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丨致銀川市全體醫師的一封信

2022-08-20   銀川晚報

原標題:焦點丨致銀川市全體醫師的一封信

焦點丨致銀川市全體醫師的一封信

@銀川人

你有一封未讀信件

致銀川市全體醫師的一封信

全市醫師朋友們、親愛的戰友們: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醫師節」,你們依然奔走在救死扶傷、捍衛生命的行醫路上,如同你們從醫後的每一天。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銀川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向你們致以誠摯的節日祝福,也向給予你們無限包容與支持的家人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醫者二字,字字千鈞,你們用日復一日的奉獻詮釋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考驗,廣大醫務人員聽黨指揮,執甲逆行,身先士卒,毫不畏懼,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就在前天,又有一批白衣戰士踏上了馳援海南的抗疫征程,步履匆匆,果敢而堅定,目光如炬,溫暖又善良。親愛的戰友們,你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銀川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更是一座幸福的城市,這裡的人們需要每一名醫務工作者用心的呵護和愛的澆灌,作為健康銀川建設的主力軍,希望全市醫師朋友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醫」心向黨、踔厲奮進,更加重醫德、強醫術、守醫規、和醫患,全麵塑造新時代人民醫師的良好形象,為建設健康銀川、保障群眾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衷心地向全市醫師朋友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銀川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2年8月19日

張洪煒:

救死扶傷 不負醫者榮光

張洪煒是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從醫27年,他心中始終有一個原則:患者不分貴賤,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做就做一個拔尖的好醫生。

銀川市婦幼保健院是婦幼專科醫院,婦科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科室,有著光榮的傳統,無論技術水平還是服務質量都是行業內的標杆。張洪煒作為科室主任,不僅要具備精湛的醫術,更要帶領科室高質量發展。通過歷任婦科主任和全體醫護的努力,該院婦科位列區內婦科三強,是銀川市重點專科及銀川市婦科質控中心。如何將這支光榮隊伍帶好,繼續發展壯大,張洪煒思考許久。通過學習現代醫院管理系列知識,他以績效改革為抓手,重新配置醫療組,實行醫療組長負責制,績效與醫療組工作掛鉤,促進了各醫療組大力發展亞專業,同時做好控費降耗,使得科室的藥占比、耗占比不斷下降,讓患者得到了實惠,順應了醫改的要求。

生活中的張洪煒性格比較內斂,不善言談。但在工作中,與患者交流、診病時,他卻變成了「話癆」。傾聽患者的患病感受,耐心地解釋病情和治療方案,細心地觀察她們的病情變化,及時有效地解除她們病痛。「選擇當醫生的那一天,就下定決定,要恪守醫生應遵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把病人當親人。同時我也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人的宗旨,為人民謀幸福是我初心和使命,不論過去還是將來,我都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黨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張洪煒說。

醫生是個需要終生學習、不斷創新的行業。日常工作中,張洪煒一刻也沒有停止學習,從理論學習到手術視頻觀摩,再到前往中國頂尖醫院的進修,他求知若渴,不斷攀登醫學高峰,全面提升自己的臨床診療能力,在婦科腫瘤及婦科盆底方面的診療水平達到區內領先水平,率先在寧夏地區開展Perigee修復系統治療子宮脫垂,TVT-E治療尿失禁。完成銀川市婦科首例腹腔鏡下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開展腹腔鏡下婦科惡性腫瘤根治術,腹腔鏡下子宮骶骨固定術等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難度手術。學術水平得到主管部門和區內婦科同行的認可,獲得了「鳳城名醫」的光榮稱號,當選了寧夏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寧夏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在自我進步的同時,積極帶動科室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保持科室在寧夏地區婦科的領先優勢。

醫師節,如同每一天,張洪煒依然忙碌著做手術,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幸福所在。救死扶傷,不負醫者榮光。

張波:

大醫精誠 為老百姓提供優質中醫服務

張波是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門診黨支部書記,從醫27年,他一直在臨床一線從事傳統中醫及針灸的診療工作,擅長以中藥治療內科疾病,也擅長以針灸治療各類頸肩腰腿痛,坐診時,經常有患者從中衛、青銅峽、鹽池、定邊專程慕名跑來看病。

這份好口碑來自於一點一滴的信任累積。在臨床工作中,張波是個非常耐心且細心的醫生。有一天,一名中年男子用輪椅推著自己的母親看專家門診,老人表情痛苦,呻吟不斷,兒子說老太太摔傷後拍X片、化驗血都正常,但老太太大腿前上側疼痛難忍,要求住院治療。仔細檢查後,張波判斷老人為股直肌腱損傷,處於急性期疼痛,無需住院,但其兒子心情緊張,遂大喊大叫,吵著鬧著執意要住院治療,張波耐心地向他們講解病情以及自己的治療方案,並安慰他們的情緒,最終讓患者同意並接受了門診治療,治療當天疼痛有所緩解,患者將信將疑的走了。第二天再來治療時,疼痛大減,家屬態度好了很多,又治了幾日,老太太活動如常,一家人都對張波豎起了大拇指,言語間皆是感激和信任,此後處得像朋友一樣。

還有一次,正值午休,忽然走廊傳來慌亂的驚呼聲,「快來人呀,有人暈倒了!」張波急忙跑出科室,看到一位老年婦女渾身冷汗淋漓,意識不清,蹲下檢查後,憑多年的臨床經驗,患者無口眼喎斜及抽搐,無半身不遂等症狀,快速判斷可能是低血糖所致,於是把患者先抬到科室的治療床上,並緊急測血壓、聽心臟,並讓科里人員迅速找來快速血糖儀。經檢測,果然為低血糖所致,於是他用科里備用的高糖給患者服下,片刻後,患者甦醒,對能及時得到救治連連道謝。第二天,老太太的兒子提著一大包禮物前來表達感謝,被張波婉言拒絕。

