心,自己有專業技能來「討生活」的能力。

只是他在大三那年,心中深藏多年的繪畫和動畫夢想復活了。開始自學動畫,並在畢業後,選擇走上職業動畫人這條路。

現在看來,這也許就是一種神秘的使命召喚。

一個人只有在自己深愛的領域,才能更加投入並點燃自我。

一個半路出家、自學成才的動畫師,曾經經歷過多少磨難和誤解,我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餃子」,在拍攝自己第一部動畫的短片期間,父親去世了。母親用其微薄的退休金,支持他繼續創作。

母子倆,每天吃最便宜的飯菜,過了三年多沒有買過新衣服,甚至沒有出過門。

可要不是這種深鑽的苦勁,又怎麼能有如此精彩的作品不斷現身?

某種程度上來說,餃子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偏見抗爭:「誰說自學成材的動畫師,就拍不出好作品?」

好作品就是最好的證明。

孕育好作品的過程,是母子親情給了最有力的支持。

就像影片中的哪吒,一開始被賦予魔丸的小惡魔形象,所以人見人怕。

冷漠的偏見,讓一個孩子感受到的孤獨,尤為傷痛。這也是哪吒最初瘋狂又叛逆的真相。

而片中另一位男主角,一個哪吒本該視為對手的敖丙,卻又陰差陽錯與哪吒成為彼此,唯一的朋友。

敖丙身為龍族,終身只能被囚禁到海底,也因出身飽受委屈。

他太懂那種被誤解被偏見的痛苦,遇到哪吒這樣內在善良的真性情朋友,他選擇了拚死相救。

仔細回想這部電影里的角色,其實沒有傳統的「非黑即白」。

「善與惡」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反差,這也正是中國文化「人之初、性本善」的感情基調。

在善於情感表達的西方世界很多人眼中,中國人的情感表達,一直是封閉又太過內斂的。

而這部電影中,對人物命運走向的表達,原罪都屬於「自感遭遇不公,用一種個人力量的勇敢反抗。」

導演努力用最大的善意,讓絕望中的個體對抗一個自己無力控制的公共社會,這種反差尤為震撼。

但本質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

04

我對兒子說:「這部電影多少有點認命又不認命的味道。和哪吒的媽媽相比,無條件的接納就是認命。可我,做得不好,平時不夠接納與包容。」

他回答很暖心:「媽媽,你很好。」

我們討論哪吒成天闖禍,可從生下來的那一刻,母親就出自本能的拚命保護他。

哪怕自己的孩子是個魔丸,註定會作惡,註定會短命。可媽媽,都沒有放棄過對他的愛,這算是認命吧。但似乎又不認命,她還是堅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些什麼。

她所有的教育都帶著溫度,對兒子有著無限的愛與包容。

兒子說:「哪吒出生,就是來幫媽媽的呀。」

我愣了一下。

兒子接著說:「要是哪吒不出生,媽媽因為難產失去性命,怎樣辦呢?」

是呀,當一個孩子義無反顧成為你的孩子,孩子對媽媽,不同樣是一種無條件的信任?

誰說這個世界只有媽媽偉大?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沒錯,這個世界最好的愛,就是認命又不認命。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3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豆瓣電影,感謝原圖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N5QmwB8g2yegNDtq_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