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適合女性使用的六種武器,其中一種是俠女標配,柔美動人

2020-02-26   船夫聊歷史

​中國有著悠久的武學文化,在其中出現了眾多不同種類的武器,自然也有適合女性的武器,下面我們就來舉例說說。

一、鞭子

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果說武器中的大刀棍棒是陽剛的表現,那麼以柔克剛鞭子是陰柔的代表。短柄長鞭,揮舞起來靈動瀟洒、柔媚中透露出威勢,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是俠女們十分喜愛的武器。

如《七劍下天山》中的飛紅巾(蔡少芬扮演),《香蜜沉沉燼如霜》裡面的魔族的公主鎏英(陳鈺琪扮演),以及《列火如歌》裡面烈如歌(迪麗熱巴扮演),這些女主使用的都是鞭子。

在武器劃分上,鞭子是軟鞭的一種,而軟鞭則是鞭類武器的一大分類之一,另一分類是很多人熟悉的硬鞭,是很多歷史中的猛將最愛,如《隋唐演義》中尉遲恭使用的便是一柄鋼鞭。下面我們再來說說軟鞭中的另一種很適合女性使用的武器——九節鞭。

二、九節鞭

相信很多人都對這件武器有些印象,在《還珠格格》中的由趙薇扮演的小燕子,就曾在皇宮中給眾人展示九節鞭的使,小燕子輕盈且柔韌性極好的身體,將九節鞭以柔克剛的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九節鞭的結構分為握把、九節鞭身、以及末尾的鏢頭,其最初源於更早的繩索武器和唐時吐蕃騎兵所用的鏈枷(和後世的流星錘有些相似),後人通過在尾端加上了鋒利的鏢頭,使之威力大增。九節鞭除了可以近身格鬥,還可以纏住對手的武器,使之暫時無法發揮作用,加上九節鞭材質為金屬,很難割斷,一旦被九節鞭纏住,就很難割斷脫睏了。

三、峨嵋刺

除了柔軟靈動的軟鞭類武器,一些小巧的武器,也十分適合女性使用,如峨眉派的代表兵器峨嵋刺,便以體積小巧,便於隱藏聞名,是很多刺客的不二之選。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峨嵋刺便很好的體現了後者的特點,且峨嵋刺的造型很適合隱藏於女性的髮髻中,使用起來極為方便,且會讓人防不勝防。

峨嵋刺因其造型似針,所以又名峨嵋針, 又因為使用時往往是雙手同時使用,所以又被稱為峨嵋對刺或峨眉雙刺。峨嵋刺最初是在水下格鬥時被率先使用,因其形狀似針,在水中阻力較小,進而剛方便使用者揮舞刺殺,所以峨嵋刺在最初又被稱為分水峨嵋刺。

四、匕首

匕首同樣是一款小巧精悍的武器,不過它的歷史卻要悠久的多,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先秦時期便有關於匕首的文字記載,如荊軻刺秦王中的典故「圖窮匕見」,便將匕首的兇險體現的淋漓盡致。《史記·刺客列傳·荊軻》中記載:

燕太子丹使軻刺秦王,豫(通「預」)求天下之利匕首

匕首因小巧便於隱藏,可以趁敵人防備疏鬆的時候發起致命一擊,如果配合外表柔弱的女子使用,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因為這些特點,即使進入熱武器時代,匕首依然是很多軍事單位的常配武器,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五、劍

劍分雙刃,可為君子,亦可為淑女。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為此還特意在他的作品《神鵰俠侶》中,為男主角楊過和女主角小龍女設計了一對雙劍,分別取名為君子劍和淑女劍。

劍類武器曾在春秋戰國時期流行,著名的越王勾踐劍便是鍛造於這一時期,後來隨著冷兵器的發展,劍逐漸退出實戰,轉而成為一種禮儀性的配飾,後來還一度成為儒家君子的一種標配。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很多俠女也多以劍作為自己的武器。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唐代詩人杜甫在目睹了李十二娘舞劍表演後,回憶起童年觀看公孫大娘劍舞,在讚嘆瀟洒英氣的舞姿之餘,特意寫下了著名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成為經典詩篇,流傳至今。

六、飛針

飛針屬於暗器的一種,因其與繡花針形制相近,所以天然便帶有一定的女性氣質。飛針相較於其他武器,可以說已經將體型縮小到了極致,也正因為這份極致,使得飛針更加詭秘莫測,讓敵人防不勝防。

武俠大師金庸也在其作品中屢屢提到這一暗器,比如在《笑傲江湖》中,極具女性化的人物東方不敗所使用的武器便是飛針。在《鹿鼎記》中何惕守(原名何鐵手)贈送給韋小寶的暗器含沙射影,也是飛針。

此外,飛針也在人們的不斷使用中,被改良成為多種形態,如後世常見的暗器飛釘、脫手鏢以及鏢針等等,相較於需要使用剛猛力道的重武器,飛針作為暗器更強調的是巧勁,這在身體條件上便很符合女性的特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自然免不了刀光劍影,其中陽剛如烈日,陰柔如皎月,那些屬於美人的武器,雖不如英雄的武器那般聞名遐邇,卻是這華美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美人兮,劍舞四方。

參考資料:

唐詩三百首》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