醫者精於業,誠於心,厚於德,這是張波對自己的要求,也是言傳身教給年輕醫師的行醫「心經」。在擔任中醫科主任期間,張波帶領中醫科獲得2020年銀川市醫學科技創新重點專科。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如「三伏貼、三九貼」,將這一技術推廣至關節病及脾胃病,已成為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的一項特色醫療項目。近幾年獲新技術、新業務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

張波喜歡將自己的醫療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堅持每周「專家下社區」活動,累計下社區診療患者7300餘人次,累計下社區300餘次。2013年,他被評選為銀川市第一屆「鳳城名醫」,先後獲得2018年銀川市先進工作者(勞模),2018年銀川市「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等榮譽。

董衛明:

做守衛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衛士

董衛明是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及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同時兼任發熱門診主任。從事臨床工作20多年的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守著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防線,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貢獻。

近五年來,董衛明連續5年獲得年終考核優秀等次,先後2次獲得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19年被銀川市黨委授予「銀川市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20年9月,被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授予「全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心懷大愛 醫者情懷

2017年5月,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在銀川突發腦出血,工友將他送到了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董衛明帶領全科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好不容易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患者的工友們卻悄無聲息地消失了。親屬的缺位讓後續救治陷入了困境。急診科秉持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科訓,繼續盡心盡力地提供最好的治療,並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的生活,全科醫護人員自掏腰包為患者買營養餐,董衛明發起籌款、籌物,為患者籌集醫療費用。

這一照顧就是5個多月,在經歷了155個日日夜夜,患者康復出院時,哭得不能自已,急診科不離不棄的救治和照顧,是他一生都無法忘懷的恩情和溫暖。

近十年中,董衛明帶領的急診科每年都會救治數十位各類「三無」人員,每次遇到,科室都會立即開通綠色通道,積極救治,並積極與上級衛健部門、公安、民政救助機構聯繫,為患者安排後續的治療及康養場所,十年間累計開通綠色通道救治各類「三無」人員500多人次。

勇於擔當,救死扶傷

「擁有重症思維的急診醫生,才是慎終如始的、全面的急診醫生,急診專業終將和重症專業融合,唯有融合才能將救治工作前移並貫穿於重症患者救治全過程,這樣才是對患者最有利的救治。」董衛明說。為此,他到上海進修危重症科一年,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

2020年1月,醫院黨委決定,將2014年成立後運營困難的重症監護室與急診科進行重組,統一交由急診科管理,形成新的急危重症醫學科,董衛明挑起了這個新科室的大梁。當月,科室收治的重症患者大幅增長,當年重症監護室收治各類重症患者200餘人,增幅達到500%以上,患者搶救成功率達到90%以上,科室開展了困難氣道氣管插管術、經皮氣管切開術、連續床旁血液凈化技術、DP-mas人工肝技術治療爆發性肝衰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技術治療重症肺炎一系列重症治療技術,填補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多年的空白,部分技術達到三級醫院水平,提高了醫院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綜合能力,擴大了醫院的社會影響,贏得了周邊百姓的認可。

身先士卒,勇戰一線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醫院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副組長,董衛明認真梳理科室疫情防控漏洞,加強制度管理,完善流程建設,將防控陣地前移,做到病房向急診前移,急診向院前前移,真正做到「不漏掉一名風險人群篩查,不耽誤一名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在武漢封城的第六天,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出現了第1例新冠肺炎患者,他曾在急診科診室內就診,接診過程中,在接到放射科發出的預警信號後,科室立即全面封控、就地隔離、全面消殺,最終將這次意外暴露的風險順利撲滅。

10.17疫情,在醫院門急診全面封控情況下,急診科醫生整建制接管發熱門診,投身發熱患者、封控區、管控區風險人群篩查工作,為全區最終控制疫情作出貢獻。

今年3月,院黨委再次做出重要決定,實行發熱急診一體化管理,由急診科全面負責急診及發熱門診,董衛明總結經驗,根據醫院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建章立制,優化流程,在救治中提出「人員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救治一體化、空間一體化」的管理理念,採取「平戰結合、精準有效、熱急聯動、提質增效」的工作原則,在4.24輸入性奧密克戎病例接診過程中,銀川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在院領導統籌安排和多等部門協作下,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十快」,紮緊了籬笆,守住了底線,在極短的時間,以極快的效率迅速將疫情遏制在萌芽之中,在4.24疫情發揮了預警哨點作用。而自疫情發生以來,董衛明參與接診、轉運、管控新冠肺炎患者6人,負責篩查發熱門診風險人群7200餘人次、境外返寧人員200餘人次。

熱心公益,以愛回饋社會

認識董衛明的人都知道,他是個熱心腸,誰有困難他都幫。

除了醫生,董衛明還有很多身份:紅十字會志願者、器官捐獻志願者、造血幹細胞捐助志願者、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紅十字會培訓師資。10年間,他義務獻血28次,累計7000ml,在工作之餘,積極發揮個人優勢,投身群眾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急救技能知識培訓中,3年間共培訓30餘次,受眾達到5000餘人次,用實際行動闡釋著醫者仁心,大愛無疆。而在他看來,這是他回報患者信任的一種方式。

醫師節

我們一起致敬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