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導演奉俊昊作品中,為何多次出現智力障礙者和奇怪動物

2020-02-27     董姐懂影視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電影《寄生蟲》獲得了榮獲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我們就此機會,結合其在之前的代表作,談談奉俊昊在電影創作時候的理性與感性。



奉俊昊的理性——對於「虛弱者」形象的構建

電影中的人物作為電影元素的核心,不僅承載著敘事的任務,更是影片製造矛盾衝突的關鍵所在。不可否認,奉俊昊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導演,在他的電影作品中,時常展現著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眾生相。而在這其中,奉俊昊似乎特別偏愛那些「鬱郁不得志」的人物,在奉俊昊的眼中,這些越是不起眼的傢伙身上,越是有很多很多值得他去講述的東西。身處社會底層的「虛弱者」,一躍成為了奉俊昊電影中的重要角色,甚至是主角。



奉俊昊最新作品《寄生蟲》(2019年)便是典型的例子。影片講述的就是無業游民基澤(宋康昊 飾)一家,包括兒子基宇(崔宇植 飾)、女兒基婷(樸素丹 飾)和妻子忠淑(張慧珍 飾)都擠在狹小的地下室中度日。他們都是不擇不扣的社會邊緣人,是虛弱的。

不止是這部《寄生蟲》,在大量奉俊昊的電影中,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虛弱者」的出現。

奉俊昊的電影「處女作」《綁架門口狗》 (2000年)中,大學講師元俊(李成宰 飾)因為自己性格上的內向,因而處處被冷待,同事看不起他,妻子嫌棄他,就連公寓門口的那條狗都整天對著他吠叫不止。儘管身為大學講師,但其實主人公元俊也是虛弱的人物,這些都導致了他最後偷狗殺狗的行為。繼而,影片中一些重要的配角都是「虛弱」的。偷偷煮狗肉的門衛大爺,曬蘿蔔乾的老奶奶,地鐵上乞討的婦人,還有那個成為元俊「替罪羊」,被大家認為是殺狗元兇的——一個流浪漢。

再細看奉俊昊的其它作品,《母親》(2009年)中被誣陷的泰宇(元斌 飾)是一個智障患者;《殺人回憶》(2003年)中唯一見過兇手的目擊者是一個弱智者;《漢江怪物》(2006年)中,被怪物抓走女兒的男主人公康斗(宋康昊飾)是一個遊手好閒、糊裡糊塗的中年男人;《雪國列車》(2013年)主人公柯蒂斯(克里斯·埃文斯 飾)是苦難人民起義的代表……


電影《母親》海報


塑造出這些「虛弱者」,難道只是為了表現他們的可憐之處嗎?顯然不是。奉俊昊有著不同於其他一般導演的獨特理性思考所在。

《寄生蟲》中,父親基澤最後刺死了社長,只是因為社長在最後還在下意識地嫌棄基澤他們身上的味道;《母親》中,為了救智障兒子泰宇出獄,母親殘酷地掩蓋真相併因此害死了唯一的目擊者、一位拾荒老人,如此染上了污血的母愛依然值得同情和讚揚嗎;《雪國列車》中的柯蒂斯確實是苦難人民的代表,帶著大家一同起義,誓要結束殘酷的壓迫,可是他曾經為了生存而吃過人,他竟然知曉嬰兒的味道是最美味的;《殺人回憶》中,基層的警察為了尋求真相,對於本不是罪犯的嫌疑人嚴刑逼供;《漢江怪物》中,政府決定打開家庭中大兒子的大腦,來提取他們所謂的「病毒」,其目的不過是為了掩蓋對病毒判斷失誤的事實真相……



在奉俊昊的電影中,選取這些「虛弱者」來作為主要人物,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表現他們的可憐之處,更是為了在極強戲劇性下,以極端人物的極端境地,去引起觀眾更多更深關於人性、關於社會和體制的反思。在導演奉俊昊的眼中,人性是多元的,社會是複雜的,沒有誰是絕對的正義或者邪惡,也沒有誰是絕對的無辜與可憐。複雜的人性本就是這個社會的本質屬性,而體制,也不過是建立在複雜社會和複雜人性之上的冷酷產物。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奉俊昊無疑是理性的,他的理性來自於對影片中「虛弱者」形象的複雜構建。


