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巨頭撕X大戰:AI搶人,比李國慶「搶公章」更野蠻!

2023-11-22     金錯刀

原標題:最貴巨頭撕X大戰:AI搶人,比李國慶「搶公章」更野蠻!

經歷了混亂的一周後,OpenAI的狗血「宮斗」大戲,暫時划上句號。

在短短5天內,OpenAI前任CEO山姆·奧特曼就經歷了「線上被開除——回公司談判——再次被掃地出門——微軟發來offer——絕地反殺,重返OpenAI」的過山車式體驗。

最終,山姆·奧特曼「龍王歸位」,而一直從中作梗的董事會,也迎來了大換血。

這齣十個起點網作者都編不出來的現實爽文,著實引起了全世界吃瓜群眾的集體關注。

整箇舊金山都因為此事陷入了焦慮,據美國睡眠監測應用 Eight Sleep 披露:舊金山地區睡眠不足的用戶突然增加了 27%。

鬧劇暫時收場,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人細思極恐:

一個估值300億美金、研發項目關係到人類未來的科技巨頭公司,在一周之內差點被肢解殆盡。

而這件事引發的科技圈地震,才剛剛開始。

大廈將傾絕非偶然,山姆·奧特曼荒唐「逼宮」事件的背後,究竟是誰在背後攪動這一切?

最「委屈」CEO:

狂卷9年,卻無人買帳

山姆·奧特曼算是經歷了2023年最「委屈」的一周,為OpenAI鞍前馬後9年之久,卻差點被董事會無情開除。

可以說,沒有奧特曼,就沒有OpenAI和ChatGPT的今天。

2015年,山姆·奧特曼、克里格·布羅克曼和埃隆·馬斯克一起,創辦了非營利性AI研究組織OpenAI,專門研究AI發展,不牽扯商業發展。

2018年,財大氣粗的馬斯克想要收購OpenAI,把它當作特斯拉一樣,帶上高速發展,賺錢擴張的道路。

但是,商業化的願景卻和組織成立的「純理想」初衷發生了衝突。

在大吵了一架之後,奧特曼和馬斯克分道揚鑣,馬斯克還拿走了答應好的1億美金投資。

金主爸爸走了之後,奧特曼的主要職責變成了一個:努力搞錢。

奧特曼成立了OpenAI的子公司,自己擔任CEO,主要目的就是拉投資。

但是為了避免資本過度介入OpenAI的發展,奧特曼還聯合多位業界人士成立了董事會,設計了複雜的公司架構,把決策權捏在公司「理想派」的手中。

暫時平衡了「理想和現實」的奧特曼,很快迎來了巨頭微軟的垂青。

2019年,微軟大手一揮,給OpenAI投資10億美金,並且承諾不會幹預OpenAI的決策和運營。

OpenAI也不能白拿錢,於是和微軟展開合作,幫微軟改進了人工智慧搜尋引擎Bing。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與山姆·奧特曼

2022年底,OpenAI推出了ChatGPT3.0,徹底引發了全球的AI熱潮。

在OpenAI的帶領下,ChatGPT的全球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0億,OpenAI的估值也水漲船高,來到270~290億美元。

OpenAI發展如火如荼,為了給這台機器加足燃料,奧特曼再次成功說服微軟,後者決定在今年年初再次豪擲100億美金。

奧特曼不能白拿錢不幹活,於是開始逼著公司技術部門往前卷。

在高強度卷了半年後,11月6日,OpenAI舉辦了首屆開發者大會,奧特曼帶來了全新的ChatGPT4.0、GPTs,還推出了ChatGPT Store。

這場發布會讓奧特曼當場封神,業界評論:「這是屬於OpenAI的『iPhone時刻』。」

確實,站在台上侃侃而談的奧特曼,和當年意氣風發的喬布斯喬幫主很有幾分相似。

但沒想到的是,奧特曼享得了喬幫主的福,也得吃喬幫主的苦。

「被自己公司掃地出門」的魔咒,這就找上了他。

11月15日,OpenAI的董事會突然發難,發文稱「奧特曼作為CEO,對董事會不『坦誠』,所以董事會認為他無法繼續擔任CEO一職位。」

放著這麼一個能搞錢、有魅力、還忠心耿耿的CEO不要,OpenAI董事會,到底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七天換三帥,搞不定OpenAI的焦慮

