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知道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虛構的,可為何仍是看得津津有味、樂在其中,甚至篤信不疑?
其實,除了金庸架構的武俠故事絲絲入扣之外,他筆下的江湖高手還能和歷史人物發生激烈碰撞。在這種亦假亦真的相互輝映之下,金庸的15部著作就算落下了劇終的帷幕,但讀者們仍可以通過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去窺見那些江湖高手的後續故事。
好比《倚天屠龍記》的主角張無忌,他在新修版的末尾帶著趙敏退出了明教,前往蒙古隱居。
張無忌雖然退出了江湖,但他卻留下了兩個傳人。
一、張無忌的結局
金庸曾說過張無忌是最強男主角,這也難怪,張無忌將多門神功聚於一身,好比全套版的《九陽真經》得天獨厚,練至第七層的乾坤大挪移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加上太極拳、太極劍以及聖火令上的神秘武功,張無忌的武學配置確實超過了郭靖、楊過。
不過張無忌卻在感情上拖泥帶水,直到全書完結仍沒有確定自己的配偶是誰,這是在金庸全集裡絕無僅有的。正如金庸在《後記》里寫道,張無忌最後沒有選定自己的配偶。我一直相信,歷史並非命定,充滿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這樣。張無忌最後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世事主要是人為的,而張無忌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處,於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愛……
如此看來,張無忌不僅沒有確認和誰結為夫妻,他退出明教之後會去哪裡落腳也是一個未知數。然而只要練成了張無忌傳授的兵法秘籍,就算得上是張無忌的傳人。
而張無忌有一位傳人竟能和朱元璋爭奪王位。
二、爭奪王位
這位傳人不是別人,正是楊逍。
原來張無忌離開明教之前,把明教教主之位傳給了楊逍,楊逍則成了明教的第35代教主。由於明教教主歷來都要修習乾坤大挪移,張無忌勢必會將乾坤大挪移其他幾層的心法傳授給楊逍。
這樣一來,楊逍無疑是張無忌的第一位傳人。不過張無忌走後,楊逍的情況不太樂觀,只因朱元璋奪取了明教的勝利果實,和楊逍針鋒相對、大打出手。
金庸是這麼寫的,此後朱元璋改稱「吳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會戰,周顛、五行旗等人相助朱元璋,將陳友諒殺得大敗,斃於湖中。後來更滅了張士誠、方國珍等敵對勢力。朱元璋派徐達帶兵北伐,將元順帝趕入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華所建的元朝就此滅亡。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將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但因明教維護百姓,朝廷官府便對其殘殺鎮壓,時日既久,後世首領無能,明教終於也漸漸式微了。
你看,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看似虛無縹緲,卻能和真實的歷史遙相呼應。而朱元璋作為真實的歷史人物,金庸只能順勢而為,讓他不僅逼得張無忌退隱,還在稱帝之後對明教的功臣舊將殘殺鎮壓,而身為明教教主的楊逍起初雖能和朱元璋分庭抗禮,但明教漸漸式微後,楊逍楊教主竟也被朱元璋所殺。
此外,張無忌還有一位傳人竟成了一位能征善戰的名將。
三、一代名將
原來在屠獅大會上,張無忌為了救出義父謝遜勇闖金剛伏魔圈,與少林三渡大打出手。少林三渡非同小可,張無忌只能與其拼比內力。
可就在緊要關頭,周芷若突然倒戈相向,她使出九陰白骨爪籠在謝遜的腦門之上。關鍵時刻,黃衫女飄然而至,她施展九陰白骨爪輕鬆擊敗了周芷若,還將《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一併交到了張無忌的手中。
回了明教的張無忌開始翻閱《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張無忌心裡很清楚,《武穆遺書》乃岳飛所寫的兵法,由郭靖郭大俠藏匿於屠龍刀之中。
因此張無忌雖然動了退隱之心,卻也不敢帶著《武穆遺書》遠走高飛,只因《武穆遺書》關係重大。於是張無忌喊來了徐達,將這部兵法書籍傳給了徐達。
這樣一來,徐達自然而然地成了張無忌的傳人,金庸這樣寫道:徐達汗流浹背,說道:「屬下謹遵教主令旨。」心想:「教主將《武穆遺書》贈我,我自當凜遵教主之教,好好使用此書。」將《武穆遺書》供在桌上,對著恭恭敬敬地磕了四個頭,又拜謝張無忌贈書之德。此後徐達果然用兵如神,連敗元軍,最後統兵北伐,直將蒙古人趕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業。
綜上,張無忌雖然退隱,但他仍留下了兩個傳人。一個傳人和朱元璋爭奪中原霸主之位,另一個傳人則得了《武穆遺書》,最後統兵北伐,成功地將蒙古人趕出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