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步摧毀你的孩子!趕緊改

2019-10-13     崔玉濤育學園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國慶假期回老家,本以為我會跟老媽和平共處、其樂融融地度過七天。

沒想到,讓她帶了三天娃,畫風就開始跑偏。

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圈下來我都記不住。

一到聚會就讓娃表演節目,還落不下每天晚上的廣場舞。

只要遇見別的小朋友,就硬讓孩子把自己的東西跟其他人分享,還說不分享的孩子不禮貌。

看到老媽帶娃的狀態,真的能讓我的細胞壁全部張開!(氣得!急得!還不敢說太多!)

我很理解老人家想讓孩子懂禮貌的想法,可是如果方法不對,從不過問孩子的意見,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下面這五種很常見的中國式禮貌,小編一定要diss一下!

01 逼孩子打招呼

唉,提到打招呼,小編心中總是隱隱作痛。

小時候走到大街上,看著那些坐在馬路牙子上嘮嗑的人,老遠就犯怵:

——這些人我都應該叫什麼?

——萬一叫錯了怎麼辦?

——不打招呼,又會被老媽說沒禮貌!

當媽後,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陌生人總是往大人身後躲,我特別理解。孩子認生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這是一種進步,這說明孩子已經有了思考能力,認知水平有了提高。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操之過急逼迫他們打招呼。

我們可以這樣做:

  • 進入陌生環境,最好家長陪著寶寶,與寶寶不斷地進行語言、肢體動作上的交流和接觸,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慢慢放鬆下來。
  • 如果遇見熟人,家人要給寶寶做出交流的榜樣,比如主動和他們打招呼、聊天,但不強求寶寶這樣做。
  • 當寶寶開始熟悉環境,表現出想主動跟他人交流的意願時,再鼓勵寶寶打招呼。

02 強迫孩子分享

大人們總是有一種思維定式,當小朋友們在一起玩時,總讓大的讓小的。

——「妹妹小,你是大寶寶,得讓著她!」

——「怎麼這麼小氣呀,給弟弟妹妹玩會兒也不行?」

小編很想問:

——你把你最喜歡的包給我背幾天行麼?

——把你最喜歡的車借我開幾天可好?

2、3歲的寶寶,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開始進入「物權敏感期」。在孩子眼裡,他們喜歡的東西的價值一點也不比大人的包和車低,這很正常,不要與自私劃等號。

不顧孩子情緒和心理,一味讓孩子謙讓,不利於孩子物權意識的建立,還會讓孩子的安全感缺失。

我們可以這樣做:

  • 分享的前提是先滿足

當孩子手裡只有一塊餅乾時,如果我們非要他拿出來分享,他一定會很難過,但如果當他手裡有很多塊餅乾時,還是會比較願意分享。所以引導孩子分享的前提是,讓他自己先得到滿足。

  • 給孩子替代方案

例如,跟孩子說:「寶寶,你可以先把這個玩具給弟弟玩一會兒嗎?媽媽陪你搭一會兒積木,或者我們讀繪本好不好?」

  • 引導孩子之間進行平等交換

例如,讓孩子用心愛的小汽車換別的小朋友的小飛機。交換和分享一定是對等的、公平的和善意的。

03 面對誇獎,過分謙虛

謙虛是我們一直以來倡導的傳統美德。

當別人誇獎自己家孩子聰明懂事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下意識地否定說:

——「沒有沒有,他皮著呢,一點也不聽話。」

——「跟你家娃比,差太遠了!」

這種情況久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很容易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我們可以這樣做:

當別人夸孩子時,我們可以遵循這個原則,先讓孩子感謝對方,再肯定孩子的感受,再對孩子提出期待

例如,當別人夸孩子英語說得好時,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寶寶,謝謝阿姨!看來我們這段時間的努力有進步了,繼續加油哦~」

面對誇獎,教會孩子坦然接受,並感謝。提高了孩子的自信,也會讓誇獎的那一方感受到真誠和禮貌。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不能拿孩子跟別人作比較,更不能用別人的長處來貶低孩子。打壓式教育不會起到「鞭策」的作用,只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做事畏畏縮縮。

04 礙於面子,不會拒絕

我們總希望孩子懂事,想讓孩子懂得分享,樂於助人,總想讓他們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當別人想玩寶寶的玩具,二話不說就給;當陌生人想要親吻或擁抱孩子的時候,也從不拒絕。

這種所謂的懂事,日積月累,只會變成自我壓抑,讓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

曾經遇到一個媽媽說,自己兒子很喜歡的玩具還沒玩夠,就被別的小朋友拿去玩了,回來跟媽媽委屈的哭了。媽媽問他為什麼不拒絕,兒子回答「媽媽說過要謙讓,別人才會喜歡你,跟你一起玩。」

不要讓大人所謂的面子,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或給孩子帶來傷害。

我們可以這樣做:

  • 教會孩子說「不」

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分享,或者不想做別人讓自己做的事情,那就禮貌的說「不」。

  • 大人對孩子身體不好的行為也要及時制止

例如,當有人太喜歡寶寶,想親吻他們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制止,大方的說出,親吻孩子不好,最好不要這樣做,你可以抱抱他。

05 讓孩子表演節目

很多人一到聚會就讓孩子表演節目,唱歌、跳舞、詩歌、朗誦!

——寶寶,給大家跳個「小蘋果」吧!

——寶寶會幾首詩啦?給大家朗誦一個吧!

這簡直是孩子們從小到大的噩夢!

甚至在《做家務的男人中》,三十歲的魏大勛在聚會上還被老爸點名表演節目!

當心!這5種中國式禮貌正在一步步摧毀你的孩子!趕緊改

聚會噩夢,真是不分年齡!你們當我娃是「猴兒」呢!

不徵求孩子的同意,強迫孩子表演節目,只是滿足了家長的面子,對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並沒有好處。

我們可以這樣做:

先詢問孩子的意願。問問寶寶願不願意表演節目,如果孩子不願意的話,就不能強迫。但不要打壓孩子跟他人說:「他表演的不好,就不演了!」

如果孩子想表演的話,讓孩子自己選擇表演的形式。

當孩子表演結束,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和讚賞。

心理學家亞歷山大·魯宏說:人的個性,像樹的年輪,是一圈又一圈地發展出去的。嬰兒的一圈,代表愛與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創作與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戲。這一圈一圈的發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被破壞了,這個人的個性就會「負傷」,不能完全。而最容易「負傷」的,就是童年和少年的這兩圈

別再讓這五種中國式禮貌和打壓式教育,滿足了大人的面子,傷了孩子的心,共勉之~

#互動話題#

你覺得還有哪些「中國式禮貌」有毒?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YDTxG0BMH2_cNUgxT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