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這個古鎮終於要火了,比大理安逸,比麗江純樸,卻鮮少人知

2019-11-26     全球旅居養老

提起雲南,你會想到什麼?麗江,大理,洱海。其實雲南不止只有這些,還有很多鮮少人知的絕美地方。

它有千年的歷史文化,

它有「迤西文化名邦」的稱號;

它有「花燈之鄉」的美稱。

它就是光祿古鎮。

一座人少景美的古鎮,

位於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縣城北部12公里處,

歷史悠久,山川秀美,名勝古蹟眾多。

優越的地理位置,

它背靠龍華山,身處滇中腹地,

這裡曾經是中原進入,

雲南邊疆的必經之路。

比大理美麗,比麗江純樸,

令人神往的光祿古鎮,

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

這裡底蘊深厚,源遠流長,

山川秀美古蹟眾多。

一年四季,田園景色輪迴變化,

展示了春、夏、秋、冬不同的自然畫卷,

形成了秀美的田園風光,

是一個旅居遊玩的好去處。

光祿古鎮是姚安最古的城鎮,

也是滇西及楚雄州最古老的古鎮之一;

同時也讓外界客觀地評價為「一座姚州城,半部雲南史」。

「光祿」起源於官名,

秦時為郎中令,

南詔大理國及明朝,

先後對姚州高氏土官,

加封光祿大夫、光祿少卿,

後人將其官職與地名相通而得名。

沿著歷史的軌跡,

一起重溫古鎮的舊時光,

漢武帝元封二年始置弄棟縣,

光祿古鎮為益州郡,

所轄的二十四縣之一。

到了繁盛的唐朝,

在光祿古鎮設姚州都督府,

管轄今滇西、川南、黔西大部地區,

史稱「三川之門戶,

南詔之中樞,滇中之鎖鑰」。

時間推移到宋朝,

姚州為大理國的八大名府之一,

元朝升為姚安路,

姚安路軍民總管府於光祿,

領姚安、大姚等地。

直至明太祖時期,

設立姚安軍民總管府,

而清初延襲明代建制,

雍正七年實行「改土歸流」,

裁府歸州,隸屬楚雄。

潮起潮落,朝代更迭,

歷史的風雲變幻在此上演,

姚安光祿古鎮。

經過歲月沉澱,時光的打磨,

透露著清幽冷艷的氣質。

獨特的光祿古鎮,

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古鎮素有「花燈之鄉」,

和「歷史文化名邦」的美譽。

光祿古鎮人才輩出,

曾有「九爽七公八宰相,

三王一帝五封侯」的政治傳奇,

和「一門出五舉,

三步兩道台」的歷史佳話。

人傑地靈的光祿古鎮,

曾有高奣映、趙子驤、馬駟良,

趙鶴清等名人學士著書立說,

他們傳道授業、解惑釋疑,

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為文化盛業添磚加瓦。

光祿古鎮一直是古代治滇重鎮。

這裡曾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

也是通往東南亞和印度等地的,

一個重要據點。

姚安濃墨重彩地突出古鎮,

「福」、「壽」、「祿」、「喜」的四大特色主題。

讓遊客在休閒中就能感受到,

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光祿古鎮文物古蹟眾多。

境內有始建於唐天佑年間的,

國寶級單位千年古剎龍華寺,

龍華寺又名活佛寺,

是全省保留最完整的古寺之一。

光祿古鎮布局獨特,

龍華寺值得一去,

禪院林園台榭,古樹名花異草,

是一個清幽清涼之地,

一左一右的鐘鼓樓,

編織著天圓地方的美麗傳說。

光祿古鎮從來不缺美景,

這裡還有元代設置的,

姚安路軍民總管府,

中西合璧的高氏宗祠,

古香古色的回型街。

當然還有文昌宮的飛來石,

更有歷史上的「光祿八景」,

「佛寺尋春、鳳岫雪梨、小橋新柳,

佛院探幽、高陀夕照、鏡棚夜月,

登瀛晚眺、西來賞桂」,

皆是令人神往的美景。 

光祿古鎮集榮譽於一身,

2004年古鎮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

2005年光祿古鎮又被列為全省重點開發建設旅遊小鎮。

此外,光祿古鎮先後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還獲得了省級特色小鎮,

全省「十佳宜居小鎮」,

國家級特色小鎮等榮譽稱號。

姚安光祿古鎮,

是一個以歷史文化農耕文化為主的小鎮,

這裡一年四季,季季皆景。

光祿古鎮是一個多元的勝地,

大家可以看到土主信仰,

道教、佛教在這裡並存,

這是人文素質的體現,

也是地方文化包容性的體現。

古鎮山環水繞綠樹成蔭,

田園景色輪迴變化,

展示了四季不同的自然畫卷,

形成了秀美的田園風光。

光祿古鎮樂趣十足,

這裡擁有荷塘月色莊園,

東方玫瑰谷,

金科利現代農業觀光園,

讓人沉浸在迷人的風景中。

來到光祿古鎮,

還可以去藍豐藍莓園百果園等,

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玩耍,

親自去古鎮感受一番,

原生態的田園風光。

青石黛瓦飛檐翹角,

古屋河埠曲徑長廊,

古鎮處處都是美好的意象,

光祿古鎮除了有魅力之景,

還有眾多特色美食。

姚安套腸

玫瑰冰粉

松茸燉雞

蔥香餅

苦筍雞

荷塘月色

這就是光祿古鎮,

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卻鮮少人知。

心有所動,即刻出發,

去光祿古鎮,

邂逅不一樣的慢時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gjvqG4BMH2_cNUgG0oz.html