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奕身上我看到了孩子成才的必備要素,慶幸!現在知道還不晚……

2022-05-20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韋東奕身上我看到了孩子成才的必備要素,慶幸!現在知道還不晚……

前一陣兒,90後北大教師韋東奕再次在全網爆火。

起因是網傳他只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幫一個6人的博士團隊解決了困擾他們4個月的數學難題。

最近,韋東奕闢謠:「沒有這回事,假新聞!」

並且,他還稱,前幾天同樣衝上熱搜的#哈佛大學為韋神打破校規#,也是假的。「關於哈佛那個,可能有些人這麼認為,但沒有明確這麼說過,哈佛沒找過我。」韋東奕說。

網友則表示,反而覺得韋東奕這條闢謠是假新聞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韋東奕是真的牛!

17歲時,他就被稱為「千年一遇的數學天才」。

如今,他更是受網友膜拜的「韋神」、現代版「陳景潤」。

有記者曾經問韋東奕的父親,平時是怎麼培養他的,韋父表示,沒有刻意培養,尊重孩子的興趣,他對數學感興趣,自己就願意學。

北大數學院院長這樣評價他:

「人很聰明,做數學很專心。」

韋東奕高中老師說:

「他最厲害的不僅是天賦,更重要的是專注和努力,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到,他就一心遨遊在數學世界裡。」

熱愛、專注、努力,看似很普通的幾個詞,卻是成就韋東奕最強有力的「助推器」!

是天才,也是「笨小孩」

手裡提著饅頭、捧著礦泉水瓶,不修邊幅接受採訪,甚至還有點吐字不清。

去年6月,韋東奕第一次以這種形象走進我們的視線。

他的出現,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於北大教師的想像。

很快,網友扒出他的履歷,結果直接被全網「封神」。

16歲參加國際奧數競賽,一舉奪魁;

17歲蟬聯國際奧數競賽金獎;

18歲保送北大,之後碩博連讀;

26歲就博士畢業;

……

如今,他是北大助理教授、研究員,北大最傳奇老師。

不久前,韋東奕還入選了達摩院第四屆青橙獎獲獎名單,獲得100萬元的獎金。

韋東奕的成功,首先,天賦是很大的加分項。

韋東奕與競賽界的其他高手不同的是,他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很多解題方法都是自創的,簡單、快速又實用,被譽為「韋方法」。

高一,參加奧林匹克國家隊集訓,8場考試,每場4小時,他每次1小時搞定;

大三,參加「丘成桐數學競賽」,他一人斬獲4項金獎及個人全能獎。

韋東奕高中班主任張永華曾說:「國際大賽,他只要參加就是金牌,只要參加就是第一名,我們真的太需要這種數學人才了!」

有人說,韋東奕是天才,無法被模仿,也不能被超越。

但是,天才也是「笨小孩」。

韋東奕在數學領域的優秀表現,的確跟他獨有的天賦密不可分。

但是,跟天賦相比,他質樸的專注和努力更值得我們豎大拇指。

從小學一年級,父親遞給他的那本《華羅庚學校數學課本》之後,韋東奕就開始迷上數學。

整個學生時期,數學是他的全部。平日裡,韋東奕不看電視,不玩手機,不玩籃球、足球,最感興趣的就是解數學題,一天十幾個小時,不亦樂乎。

任教之後,兩個饅頭、一瓶水,幾乎是韋東奕日常午餐的標配。不在意吃、不講究穿、不善言辭……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自己感興趣的數學研究上。

有網友偶遇去銀行辦業務的韋東奕,辦理間隙還在抱著書認真啃題。

我們常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從韋東奕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這句話的合理性。他對於數學的痴迷、熱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天賦決定了一個人可以跑多快,而專注和努力決定了這個人可以跑多久。」

熱愛、專注、努力

每個孩子成才的必備要素

縱觀韋東奕的成長曆程,除了過人的天賦之外,熱愛、專注、努力已經融入了他的骨子裡。

熱愛,帶來堅持、自我驅動、自我激勵。

專注、努力,帶來核心競爭力。

這三點在谷愛凌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谷愛凌說:

「我不是為了比奧運會而滑雪,我最初做這些事情是因為我喜歡,然後順便開始比賽,順便開始贏,這讓我更喜歡它,再接著去做。同樣,我也不是為了考史丹福而學習。」

因為熱愛,她迎難而上,選擇了滑雪,並為之傾注所有。

因為專注和努力,她突破各種困難,反覆訓練,在北京冬奧會一舉成名。

實力派演員海清的兒子,活脫脫「別人家的孩子」。

自律、獨立、堅強,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7歲,拿下原創英文寫作大獎詩歌類第一名;

