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動真格」分拆業務 中國市場利益幾何?

2022-08-03     老斯基財經

原標題:四大「動真格」分拆業務 中國市場利益幾何?

據最近市場消息,四大似乎都圍繞在是否分拆其全球審計和諮詢業務的話題上展開討論。最先傳出此話題的安永,雖只表示此乃「對於長期戰略的評估,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尚未作出任何決定」,但已引發了業界的關注和熱議。據媒體報道,安永擬在分拆後,將其15%的諮詢業務公開上市,擬募資逾百億美元。如果該交易成立,這將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2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分拆上市。那麼安永中國的業務最終會「被」分拆嗎?

基於業務發展需求而自主決定·

我們縱觀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這些年來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可以清晰感知到四大中國區業務,與四大在境外其他業務管理上的大不同。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華開展業務之初,都是以與境內事務所合作、成立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開展的。

2012年5月,由財政部、工商總局、商務部、外匯局、證監會聯合發布了《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本土化轉制方案》,直指四大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此,以中外合資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開始向本土化事務所轉制。

該方案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轉制措施,包括:事務所採用特殊普通合夥組織形式,並逐步降低不具備中國註冊會計師執業資格但具備其他專業資格的境外合伙人占合伙人總數的比例及其在合伙人管理委員會中的比例,該比例於2017年12月31日前降低至不超過20%等。

如今整整10年過去了,四大均已全面完成了本土化事務所的轉制。四大架構的獨特性,在於各個成員所均由獨立法人擁有和管理,每一家分所都可以做出獨立、自主的決定。

之前有消息稱,安永此次的業務分拆,將會與各國成員所進行分階段談判。那麼承擔中國業務的在中國的成員所,與安永高層關於是否拆分的談判,是完全有自主表達權和決定權的。

獨立性問題是否一定要依靠分拆解決 ·

安永的業務範圍,除了大家最熟悉的審計服務外,主要還包括會計服務、稅務服務、交易併購業務諮詢、人力諮詢、管理諮詢、財務顧問、資產評估以及工程造價等,即此次擬分拆出來的諮詢業務。如果分拆的話,這些除審計外的業務將會整合成獨立新公司。

分拆的好處,大家普遍的理解里都是解決獨立性問題。但從更好地服務中國企業的角度看,如此「物理性」的方式,是不是解決獨立性的唯一方法呢?

近年來資本市場出現的虛假和欺詐,這些審計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遵循獨立審計的原則,或者審計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過錯甚至欺詐行為,這其實是事務所的獨立性管理和內部質量控制的失效。而經歷了安然事件震盪之後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都建立了全面、嚴格的內控制度,獨立性已是不容觸碰的紅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制度的有效執行,是其在市場上擁有公信力的保證。

目前的有效做法是業務的「隔離」,而不一定是「分離」。

再看回審計失敗的案例,這些會計師事務所並不擁有多樣的諮詢業務,反而更是完全依賴審計業務。而四大的多元服務範疇,往往使其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可以更具策略性,減少對審計客戶的依賴。不僅提供審計服務業務,而且也提供其他諮詢服務項目。

大而全的四大·

四大的全球性,滿足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的境外上市、境外業務發展需求。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做大做強,安永以其多元的服務可以給中國公司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審計客戶還是非審計客戶,都可以藉由已有的業務,接觸到前沿的稅務政策解讀,創新的管理理念以及貼近市場動態趨勢等,結合自身特點和需求,幫助企業實現更有效的提升。

四大,其會計師事務所的基因,使其各條業務線的風格偏向務實、嚴謹及周密。與諸多純粹諮詢公司相比,四大的解決方案往往更注重細節、貼合企業實際經營和長遠發展需要。還有,四大中最注重培訓機制的安永,也為員工提供了接觸更多業務類型的機會。

綜合來看,四大過往在中國的蓬勃發展,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復合型管理人才,也從而間接推動了中國企業的高速發展。

目前,關於安永及其他三大的業務是否最終會分拆,依舊在持續的熱議中。雖然還沒有定論,但已經本土化落地了的四大,終將可以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事務所發展之路,未來持續輔助中國企業變大變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0db96dbafb2715388df7ac0dc9198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