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別忘了日常養生,這4個部位及時調理,效果往往更好

2022-10-10   金蘭中醫學社

原標題:人到中年別忘了日常養生,這4個部位及時調理,效果往往更好

衰老是人們一生中必然會經歷的階段,雖然現代社會的醫學手段發展帶來了更長的預期壽命,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依舊不可逆轉。

不過,衰老本身的速度卻能夠通過人為干涉予以限制,若能夠在40歲這一「養生黃金期」注意這4處器官的保養與調理,或許就能夠延緩人體的衰老進程,讓壯年再多「逗留」一會兒,請您注意。

1.心臟

心臟是人體工作的動力中樞,負責為身體組織與器官提供能量與血液。從生理功能來看,心臟會持續不斷地搏動,直至人類生命走到盡頭。但在這一過程中,心肌衰老、血管堵塞等問題會不斷加深,心臟的起搏能力也會趨於弱化。

在40歲這一階段,身體機能下降、基礎代謝變緩,若平時稍微運動後就感到心跳異常加快,大腦昏沉不適,則說明心臟功能亟待改善。平時除了要控制飲食與營養供給外,別忘了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這樣有助於心肌功能長久穩定。

2.肺部

肺是我們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器官,其能夠排出二氧化碳等廢氣,同時吸入新鮮的空氣來供給體內的有氧活動。

由於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吸煙習慣以及外界環境惡化,現如今肺病患者數量正在節節攀升,特別是具有十幾年煙齡的中年男性,更可能成為肺病目標。

日常養肺,除了要限制煙草的攝入量外,也應當多進食「白色食物」,例如雪梨、蘿蔔、荔枝等等,都能夠修復肺部功能,改善呼吸道健康。

3.眼睛

視覺是人們認知世界、獲取信息的重要倚仗,從臨床分析來看,整個大腦的能量消耗中,大約有40%與視覺系統有關。

從40歲開始,人們的視覺細胞感光能力就會不斷下降,這一過程會持續至60歲左右,基礎視力也會下降到青壯年時期的60%。

因此,中年人群要儘早將養護視力提上日程,平時要避免在強光、弱光環境下過度用眼,同時還要減少每日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以此來保障視力健康。

4.骨骼

據分析,人體的骨骼強度大概會在20歲左右達到巔峰,然後開始走下坡路。當骨齡來到35-40歲時,骨質流失速度會進入加速階段。在這一過程中,人體吸收利用鈣元素的能力降低、骨骼關節的老損程度加重,如果沒有合理的養護手段,可能會出現多種骨骼病症。

因此,40歲左右的中年群體,應當注意自身鈣分的補充效率,除了在飲食上多選擇牛乳、蛋肉等高鈣食物外,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補充維生素D來輔助鈣質吸收,做好骨骼保養方能有備無患。

【本圖文由「金蘭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