10歲,畫畫作品被學校評為第一名,海清說有朋友花三萬求購;

12歲,在美國參加洛杉磯游泳大賽,拿了三金一銀;

13歲,被雜誌邀約題字,書法登上雜誌封面。

……

海清透露,兒子的生活規劃能力特彆強,無論受到什麼樣的干擾,他都會雷打不動地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執行。

這種出於熱愛而產生的自我驅動力,甚至比很多成年人還要優秀。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男主克里斯,發現自己的兒子對籃球感興趣,一開始對兒子潑冷水說:你爸沒有遺傳好的基因,所以你不會在這方面上成功的。

但是,當他看到兒子失落的表情時,讓克里斯感覺像是澆滅了一個人的夢想,他立馬改變了說法:

「別讓外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

克里斯自己也用實際行動為兒子做出了表率。

從瀕臨破產、帶孩子流浪、住廁所的落魄業務員,到成為知名金融投資家,他一路堅持自己的熱愛,執著追夢,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人才。

這點,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始終堅信。

讓孩子堅持自己的所愛,鼓勵他們成為自己、成就自己。

發掘孩子的興趣所在

及時給予支持和鼓勵

有人曾請教韋東奕學習數學的方法,韋東奕說沒什麼訣竅,除了感興趣,還有就是受父親的影響。

在韋東奕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來,我們做道數學題玩一玩!」經常是兩人消遣時光的最好方式。

擅於發掘孩子所熱愛的事情,及時給予支持,鼓勵他們全力以赴去追求,會讓孩子在圓夢的路上更加踏實、自信。

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最近熱播,其中的兩個媽媽典型,就是在孩子對某些事物感興趣的基礎上狠狠推了一把。

洛杉磯華人媽媽靜涵,她的女兒茉莉有不錯的體育天賦,為了支持孩子的興趣發展,她每天驅車200公里陪女兒去冰場訓練,帶孩子參加各種比賽。

冰場上,孩子摔倒了,及時給予鼓勵和指點;

賽場上,孩子失敗了,及時給予擁抱和體諒。

在她的陪伴下,茉莉從容自信,愈挫愈勇。

全面發展的同時,學習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魔都媽媽阿胖,兒子小田喜歡大提琴,她也全力支持。

每天下班,輔導完孩子功課之後,會專門再陪他練琴1小時。

外出上課,會貼心地幫兒子用手機拍視頻或拿筆記錄要點。

媽媽的用心陪伴和支持,讓小田在大提琴演奏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獲得了英皇杯上海賽區一等獎。

關於這些媽媽,網上聲音很多,褒貶不一,但拋開所有看法,我們能看到的是:

對於孩子熱愛的事情,她們百分百支持,並付諸實際行動,用閃閃發光的智慧與堅韌力量支撐、引領孩子的成長,給了他們滿滿的愛和鼓勵。

而孩子熱愛的事情上,因為有了她們的加入,所有努力才有更多不被辜負的可能。

去年,雲南一在豬肉鋪跳芭蕾的9歲女孩鄔剛雲刷爆了微博熱搜。

鄔剛雲生活在國家級貧困村,媽媽是賣豬肉的,平時除了給媽媽幫忙,最讓她開心的就是跳一會兒舞。

小小年紀,無師自通,被當地舞蹈學校老師斷定「極有舞蹈天賦」。

鄔剛雲的媽媽說:「只要她喜歡,大人就得去幫幫她。」由於沒錢帶孩子去大城市學習發展,媽媽就趁著空閒的時候,打開網絡視頻,根據視頻幫助女兒練習。

鄔剛雲想要個跳舞房,但家裡沒錢請工人,全家人就一起出力,一根一根地搬木頭,親手為她搭了簡易的練功房。

努力終被看到,鄔剛雲最終從肉鋪跳上了央視舞台。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曾說:「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女兒學游泳,他當教練;

女兒讀哈利波特,他參與共讀;

每晚餐桌分享,他當女兒的忠實聽眾;

女兒考大學,他陪伴參觀各所大學;

最終,他把女兒親手送進了哈佛。

任何人的成功,

都離不開沉浸式的努力和身邊人的支持鼓勵。

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輕易達成韋東奕這樣的成就,

但只要他堅持自己的熱愛,

並付諸專注和努力,

就一定會在通往夢想的路上熠熠發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9ad0e1341831f4aef68b7d88a27cc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