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爸爸:學渣兒子逆襲學霸,17歲被哈佛錄取,靠的是「玩」

2020-09-26     叮麻育兒

原標題:哈佛爸爸:學渣兒子逆襲學霸,17歲被哈佛錄取,靠的是「玩」

現在的父母 ,都快被育兒焦慮給包圍了!

從懷孕開始,就在為孩子的人生做打算,孕期吃好喝好,科學胎教,讓孩子的智商更上一籌;出生沒多久就開始早期教育,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等到入學,又開始焦慮孩子的學習,為了讓孩子考高分、上名校,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甚至賣車賣房。

可是即便如此,很多孩子的成績還是不盡如人意。

難道是父母做的還不夠嗎?

哈佛爸爸火了,從不給娃報輔導班,晚上9點前睡覺,兒子逆襲學霸

有這麼一位爸爸,他自詡是一位「懶爸爸」,經常帶孩子玩,從來不報輔導班,每晚九點前必須上床睡覺,卻把三個兒女都培養的非常優秀!

這位「懶爸爸」就是哈佛爸爸——王建軍

王建軍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全能自主,二兒子紐約州摔跤冠軍、哈佛高材生,小女兒雖然只有10歲,卻小提琴、唱歌、游泳樣樣精通,而且自信獨立,成績優異,動手能力強,生活也能打理的井井有條。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會說,那是父母高智商,遺傳好,有良好的教育資源!

其實不然,王建軍的二兒子王遠曾是一名副其實的學渣, 身體虛弱,性格孤僻,學習成績不及格,還經常逃課……

但是在王建軍的懶人教育下,竟然逆襲成為成績全優的紐約州摔跤冠軍,17歲時就被哈佛、普林斯頓、史丹福等多所常春藤名校提前錄取。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哈佛爸爸:學渣兒子逆襲學霸,17歲被哈佛錄取,靠的是「玩」

表面看起來,王建軍確實是個「懶爸爸」,晚上九點前必須上床睡覺,不給孩子報輔導班,還經常帶孩子玩,實際上,他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而是讓孩子在「玩」中培養了很多的比成績更有用的東西。比如:

1.運動的習慣

運動能夠促進骨骼發育,讓孩子更健康,身體更強壯;運動能夠讓孩子活潑開朗,充滿陽光;運動可以強大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更自信,同時還能夠面經受壓力,不拍挫折。

王建軍二兒子王遠逆襲的最大原因,就是通過運動獲得了勇氣和自信!

王遠從小性格內向,不自信,各項成績都非常差,但是王建軍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給孩子報一大堆的輔導班,通過學習來提高孩子的成績,而是首先通過運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為此,王建軍鼓勵孩子參加摔跤比賽,雖然經常受挫,但是在家人的鼓勵下,王遠不僅走出了優秀大哥帶來的陰影,還變得越來越勇敢,越來越自信,最終贏得了冠軍。

2.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當孩子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主動積極的學習,學習氛圍良好,收穫也會更輕鬆。所以說,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必須先去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這一點,王建軍做的就非常好。為了讓小女兒學小提琴,王建軍從孩子很小就開始了很多激發興趣的行為,比如:

帶孩子聽音樂會,有意識的把小提琴音樂會的比例提高;

帶孩子逛樂器店,了解很多樂器知識;

在孩子提出想要學習小提琴時,通過「難學、不好拉」 「價格太貴,買不起」加深孩子對小提琴的嚮往;

開始學習小提琴時,用激將法讓孩子用心練習。

在這一系列行為的作用下,孩子一直保持對小提琴的興趣,再苦再累也沒放棄,最後去了紐約卡耐基音樂廳表演。

3.早睡早起

很多家長認為,要想孩子學習好,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晚上熬夜學習是很正常的。

但是王建軍卻認為,睡眠不充足,根本就不可能有好的學習效果,所以他一直要求孩子,晚上9點前必須上床睡覺

其實想想也知道,孩子正在發育中,對睡眠要求非常高,如果晚上經常熬夜晚睡,睡眠不足,不僅會讓孩子白天精神不振,疲憊不堪上課不能認真聽講,還會影響孩子的腦細胞發育,造成記憶力下降。同時還會讓孩子脾氣暴躁、抵抗力降低。而視力也會受到影響,出現視力下降的現象。

因此,睡眠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孩子記憶好,精神好,上課認真聽講,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

其實對於王遠的教育,王建軍認為純屬「補救」,因為之前忙於工作,錯過了王遠成長的關鍵期,所以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補救。而小女兒就不一樣了,王建軍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的陪「玩」,讓孩子在「玩」中學習諸多能力,培養他們的習慣行為。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6-12歲時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都是這個階段來培養的 ,如果能夠把這6年培養好,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就能坐的住,父母少操很多心。如果過了12歲,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再想管教就難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小學這6年。

小學6年是孩子教育的黃金期,父母千萬別錯過

作為父母,如何抓住孩子成長的黃金期,幫助他們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呢?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非常迷茫。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就是專門為小學階段打造的育兒指導書。

這本書是從教20年的資深教師于敏編著的,按照1年級-6年級分類,詳細介紹了每個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培養重點、行為習慣、注意問題,還引用了大量案例,並且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不管家長遇到了哪個階段的問題,都可以從這本書里找到答案並輕鬆理解!

一年級:最重要的不是學習,而是習慣的養成。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的生活、讓孩子喜歡學校的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二年級: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保持孩子對學習的良好心情,讓他們主動學習,樂於學習。

三年級:適當監督,讓孩子改掉磨蹭的壞習慣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學會學習的正確方式:課前預習、掌握重難點、避免偏科。

四年級:教會孩子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避免錯誤的再次發生;同時還應該注意孩子的性格培養,給他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幽默感,讓他們變得熱情開朗起來。

五年級: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勇氣和自信,同時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培養孩子沉著冷靜的性格。

六年級:孩子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家長應該加強孩子的心理疏導,減少學習壓力,讓孩子充滿自信,同時還應該陪伴孩子,讓他們勞逸結合,把學習和娛樂巧妙安排起來,而不是一天到晚不停的死讀書。

除了1-6年級外,書里還有假期篇、品德篇、能力篇、溝通篇,書里滿滿都是父母急需的乾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09VynQBLq-Ct6CZ82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