奉俊昊的感性——對於動物意象的「浪漫主義」象徵

讓人折服的是,對現實社會有著極度理性的奉俊昊在拍攝作品時,還會兼具浪漫主義的溫暖。所謂浪漫主義,多喜用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構建情節,且其中的某些形象多有象徵。奉俊昊常常以此手法出現在其電影作品中,多為動物意象。

從《綁架門口狗》中被綁架殺害的小狗,到《漢江怪物》中因為現代文明的垃圾而變異的魚,再到《玉子》(2017年)中的「超級豬」,奉俊昊喜歡用一些形態反常、發生異變的動物意象。直到這一次的《寄生蟲》更是更直接地、電影名稱本身就是一種動物意象。

一方面,這些動物意象必然都是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是想像出來的,大部分在現實世界中難以見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些想像出來的動物意象背後,是具有特殊用意的,是有著獨特的象徵含義的。


電影《漢江怪物》海報


《寄生蟲》自不必多講,欺騙利用社長的基澤一家自然是寄生蟲,許許多多如基澤一家一樣居住在地下室的窮人們也如寄生蟲一般卑微。可像社長一樣的上層富有者,難道不也是寄生蟲嗎?難道不也是國家和社會的寄生蟲嗎,吸著窮人的血汗而一點點高升。

而其它作品,如《綁架門口狗》中前前後後共出現了三隻狗,分別隸屬於小女孩、老奶奶和元俊的妻子,在丟失了狗之後,小女孩為此而曠課,老奶奶為此而悲痛離世,元俊的妻子為此而離家出走。在壓抑的現代社會的語境下,很明顯,狗象徵著一種精神的寄託慰藉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主人公元俊卻將此種象徵的狗綁架殺害,也就是自我寄託的一種喪失和拋棄;


電影《綁架門口狗》海報


《漢江怪物》中的魚因為生存的環境被污染而變異成為一種類似於蜥蜴的巨大水怪,其象徵意則是更加明顯。影片中美國政府為了捏造和試圖毀滅水污染的事情,那大水怪(複雜的韓國社會)不就像是在美國干涉(污水影響)之下的一種魚(韓國)的變異嗎?當然,影片中最後打敗大水怪的不是政府,而是普通平凡的主人公斗康一家,其深意就更凸顯了;

《玉子》中,奉俊昊打造了漢江水怪中完全不同的「超級豬」玉子,她體型龐大卻性格溫順,她也是人為製造的後果。可是,我們為什麼需要製作出如此龐大的豬呢?玉子之下,象徵的不過是資本主義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和利益而製造出來的畸變的產物罷了,在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被註定了被屠宰的命運,越胖就越要被屠宰。所以,你看,我們很多勞動者,不就像這頭豬一樣嗎?


電影《玉子》海報


奉俊昊就這樣藉助一個個動物意象的象徵,在有限的電影空間中,以浪漫主義縹緲的一面,隱喻著、折射著資本內部鬥爭的血腥本質,也表明了其不願流於表明華麗虛浮內部卻是腐化潰爛的資本黑洞的意志。這裡是柔軟的,也是奉俊昊的聰明之所在。從這個角度而言,奉俊昊又是極具浪漫主義的導演,大量的浪漫主義來自其對於自然界中動物的象徵義。


結語

現實主義的理性如刀般凌冽,劇痛之處引發人們深度的思考;浪漫主義的感性如美酒,酣然迷醉之時勾起人們隱藏的傷感。奉俊昊入得其內,出得其外,遊刃有餘而信手拈來。他在影片中,以「虛弱者」的複雜形象來顯示對現實社會真實問題的敏感捕捉,又以大量動物意象的詩意表達來柔化深意。這次《寄生蟲》之後,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他不僅僅只是聚焦於底層的敘事,更是運用豐富的文化意象和層次性的符號影像來超越現實主義的敘事視角,進而審視和回歸到韓國在流變中對於種種社會問題的探討,不得不令人讚賞感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vBOj3AB3uTiws8KONQ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