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特別特別難過,爸爸媽媽一點都不懂得尊重我,他們總是把我當小孩子看,但是小孩子也是人啊,我真的忍受不下去了,我很想離開這個讓我難受的家!」
這是一個初中孩子在自己的空間裡發的一條動態,下面的評論紛紛是同學朋友們的「感同身受」。或許在成年的父母們看來,這個孩子一點都不懂事。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或許他們內心是真正的悲傷。
其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有一些關於孩子的底線還是不能夠去觸碰的,否則很容易給孩子留下終身的傷痕。
1.當眾羞辱打罵孩子
其實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自尊心就開始萌芽了,甚至早到三四歲,但有些父母對於這些卻一無所知。
自尊心較強的孩子十分在意自己在其他人面前的形象和面子,如果父母這個時候當眾羞辱或者是打罵他們,那他們內心一定十分怨恨,從此以後也可能會在那些人面前抬不起頭。而這種自尊心受損可能會伴隨著他們一輩子,甚至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都會對他們造成不同的影響。當然,父母的這種行為也是主動把自己和孩子拉得更遠了。
2.窺探孩子的一切隱私
小孩子家的哪有什麼隱私可言,這應該是大部分家長所認同的一個觀點,所以很多家長都以擔心孩子為藉口,不停地翻著他們的日記本,翻著他們的書信,或者是翻看他們的社交記錄。但其實既然大人有隱私,那小孩子其實也有,特別是當他們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時候。
如果父母們是真的擔心孩子,發現孩子有一些奇怪的行為出現,就該及時正面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偷偷摸摸地去窺探孩子的隱私。這種窺探孩子隱私的事情,不僅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毫無安全感,甚至也會產生對父母的極不信任。
3.把孩子的糗事當聊資
父母長輩們聚在一起,總喜歡聊聊天,要麼說說自家孩子前幾天尿床的事,那麼說說自家孩子前幾天在學校被老師擰耳朵的事,父母嘴裡的雲淡風輕,卻變成了孩子不可提及的內心傷痛。
這些各種各樣的糗事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但是卻這樣被父母肆意宣揚出去,心裡怎麼能夠不難受,不介意呢?就好比成年人也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難堪的一面。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把自己孩子的糗事當成聊資,這是對孩子感情的消耗。
上面這些事情都是孩子的底線,一但碰觸到了則可能對孩子造成很深的心理影響,父母們可千萬做不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oqdW24BMH2_cNUgU7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