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丨銀川10人誤食野蘑菇中毒,這東西比砒霜還毒
6月以來
銀川市氣溫攀升
雨水充沛
野生蘑菇到了生長旺盛期
其引發的中毒事件
也逐漸多了起來
……
(網絡圖)
7月24日,記者從銀川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隨著銀川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監測工作的不斷擴大深入,截至7月23日, 銀川市已監測到有10人因誤食野生毒蘑菇而中毒,其中以老年人居多。
在多起中毒事件中
罪魁禍首都是一種
看上去個頭不大
毒性卻比砒霜還強的野蘑菇
它就是 肉褐鱗環柄菇
(肉褐鱗環柄菇)
對此
銀川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面向廣大市民發布
健康提示
//
警惕肉褐鱗環柄菇中毒,勿存僥倖心理,不隨意採摘、出售、購買、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尤其是顏色鮮艷、霉變或難以辨識的野生蘑菇。
什麼是肉褐鱗環柄菇?
肉褐鱗環柄菇俗稱肉褐鱗小傘、肉褐鱗小菇,隸屬於真菌界、擔子菌門、傘菌綱、傘菌目、蘑菇科、環柄菇屬。它菌蓋直徑2cm~6cm,底部菌褶部位是白色至乳白色,菌柄根部有明顯暗色鱗片。
專家總結其外形特點就是——「小個子,頭長草(鱗片),腿長毛(鱗片),松杉樹下常見到」。
(草叢中的肉褐鱗環柄菇)
在哪些地方容易發現和採摘到
肉褐鱗環柄菇?
肉褐鱗環柄菇主要的生長環境是針葉林,以松樹下最為常見,目前已發現在棗樹或其它闊葉樹下也有生長。
銀川市區它會經常生長在公園(如海寶公園)、河畔(如典農河畔)、廣場(如大團結廣場)等地方的草坪上、松樹下,以及馬路邊和居民小區的綠化帶里。
肉褐鱗環柄菇因其外觀與老百姓俗稱的松蘑、榛蘑、香菇等可食用蘑菇十分相似,因此容易被誤采誤食,是寧夏已知引發蘑菇中毒最主要的品種之一。
肉褐鱗環柄菇中毒有哪些表現?
肉褐鱗環柄菇屬於劇毒環柄菇類,含有鵝膏毒肽,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型中毒。
中毒後可分為四個臨床症狀階段:
潛伏期:誤食後有6~12小時潛伏期(其它蘑菇多數2小時內發病),這一特點對於中毒診斷有一定價值。
急性胃腸炎期:該期出現噁心、嘔吐、劇烈腹痛、「霍亂型」腹瀉等腸胃症狀,一般持續12~24小時。
假愈期:1~2天內無明顯症狀,容易造成康復假象。患者肝功能酶和膽紅素開始上升,腎功能開始惡化。
內臟損害期:患者重新出現臨床症狀,病情迅速惡化,嚴重者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多髒衰甚至死亡!
一旦中毒必須掌握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如果發現誤食肉褐鱗環柄菇後,出現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要高度警覺,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保留好食用蘑菇樣品供救治醫生參考;在等待救援期間,採用湯勺壓舌根的簡易方法進行催吐處理;若催吐效果不好則要洗胃,洗胃越早效果越佳。
民間鑑別野生蘑菇的方法是否可信?
野生蘑菇的毒性鑑別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的幫助。 蘑菇種類非常多,即便是專業人士,不依靠設備儀器,也不能百分之百分辨正確。因此民間流傳鑑別毒蘑菇的方法大多無科學依據,不能輕信:
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提醒:根據顏色與形狀不能簡單區別蘑菇是否有毒。雞油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艷,美味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等劇毒蘑菇,其顏色則為灰色或者白色。
長在潮濕處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提醒:大部分蘑菇生長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確喜歡生長在糞便上,如花褶傘中一些有毒種類,但是鵝膏、口蘑、紅菇中一些有毒種類也生長在松林中。
蘑菇跟銀器、生薑、大米、生蔥一起煮,液體變黑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提醒:蘑菇毒素不能與銀器等發生化學反應,也就不能產生顏色變化。如鵝膏毒素就不能發生顏色反應。
生蛆生蟲的蘑菇沒有毒。
提醒:許多劇毒的鵝膏成熟後同樣會生蛆生蟲。
如何預防蘑菇中毒,專家有如下建議:
做到三不法則:不採摘、不買賣、不食用。不隨意採摘、出售、購買、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尤其是顏色鮮艷、霉變或難以辨識的野生蘑菇。
烹調加工野生蘑菇時一定要炒熟炒透,不能涼拌生食,食用野生蘑菇時儘量不飲酒。
不要存僥倖心理,輕信個人經驗和民間方法來鑑別野生毒蘑菇。
學校食堂、托幼機構單位食堂、建築工地食堂、會議餐廳等集體用餐單位,不要採購野生蘑菇及其製品,避免因誤食野生蘑菇而發生中毒事件。
記者:沈亞婷
審核:馬玲艷 劉沛昊
編輯:馬玥
「分享+贊+在看」
告訴身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