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了,說道TVB,每年都有很多人都在說:江河日下。
但,每一年,TVB又能給你端出那麼幾套好劇。
最近,又來一套。
光看這個片頭的質感,還有搭配那首改編後的《今宵多珍重》,時代感的韻味十足:
那氛圍,看這樣一個鏡頭:
門鈴一按,門自己打開,背景音里,凸顯的是舊門緩緩開啟時,夾雜的那種吱吱歪歪的滲人聲音。
而門只是自己開了一條縫,觀眾視角里,門縫看過去的屋子內景,是模糊的。
這一集,就此定格。
嗯,這套劇,帶著懸疑,靈幻因素。
而且,一開始就告訴你,故事發生的地方,常年有怪事發生。
但偏偏這個地方,又彙集了形形色色的人。
這些人和事,構成了這套:
《金宵大廈》
(豆瓣:8.5)
這劇如今播出過半,迄今都好,只求不要爛尾。
而這套劇,卻也有著黑馬之姿。
本身演員陣容就不強:男主陳山聰。
這也是TVB這些年的所謂傳承製度了。
這些年,觀眾越來越多地說起:TVB裡面的綠葉,配角,其實大把演技派。
加上時代變了,TVB這些年的一哥一姐們不斷離巢換代,於是,那些熬了多年的配角,才開始有了上位機會。
陳山聰就是那些能演的配角人之一。
與陳山聰搭配的,是李施嬅。
兩人在劇中,各自分飾兩個時代中的兩個角色,平行搭配後,構成前世今生兩世宿緣。
而本劇的主基調,應該主要源於編劇:羅佩清。
看過她兩年前一套作品的朋友,應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TVB能端出這樣一套靈異風了。
兩年前,羅佩清編劇的《降魔的》,用靈異風格,講述一些家長里短的故事,成為當年TVB劇中的一匹黑馬。
這次到了《金宵大廈》,這樣的風格仍然延續。
但是,卻又走的更遠。
看看這樣的氛圍:
有一隻不時出現的黑貓,奇怪的是,在金宵大廈,卻還出現老鼠追貓的場景:
這金宵大廈破敗的地下層,在60年代曾是一間繁華的歌舞廳,鶯鶯燕燕,往來客人,好不熱鬧:
而從金宵大廈建成至今,怪事不斷發生,時不時還給你來個陰風陣陣感:
住客的家裡,有著看起來嚇人的公仔(不過嘛。。。):
也有這種詭異的住家布置:
但即使如此,在這裡住了多年的業主老伯卻表示:
金宵大廈,不需要保護。
凡此種種的氛圍,卻也是脫胎於現實的靈感。
金宵大廈的原型,是很多老司機知曉的,位於香港九龍的香檳大廈。
1957年,香檳大廈在九龍落成,老闆,是霍英東。
落成之時,和旁邊那些三層高的樓層相比,8層的香檳大廈可謂是鶴立雞群,當仁不讓成為九龍最高的建築物。
曾經,這棟商住的香檳大廈,自60年代起成為相機和攝影器材的集中銷售地,在當年不可謂不潮。
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這些潮店,到如今則演變為只剩一些老字號在賣著古董相機。
而香檳大廈在這半個多世紀一來,也是隨著香港的發展,不斷走向了沒落。
80年代起,香港更多新樓宇建成。
就有如當年它遮蓋周圍那些三層樓的光芒般,香檳大廈也被這些新樓宇逐漸掩蓋了光芒。
而那內里的光景,也是不斷沒落。
90年代中期,香檳大廈部分單位開始被劃分為劏房,諸多鳳姐入住,干起了一樓一鳳的營生。
吳君如在《金雞》里,出來單幹後的上班地點,就是這香檳大廈。
那時候,香檳大廈還有著「一樓兩百鳳」的盛名。
只不過,這光景到了今天,也已蕭條為鳳去樓空了。
今時今日,香檳大廈就像一個步入晚年的古怪老叟,無人關心,卻又圍繞著他衍生出當年風塵僕僕的種種傳說。
這傳說,到了《金宵大廈》,則演化成了2集一個故事的脈絡。
看那單元故事名,也是帶著些許詭異色彩:
《夢》,《嬰》,《娃》,《鴉烏》,《異夢》。。。
在劇情簡介里,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其間金宵大廈怪事不斷,不停上演著其他住客的人生及奇幻故事。
那些故事裡,有一個整天推著一輛嬰兒車出街的女人。
女人把嬰兒車包的嚴嚴實實,對外聲稱內里是她的寶寶。
但卻不允許任何人看到嬰兒車內的情景。
故事,講著講著,就有點喪心病狂了。
也有一個退出江湖的大叔,在金宵大廈開了一家餐飲店。
大叔和女兒之間,關係是疏離的。
直到有一天,女兒要結婚了,必須告知父親。
女兒擔心父親因為偏見,不能接受她的未婚夫。
但與此同時,女兒卻又發現了父親一個特殊的癖好。
這背後,原來是。。。
也有一對夫婦,整天不著家在外賺錢。
夫開旅遊巴士,婦做傳銷。
賺錢燒錢,只為讓長時間獨居的孩子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走上一條不同的人生道路。
卻沒想到,現實如此殘酷。
而故事,越講,越詭異,甚至帶著荒誕。。。
也有那前世今生的宿緣。
今生,是他夢裡一直出現前世的她。
前世,則是她的夢裡,一直出現今生的他。
而前世今生,兩人都曾相遇,卻又一個真切地說著夢境,一個笑著對方太能想。
還有。。。
各種懸疑,靈異包裝下的故事,說的,其實是一類市井小民的生活。
他們的狀態,卻也融入到金宵大廈這樣一棟沒落的陳年老建築中。
大廈里,有著市井的小吃店,手機店,書店,也少不了鳳姐。
這大廈的房子,則是那種以尺為單位計算的劏房。
所以,這樣的氣質,則使得本劇也極少出現我們耳熟能詳的「做人呢,最緊要就是開心」TVB類台詞。
取而代之的,是:
香港的房子真的太貴了,一個人根本買不起。結婚,只是想找個伴侶一起付房貸吧。
又是:
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贏在起跑線,很多人一出生就已經在衝線。但我卻逼東東去跑一場,他永遠贏不了的比賽
可以說,這個劇在一定程度上,不光是形(大廈)沒落,這精神也帶了些許黯淡色彩。
而在這樣一個個故事中,則又不時地埋下坑。
這坑,是整套劇主線的坑。
這其中就包括了保安阿蕭(陳山聰)和空姐Alex(李施嬅)的前世今生宿緣,還有不時串場的大廈書店裡的老伯。
他們的出現,即有埋坑,提示線索的用處,又有那穿針引線的作用。
如果說,每兩集一個單元的故事,像是珠子;
那麼,那穿插其中,貫穿整套劇且逐步發展的劇情,則像是一條線。
待得全劇終場,或許珠子和線,就能組合成一條完整的手鍊了。
播出迄今,《金宵大廈》中涉及的時代,立在了60年代和今時今日。
60年代曾是那客來人往的繁華歌廳,今時今日是那落敗的大廈。
年代在變,大廈的光景,來來去去的人也在變。
那前世60年代,大廈那個歌舞廳里,舞台上唱歌的姐妹們,台下的流水客人們;
今世大廈里市井小民眾生相,這時間和人事的變遷,兩世的宿緣,卻讓我想起當年梅艷芳唱的那首《似是故人來》:
何日再在追何地再聚,說今夜真暖。無份有緣回憶不斷,生命卻苦短。一種相思兩段苦戀,半生說沒完。在年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想像你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