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是作者經歷和思想的一種體現,所以從一個人的筆下是能夠窺見他對世界方方面面之認知的,這一點可以從亦舒以及她的小說上得到印證,如果說瓊瑤的小說和人生宗旨是「真愛大於一切」,包括道德、倫理、封建、階級,那麼亦舒的小說和人生宗旨就是「金錢大於一切」,包括道德、倫理、封建、階級......那麼她的人生如何?
亦舒原名倪亦舒,出生於1946年,一個有許多機會發展的好時代,她又出生於一直都有著先進風尚的上海,家中條件還可以,能夠一路讀到中學畢業,同時雖然不愛用功,但是記憶力驚人,在閱讀大量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積累了語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隨後當上記者,17歲時在《明報》就職。她無疑是一位成功女性,性格上難免雷厲風行而強勢張揚,但與此同時她又自卑於自己的外表,在尋找理想情人時,會想要對方十分之優秀而又不那麼優秀,跟自己一樣完美而有缺點,這在她作品中有明確體現,不過她的作品一般來說都會把女主角寫得極美,那麼男主角的人設也被無限度拔高,當然這也依然是她「相配」愛情觀的表現。
亦舒卻在日漸了解中,不可自拔地喜歡上了蔡浩泉,前面說到過亦舒的性格和愛情觀,在她看來十分有內涵卻偏偏沒錢的蔡浩泉簡直和她絕配,令她產生了一種奇奇怪怪的拯救落難人的心理,她迫切想要去締造這種關係,而在她熱情如火的攻勢下,蔡浩泉很快舉手投降,並且還在雙方父母的反對下閃婚。
1965年18歲的她為蔡浩泉生下蔡邊村,然而生活柴米油鹽到處都是錢錢錢,從前不缺錢的亦舒如今每每為錢和蔡浩泉大發雷霆,最後還要離婚,蔡浩泉向來就是亦舒說什麼就是什麼,於是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3年,甚至亦舒也沒有要蔡邊村就一走了之,其後更是一生未和蔡邊村相認,即使蔡邊村不解,特意拍紀錄片尋找她。其實沒什麼好不解的,只是亦舒準備把過去都丟了,全心全意去橫刀奪愛罷了,在亦舒看來第一段婚姻也是讓她受傷了的,所以她去閨蜜鄭佩佩那裡療傷,鄭佩佩彼時在和一個叫岳華的男演員交往,岳華其人是那個時代的男神,長相儒雅,多才多藝,還能和亦舒講古文,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男性,物質上能給亦舒的更多。
她也確實沒有能握住岳華,患得患失的她一起火來會剪掉岳華的西裝,會把刀插在岳華睡的床的那一邊,會把鄭佩佩寫給他的普通信件,添油加醋刊登出去,以至於懷孕8次、流產4次的鄭佩佩深受影響,以至於岳華越來越不喜歡她,她可能覺得就算岳華不愛她,但岳華還有錢,然而男人要是對你一點愛都沒有了,還能給你花錢?
這段感情最終因為亦舒實在是太作,而惹惱了岳華,即便她下跪,岳華依然說:「你傷害人家太犀利了,是不可以的。」之後選擇離婚,也選擇離開了她,而這段經歷更短,才2年,亦舒可以說是愛情和金錢兩空,汲汲營營而一無所有,並且還被當時不少人暗中鄙夷,名聲極差,狼狽不堪。1973年經歷了兩段失敗婚姻的27歲亦舒,前往英國曼徹斯特留學,這次留學經歷必然很不一樣,只是亦舒印象最深的,還是那時候她很窮很窮——「只有兩個殘舊行李袋」,不過有了前面的經歷,亦舒在文學創作上靈感不斷,最終成就了她「情感師太」之名,也留下一句句與金錢有關的「名言」,2005年她最後一次結婚,狗血終於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