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的西堤,春分時節美的一醉不醒

2020-03-21     朱文鑫

春分時刻,遇上了西堤的桃花開,這頤和園的西堤便美成了一棵開花的樹——

於是,走進了西堤。這西堤是當年清乾隆十五年春,乾隆將整治後的西湖命名為昆明湖。從此,昆明湖成為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胡泊中有條長長堤,名為西堤。在瓮山西湖疏浚開始那年,宮廷畫師董邦達曾經奉旨南下杭州,繪製了一幅西湖景色全景圖。後來,乾隆下江南時,就隨身攜帶這張西湖全景圖。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曾六下江南,而其中三次是在清漪園建設中。至此可知,乾隆是早有有目的、有組織地將江南各地,特別蘇杭地區的園林特色複製到清漪園。而西堤正是最好的印證。杭州西湖上有蘇堤,昆明湖上就建了西堤。

每年的陽春三月,桃花一開,這西堤就美如畫了。來,換一個角度看,這西堤是不是美成了一棵開花的樹。

早晨,晨陽溫暖了一湖昆明水。西堤岸上,桃花正開的濃烈,遊人們也早早地走進西堤踏青賞花李,於是,我坐上遊船,換一個與往不同的角度,去靜靜地賞著西堤的美。

大家都知道西湖蘇堤上有六座橋,這頤和園上的西堤上也建了六座橋。就連蘇堤沿岸種的柳樹也複製到了昆明湖的西堤。時至今日,還有十九株當年的柳樹依然在景色妖嬈的西堤。但不一樣的是蘇堤是筆直的,而西堤是蜿蜒曲折的。在西堤六橋間的柳橋和練橋之間還建有取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之句命名的景明樓。另外西堤身處北方園林中的,因四季分明的變幻,使得景色更加引人入勝。

移步一世界,一景一花開。如果說昆明湖北岸萬壽山的佛香閣等建築代表的是皇家氣派,那麼西堤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百姓情趣。這可能是皇宮內整天不苟言笑的縟禮煩儀太多,一道西堤,不出宮即可感受百姓之樂,放鬆心境,真可謂用心良苦。西堤的景致是需要慢慢品的。品四季(春夏秋冬)春花、夏荷、秋柳、冬枝。品四時(朝午夕夜)朝霞、午雪、夕陽、夜月。品四候(風雨雪霧)風橋、雨湖、雪亭、霧船。品四景(湖山塔橋) 湖光、山色、塔影、橋韻。

朝陽照亮了西堤,三月頤和露春色。風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嵐出。在西堤的風花雪月中都能得到最現實的印證。都說春夏之燕鳴呢喃,到了仲秋之蟬聲一片,今日,我觀的是湖水之拍岸微瀾,春風粉粉地吹柳依依。朝陽之金波漣漪,眼觀耳聞鼻嗅這昆明頤和西堤,極盡賞心又悅目。

湖光,山色。山環水繞,山水相依,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西堤迎春堤邊柳,碧波輕搖盪綠舟。因自然景色開闊,將園外玉泉山秀麗的西山山形與玉泉山的玉峰塔、妙高塔攝為園景的組成部分,使得園外之景和園內的湖光山色渾然一體。

都是春眠不覺曉,是的,在覺曉中我想醉臥在在西堤的岸邊春眠了。

於是,在春眠中做了一個夢,夢見我走進了西堤,如入畫中由,也不知是在景中看畫還是在畫中看景。一步一景,步移景換。不可瞻前而不顧後,亦不可顧左而不顧右。在每年的春天裡,西堤,都使我一醉不願醒來.......

一陣春光,劃了一碧水起了漣漪,在這春光最好的春分時,我的心底也泛起一絲思春的漣漪,她現在還好嗎?

我最愛去的是皇家園林,也常來西堤獨自走走。

每一個春天,我都來一次西堤,有時天氣雖然霾著,也擋不住春花抽新芽,發枝節,朵朵桃花便急不可待的綻放了。你如果來晚了,就追趕不上她的花期,桃紅最好的時光不過7天,或熱烈奔放,或溫柔淡雅。

湖光、山色、塔影、橋韻。這景致可謂一年四季,季季不同。一季三個月,月月不同。一月三十天,日日有不同。一日二十四時,時時也不同。

春分一到,這個春天就過了一半。一寸春光一寸金。忽兒,我看見西堤上,一個少年女子,追逐著風,笑的像是小太陽,就那樣不管不顧開在春的眉眼間,開在畫家的宣紙上,開在攝影師的鏡頭裡,開在光陰的軒窗里。

桃紅在春風裡不自覺地綻放,開放時就該開放著,有的來不及芬芳就在風裡落了花,春的時光很短,越是美麗的越是容易消失,春花有多深情,人生就有多少深情。

越是繁華的越是美麗的短暫,春風起,綻放後在光陰中每一朵都會零落成泥,好多事情還沒有做,卻因時光蹉跎在一聲聲嘆息里過了時光過了歲月的美好,嗖的一聲,已是遠走了,甚至,還沒有與愛你的人好好的愛,就錯過了青春,人生的風景,該綻放就在努力綻放中珍惜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5L2BHEBiuFnsJQVEF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