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寧夏丨寧夏南部山區,走出的榜樣不少
上周,寧夏小伙撒占才火了,他的事跡登上人民日報,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
撒占才,1998年出生在寧夏海原縣,從小是個放羊娃,初中畢業後進社會打工,在城裡開起了塔吊。
2016年,18歲的他參軍入伍,到了新疆軍區某紅軍團。從此,他的人生正式「開掛」。
2018年,他打破全師400米障礙記錄,榮立個人三等功。
2019年,在「國際軍事比賽-2019」「安全環境」項目中,他所在小隊以滿分成績奪得射擊比賽第一,包攬此項目單組賽、射擊賽和接力賽三階段全部冠軍,撒占才榮立個人一等功,並被確定為提干保送對象。
2020年8月,他再次參加比武,將自己的400米障礙紀錄刷新,至今無人打破。
2020年下半年,被提干保送至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扛上了一道槓。
今年1月28日,「一等功臣之家」的牌匾送到了撒占才家中,他也成為寧夏近年來唯一的一等功臣。
5年時間,從放羊娃到兵王,從塔吊工人到一等功臣,一口氣破紀錄、立功、提干……說他是網絡小說中的男主,都絲毫不為過,活脫脫現實版的「許三多」。
從他的成長經歷不難看出,撒占才的成功絕非偶然,從小在山裡放羊奔波,讓他擁有了強健的體魄,貧苦生活則養成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性,這些都為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所以,學歷、出身並不能決定命運,每個人都是不平凡的,關鍵在於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賽道。
在很多人看來,窮苦地區的孩子難成才,畢竟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生存,在生活重擔之下,還談什麼理想?
然而,山高坡陡、十年九旱,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走出的榜樣數不勝數。
2018年高考結束後,寧夏南部山區考生單小龍一夜之間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從小家庭貧困、上學沒有智慧型手機、打工扛鋼筋湊學費、為了省三毛錢包子也只吃素的……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單小龍卻考出了676分的成績,最終被清華大學錄取。
事實證明,貧瘠的土地,可以威脅人的生存,但扼殺不了人的理想。
自然環境惡劣的寧夏同心縣汪家塬村,一個總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子,卻培養出了上千名大學生,其中包括1位中科院院士,17名博士研究生,28名碩士研究生。
山溝里能夠走出去鐵骨錚錚的兵王,能培育出堅韌不拔的學子,也能成就博學多聞的科學家,
窮不可怕,怕得是喪失了志氣和韌勁,農村這片廣闊天地,蘊藏著無限的可能。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以他們為榜樣,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創造出更多奇蹟。
向上滑動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