奧特曼「被開除」後,曾經的老冤家馬斯克也不嫌麻煩跑來吃瓜,在X上質問OpenAI:

「董事會很有必要向大眾公開(開除奧特曼)的內幕,如果這和AI安全相關,那麼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

OpenAI無暇顧及馬斯克的冷嘲熱諷,當務之急是趕緊給自己找個頂事兒的CEO。

在奧特曼離職當天,前OpenAI的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立刻宣布走馬上任,表示會保證OpenAI的穩定。

Mira Murati

隨後,奧特曼前往公司談判,大有重新回歸之意,米拉·穆拉蒂在當了1天CEO後就匆忙下崗。

談判破裂後,群龍無首的OpenAI又拉來了艾米特·希爾(Emmett Shear)出任臨時CEO,而後者幾乎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成了世界上最大AI研發機構的掌舵人。

Emmett Shear

如今奧特曼突然回歸,再次讓事情的發展顯得撲朔迷離。

七天換三帥,OpenAI的混亂程度可見一斑。

OpenAI的兩大頑疾,成了導致這次混亂的主要原因。

1、內耗嚴重:不信任導致的分道揚鑣

雖然沒有馬斯克的帶領,但奧特曼帶領的OpenAI,走的卻是典型的「馬斯克道路」:瘋狂融資、推進新品、搶占市場。

過快的發展速度,引起了OpenAI內部人士的惶恐和不安。

反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OpenAI的首席科學家伊利亞·薩斯克維爾(Ilya Sutskever)。

Ilya Sutskever

如果說奧特曼是OpenAI的門面,負責拋頭露面、招商引資,那伊利亞就是OpenAI的真正靈魂。

這位曾經參與設計阿爾法狗的科學家,一心只在乎AI的發展,並不在乎如何將其變現、占有市場。

一開始,二人合作相當默契,奧特曼主外搞錢,伊利亞主內研發。

但是在奧特曼開始瘋狂融資、擴大規模後,「倒逼」伊利亞研發AI的進度過快,破壞了這種平衡。

OpenAI「前」部分高管

據坊間透露,新推出的開源產品ChatGPTs以及襁褓中的ChatGPT 5.0,因為功能過於強大,甚至產生了自主意識,已經讓伊利亞感到了恐慌。

基於現實,伊利亞不想OpenAI被過度營銷綁架;基於「願景」,伊利亞也不想AI因發展太快而失去控制。

無奈之下,伊利亞只能選擇聯合董事會發起「逼宮」,逼走多年的老友奧特曼。

但是就在11月20日,伊利亞突然發推稱「很後悔自己在董事會的決定,自己無意傷害OpenAI...願意做一切事讓公司重歸團結。」

奧特曼接受了伊利亞的道歉

在這條評論下方,有網友@了另一位董事會成員,並且暗示一切都是他的「陰謀詭計」。

雖然事實真相已經不再重要,但是OpenAI的內部分歧,確實是他們這次衝突的主要原因。

2、外部壓力:蠢蠢欲動的巨頭

OpenAI從誕生到壯大沒幾年,但巨頭微軟可謂是如影隨形。

2019年投資10億,2023年投資100億,占有OpenAI總共49%股份,微軟對這塊新的科技蛋糕早就垂涎欲滴了。

儘管在奧特曼設計的組織架構中,股份占比49%的微軟也沒有獲得它應該有的話語權。但是微軟可沒有放棄任何一個能夠「操縱」OpenAI的機會。

2019年,在微軟首次投資後,OpenAI逐漸把服務搬到了微軟雲上,而微軟則在雲計算收費方面給了OpenAI極大優惠,幫OpenAI省下了數億美金。

後來,OpenAI不但幫微軟開發了Bing,據說在Chat GPT4.0上線前,微軟Word方面的工程師就在考慮將Chat GPT4.0和Word融合在一起了。

OpenAI和微軟「越走越近」,微軟想吞掉OpenAI的意圖也只會越來越明顯。

OpenAI董事會其實一直在提防微軟與日俱增的掌控欲,所以在開除奧特曼前,微軟甚至完全不知情。

但即便如此,在得知情況後的微軟,也第一時間對奧特曼給予了支持,逼迫OpenAI和奧特曼再談判一次。

第一次談判以失敗告終,微軟立刻調轉方向,給奧特曼發了offer。

一心想要獨立發展的OpenAI,和無處不在流露掌控欲的微軟,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分道揚鑣的結果。

