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不想做「備胎」

2023-11-20     張書樂

原標題:微信,不想做「備胎」

大家都知道現在抖音不容易做了,要來抓住視頻號的風口!

但視頻號有風口嗎?

15日,騰訊發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受騰訊高度重視的視頻號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財報顯示,視頻號總播放量同比增長超過50%,這得益於繁榮的創作者社區以及日益提升的用戶心智。

原創內容播放量增長強勁,目前占視頻號總播放量的絕大部分。

與此同時,騰訊表示,視頻號和小遊戲等新興業務貢獻了高利潤率的收入來源。

不止是騰訊,看重微信內循環系統、早早布局起號的商家們也在等待視頻號起飛,帶來增量機會。

增長黑盒發布的《視頻號電商消費者調研報告》指出,視頻號近年來不斷優化推薦算法,推薦流量占比從2021年的26.4%升至2023年的42.5%,平台處於增長紅利期,商家也能感知到視頻號相比同類平台的CPM優勢。

問題在於準備做足、深入電商場景之後,視頻號電商還沒有打出一個明確定位。

在今年8月發布新規後,視頻號已從以私域流量為核心的商業化1.0時代,邁向了以公域流量為核心的2.0時代。

但到底該如何運作,依然存疑。

視頻號為何轉變?

視頻號現狀如何?

視頻號難題在哪?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昕怡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儘管內容創作者在遷移,但依然把視頻號當作分發選項,排在抖音之後。

視頻號想要公私兼顧,現在還沒掌握好平衡。

視頻號的轉型,並不奇怪。

整個微信內容生態都在改變,微信公眾號已經從私域走向推薦模式下的公域+私域。

視頻號光靠半熟人圈子來冷啟動,再進入到推薦池的打法,會讓許多優質內容直接沉底。

因此「公私兼顧、以公為主」的模式,更能讓視頻號對內容創作者具有吸引力。

目前而言,視頻號的變現空間十分有限,無論是流量變現或商業合作,都乏善可陳。

在內容創作者根本不會「為愛發電」的大前提下,如果不能拓寬變現空間,則只會是內容創作者發完抖音後的一個分發渠道。

效仿抖音的直播帶貨乃至付費內容,微信大可以「抄作業」。

具體而言,即利用視頻號所依靠的熟人、半熟人社交網絡來探索類似小紅書買手電商式的口碑變現途徑。

視頻號當下最大的難點在於:視頻號和微信的社交網絡流量關聯並沒有想像中的強勁。

作為一個內置功能,也僅停留在聊天工具的補充娛樂範疇,其在變現上也就缺少了社交場景上的拓展度。

整體而言,功能性太強、娛樂性不足、消費和使用場景貧乏,都會帶來視頻號在變現上困難重重。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fd93079857e3ed2a4f7e817015d39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