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南唐後主李煜的這首詞,將自己人生的失意和一番悵恨寄寓在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既是自我心情的寫照,也說出了人類生命缺憾的共性。今天我們再讀這千古一嘆,不只為咀嚼這些辭藻,也為體會古人對人生的感悟。
蕭伯納說過一句名言,六十以後的人,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人生。的確,年輕人處於人生的成長階段,心智還不成熟,當面臨各種慾望的誘惑時,很難有堅定的意志。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齡,私慾和雜念減少了,才會把生命的價值放在第一位,才願意把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這也許是寺里平時老年人多的原因吧。
作為年輕人,要明白有志不在年高的道理,不能虛度寶貴的年華。真主說:「我將使那些在大地上妄自尊大的人們遠離我的跡象,即使他們看見每一個跡象,也不會信仰它;即使他們看見正道,也不會把它當作道路;如果他們看見邪道,就把它當作道路。那是因為他們否認我的跡象,他們對它是輕視的。」(7:146)
文/馬石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e4cbc219372c503420beef879b7fd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