300億巨頭險些崩潰,

誰才是最終獲益者?

11月20日發生的事情,真正讓OpenAI董事會破防了。

本來攆走奧特曼就已經夠費勁了,沒成想他們還捅了馬蜂窩:惹惱了OpenAI的幾乎所有員工。

OpenAI員工在X上發起的「討伐倡議」

目前為止,OpenAI總共778名員工中,已經有740多名員工簽署了要求奧特曼官復原職,否則就集體離職的公開信。

在公開信中,員工絲毫不避諱對OpenAI董事會的「怨恨」,有句話是這麼寫的「OpenAI董事會的存在,就是為了毀滅OpenAI。」

聯名公開信

據悉,有一大批準備離職的員工,打算跟隨奧特曼的腳步入職微軟。

員工們選擇追隨奧特曼,一方面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心血,一方面也是為了現實因素考慮:跟著奧特曼混,有飯吃。

奧特曼,正是OpenAI能在過去幾年沒「餓死」的保證,當必須分家的時候,「有奶便是娘」這句真理永遠不會過時。

員工們的抗爭,最終逆轉了結局:OpenAI宣布山姆·奧特曼將重返公司任職CEO,而董事會成員將會面臨大換血。

可以說,這是一次「員工的勝利」。

失去了員工的OpenAI只能算是一具空殼,如果出現這樣的後果,背後的最大受益者,其實還是微軟。

微軟眼饞尖端AI技術已久,早在09年就開始準備屬於自己的AI模型,但總是被老對手谷歌壓一頭。

OpenAI的崛起,給微軟帶來了「反超谷歌」的希望,在今年OpenAI發布會後,比爾·蓋茨也直言「智能體不僅會改變每個人與計算機的交互方式,還將顛覆軟體行業。」

微軟「太上皇」都這麼說了,微軟內部自然也得重視起來,短短几年內,微軟就推出了New Bing、Microsoft 365等多個嵌入AI的產品。

而這次OpenAI鬧分裂,相當於給微軟「白送」了一個頂尖的AI研發團隊大禮包。

國外網友預測:奧特曼加入微軟後對業界的部分影響

有人為微軟算了筆帳:如果微軟想全資收購OpenAI,至少需要花費800多億美金。

根據網友腦洞,就算微軟給所有OpenAI員工一人1000萬美金,總共花費也才70多億,比起全額收購,勁省700多億。

更別提在「奧特曼要加入微軟」的消息傳出後,微軟的股價也應聲上漲了不少,市值在一小時內飆升了1150億。

對微軟來說,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金餡餅,不撿都算虧。

即便奧特曼重返OpenAI無法入職微軟,微軟也沒有沮喪,微軟總裁納德拉接受採訪時說「無論奧特曼在哪裡工作,他最終都是在為微軟工作。」

團隊的分崩離析,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一幕,畢竟對於一個科研團隊來說,研發團隊才是核心競爭力。

正應了員工們在X上聲援奧特曼的那句話「沒有人,OpenAI什麼都不是。」

結語:

OpenAI的分家鬧劇,看似一場「政治宮斗」,本質上還是一次人才的搶奪大戰。

新勢力崛起,再被舊日巨頭瓜分,這一劇情已經反反覆復在科技界上演了無數次。

OpenAI的員工們這次獲得了短暫的「勝利」,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AI戰場中,各方巨頭的角逐將會更加激烈。

在AI還不能「取代人類」的年代,搶奪人才,就是科技界最直接的「戰爭」。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208cbe3dd35f4b6fc6b66c9a8fc7a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